银行风险传染的集合种群模型——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动态模拟
本文选题:银行风险 切入点:集合种群模型 出处:《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2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首先借助生物学集合种群理论构建了银行风险传染的模型;然后基于元胞自动机方法对银行风险传染的时间和空间的动态过程进行模拟,得出了影响银行风险传染的特征,提出了影响银行脆弱性传染速度的因素;最后,在具有相同的传染率和灭绝率下,对比了单点传染和三点传染到达稳定状态的时间步长.对控制银行风险传染,保持银行稳定性具有重大意义.此外,该模型不仅可以对银行系统脆弱性传染过程进行模拟和动态分析,同样也适用于研究金融系统中其他金融机构间的风险传染问题.
[Abstract]:Firstly, the model of bank risk contagion is constructed by means of biological aggregate population theory, and then the dynamic process of bank risk contagion is simulated based on cellular automata,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isk contagion are obtained. Finally, under the same infection rate and extinction rate, the time step of single-point infection and three-point contagion to stable state is compare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banks. In addition, the model can not only simulate and analyze the vulnerability contagion process of banking system, but also can be applied to the study of risk contagion among othe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the financial system.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金融工程研究所;广东省公共网络安全风险评价与预警应急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工业大学应用数学学院运筹教研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871055,71173089) 广东省高校高层次人才项目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8-0615)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0A032000002,2010B010600028)
【分类号】:F830.3;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米运生;中国系统性银行风险的生成机理与表现形式[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董满章;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防范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2 翟金林;银行系统性风险研究[D];南开大学;200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包全永;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传染模型研究[J];金融研究;2005年08期
2 赵新娥,张琴;国有商业银行风险成因及其防范机制探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邹朋飞;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2 高新宇;银行体系脆弱性理论及中国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兵;基于因子分析的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立峰;日、韩金融危机及其融资制度缺陷[J];财经问题研究;1998年09期
2 蒋海,齐洁;制度变迁中金融风险转嫁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0年02期
3 胡燕京,高会丽;因子分析:中国的金融风险及应对策略[J];财贸研究;2002年05期
4 贺晓波,张宇红;商业银行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及其实证分析[J];金融论坛;2001年10期
5 商文静;宁夏紫花苜蓿叶部病害调查和病原菌鉴定[J];草业科学;1997年01期
6 侯天爵,刘一凌,周淑清,白儒;内蒙古中部地区苜蓿锈病发生规律的初步研究[J];草业学报;1997年03期
7 张元萍,孙刚;金融危机预警系统的理论透析与实证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3年10期
8 张志波,齐中英;基于VAR模型的金融危机传染效应检验方法与实证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05年03期
9 阙方平,何东;我国金融监管的制度稀缺与制度创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管七海,冯宗宪;我国商业银行非系统金融风险的度量及预警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2001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成文;植物病害流行时间模拟与预测系统Epitimulator开发及应用[D];西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喻为霞;姜曙滨;;论房地产楼花按揭和按揭中的银行风险[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年01期
2 韩珉;;论银行在商品房预售按揭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J];现代企业教育;2010年02期
3 李守伟;何建敏;龚晨;;银行风险传染随机模型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年12期
4 王小稳;;关于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实证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年08期
5 游桂云;桑丹丹;张蕾;赵智慧;;基于RV模型的我国存款保险费率模拟测算[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曹国华;滕进华;;基于三方动态博弈模型的软预算约束成因及影响[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7 吴海峰;何兵;;商品房预售制度中相关主体的利益分析[J];甘肃农业;2006年03期
8 沈传河;侯昭怀;;银行证券质押贷款风险分析——一种期权定价方法的视角[J];山东经济;2006年04期
9 朱玉娜;石可;吴敏洁;;房地产泡沫与银行风险浅析[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8年06期
10 张珩;;我国转型体制下的政府作用与银行风险积聚[J];特区经济;2006年09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孙蔚;北京房贷不良率略有反弹 存量房或将加剧银行风险[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2 徐寿松;降银行风险,挤楼市泡沫[N];绍兴日报;2007年
3 实习记者 王静宇;楼市“假按揭”放大银行风险[N];中国企业报;2009年
4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左晓蕾;区分两类机制 严控银行风险[N];上海证券报;2009年
5 王子鹏;资金如流水 宜疏不宜堵[N];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杨丽萍;商业地产调控升级[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7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 易宪容;警惕以银行风险要挟地产政策[N];江苏经济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徐寿松;房贷“紧缩”:降低银行风险,挤需求泡沫[N];经济参考报;2007年
9 记者 夏青;刘明康谈银行风险:一防平台贷款二防房地产信贷[N];证券日报;2011年
10 陈贤锋 王海燕;上海:外资战场出现了“维和部队”[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卫娴;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万阳松;银行间市场风险传染机制与免疫策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3 吴俊;资本充足管制与银行风险行为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4 刘晓星;基于VaR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5 神玉飞;中国银行业制度风险规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许友传;银行业风险承担行为与市场约束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董青马;开放条件下银行系统性风险生成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8 米传民;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与商业银行监管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9 葛春尧;中国商业银行高管薪酬激励有效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章忠志;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监测预警的模型与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2 刘东庆;银行参与项目融资的风险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3 曹杨华;中国银行风险早期预警模型及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4 康睿;次级债券收益与银行风险相关性之实证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5 刘兵;基于因子分析的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6 田春英;基于Stackelberg博弈的房地产企业授信额度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年
7 路婷;基于风险传染角度下银行系统性风险测度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8 温洁;决策树算法在银行风险监控中的应用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9 黄艳艳;商业银行高管薪酬激励的行为效应[D];山东大学;2009年
10 陈静;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878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587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