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机资本流入、利率政策的两难问题和货币政策工具的最优搭配
本文选题:投机资本流动 切入点:通货膨胀 出处:《经济学(季刊)》2012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了如何选择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工具的最优搭配,从而在防止通货膨胀和防止热钱流入之间取得最佳平衡。模型显示存款准备金率只对银行贷款起直接抑制作用,当人们通过非银行渠道融资时,可规避准备金率的限制,使其效果下降。而利率政策通过套利机制也对非银行融资起直接限制作用。而且利率政策可以避免对信贷资金分配的不对称限制,使资金分配更平衡有效,所以利率政策相对占优。但当利率吸引投机资本时,可搭配使用准备金率政策以减少利率需要提高的程度,以减少热钱流入。
[Abstract]:This paper constructs a theoretical model to analyze how to choose the optimal collocation of interest rate and reserve ratio. Thus the best balance can be achieved between preventing inflation and preventing the inflow of hot money. The model shows that the reserve requirement ratio can only directly inhibit bank loans, and that when people raise funds through non-bank channels, they can avoid the restrictions on the required reserve ratio. Interest rate policy, through the arbitrage mechanism, also directly restricts non-bank financing. Moreover, interest rate policy can avoid asymmetric restrictions on the allocation of credit funds and make the allocation of funds more balanced and effective. So interest rate policy is relatively dominant. But when interest rates attract speculative capital, use reserve ratio policies to reduce interest rate increases to reduce hot money inflows.
【作者单位】: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
【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的资助(项目名称:资本流动条件下的汇率、储备和货币政策);教育部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培育资金项目的资助(项目编号:708015)
【分类号】:F822.0;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洋;中央银行票据:终将消逝的政策工具[J];财经科学;2005年05期
2 王琦;;关于我国国际资本流动影响因素计量模型的构建和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6年06期
3 张谊浩;裴平;方先明;;中国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入及其动机——基于利率、汇率和价格三重套利模型的实证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7年09期
4 陈学彬;余辰俊;孙婧芳;;中国国际资本流入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7年12期
5 谢平,张晓朴;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三次冲突——1994—2000年中国的实证分析[J];国际经济评论;2002年Z3期
6 汪洋;再论中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冲突[J];国际经济评论;2005年01期
7 裘骏峰;;投机资本流入、升值预期和最优升值路径[J];经济研究;2010年02期
8 李成;王彬;马文涛;;资产价格、汇率波动与最优利率规则[J];经济研究;2010年03期
9 方先明;裴平;张谊浩;;外汇储备增加的通货膨胀效应和货币冲销政策的有效性——基于中国统计数据的实证检验[J];金融研究;2006年07期
10 金雪军;王义中;;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路径选择[J];金融研究;2006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冬梅;持续贸易顺差背景下的中国货币政策选择[D];辽宁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谭天扬;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与货币政策独立性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霖叶;;我国汇率政策对货币政策的制约效应[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曹勇;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货币政策影响的实证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王书华;;内生货币供给与货币政策效应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李子联;;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辨析:1978-2007——一种源自Grange检验的否定[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李智;秦艳梅;;对我国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及其存在问题的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李衡;周菁;李劭钊;;人民币升值背景下热钱流入的途径、规模与影响[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应娟,夏芸;1994-2000年我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冲突[J];商业研究;2004年16期
8 许嘉;徐炜;;目标区汇率制度下的汇率政策和财政政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5年23期
9 时旭辉;范静雯;;国际投机资本的界定与规模测算方法研究[J];商业研究;2012年07期
10 严跃进;;汇率升值对NFDI资本流动的影响及检验[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吴明华;周爱民;;我国外汇储备对人民币币值的影响——影子汇率[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学彬;徐明东;刘明学;李世刚;余辰俊;孙婧芳;芦东;董益盈;;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国际收支影响的实证分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3 周宇;;中国“热钱”之谜[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4 戚丛丛;;人民币升值压力下的货币政策研究[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第2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贵鹏;新中国60年货币思想史领域五个理论的历史演进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黄武俊;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吴建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政策效果和经济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陈勇;宏观经济、货币政策与债券市场[D];南开大学;2010年
5 熊珍琴;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田苗;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王素琴;货币错配下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8 李增来;中美两国货币政策协调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张效冬;非对称性世界货币供给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杜鹏;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管理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海明;外汇储备变动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莹;我国中央银行外汇干预与冲销操作有效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邓乐;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对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王珂;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我国物价变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杨桦;中国热钱流入的渠道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孙艳楠;基于贸易渠道的我国国际短期资本流入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0年
7 宫昊天;FDI与经济增长[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周正元;我国汇率制度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效应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杨汪平;后金融危机时代人民币汇率制度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王文凤;金融危机下国际资本流动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昕,朱睿民;利率平价、资本流动与人民币汇率的决定[J];财经科学;1999年06期
2 何泽荣,徐艳;论国际热钱[J];财经科学;2004年02期
3 尹宇明,陶海波;热钱规模及其影响[J];财经科学;2005年06期
4 王松奇;;全球资源约束型通货膨胀:中国的应对策略[J];银行家;2007年12期
5 复三;;通货膨胀全面显现[J];银行家;2008年01期
6 王振山,王志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途径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0年12期
7 薛宏立;浅析利率平价模型在中国的演变[J];财经研究;2002年02期
8 曾秋根;央行票据对冲外汇占款的成本、经济后果分析——兼评冲销干预的可持续性[J];财经研究;2005年05期
9 王维安;贺聪;;房地产价格与通货膨胀预期[J];财经研究;2005年12期
10 刘金全;于冬;张成军;;我国国际资本流动性程度和非流动性原因的度量与检验——来自中美日三国消费模式对比的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2006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戴根有;[N];金融时报;2002年
2 张明;[N];上海证券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艳武;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与选择[D];吉林大学;2004年
2 刘玉红;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金山;;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评加息争议[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胡水红;;浅析抑制通货膨胀中利率政策的局限性及应对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1年16期
3 李晓西;论利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J];管理世界;1990年04期
4 宋运肇;美国经济走势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1989年04期
5 ;一九八○年第一至第六期(月刊)主要目录[J];金融研究;1980年06期
6 尹中立;;大幅加息的绊脚石[J];董事会;2011年01期
7 单丽莎;温嗣芳[J];财经科学;1991年02期
8 沈贵进;八十年代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4期
9 陈真诚;;负利率或致房价再涨[J];法人;2010年10期
10 杨时革;试析高利率政策的负效应及其解决途径[J];武汉金融;199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敏;严广乐;;我国通货膨胀问题的系统动力学探讨[A];科学决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C];1990年
2 李治国;;论通货膨胀的隐性危害与对策[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3 马恩棠;;工程建设项目评价中通货膨胀的处理[A];中国公路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夏兴园;;我国现阶段通货膨胀的成因[A];深化企业改革和治理通货膨胀研究[C];1995年
5 何小鲁;;我国经济结构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研究[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1卷)[C];1991年
6 马伯钧;;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A];深化企业改革和治理通货膨胀研究[C];1995年
7 孙启明;;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结构分析[A];深化企业改革和治理通货膨胀研究[C];1995年
8 葛开明;;解读及治理经济转型期的通货膨胀[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9 支大林;;我国近期通货膨胀的主要特征及其双重压力[A];深化企业改革和治理通货膨胀研究[C];1995年
10 赵宁夫;蒋金波;;通货膨胀不是纸币特有的经济现象[A];中国钱币论文集[C];198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钮键军;人民币汇率寻找新平衡[N];财经时报;2006年
2 王时芬;遏制通货膨胀,加利息不如升汇率[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3 孙明春;加息并非当前必需之举[N];中国证券报;2007年
4 陆磊;中期宏观经济拐点可能出现[N];广州日报;2007年
5 郎楷淳;美国“经济病”传染欧洲[N];中国信息报;2008年
6 实习记者 吴家明;油价持续飙涨引发全球股市回调[N];证券时报;2008年
7 郭凤琳;扭转负利率仍应是央行目标[N];中国证券报;2007年
8 卢怀谦;油价大涨推动美股下跌[N];中国证券报;2006年
9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所所长 汪同三;通货膨胀:宁防其有 不赌其无[N];中国证券报;2007年
10 张之花;房产投资有趋热之势[N];房地产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楠;我国通货膨胀过程的形成机理分析与传导机制检验[D];吉林大学;2011年
2 卢满生;我国通货膨胀指数修正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潘方卉;基于预期、持续性和波动性的通货膨胀动态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Mamudu Daffay;通货膨胀不确定性、通货膨胀预期及通货膨胀的成本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汤丹;中国核心通货膨胀的度量研究[D];华侨大学;2012年
6 齐鹰飞;短期通货膨胀动态:理论和中国实证[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7 顾书桂;地租推动型通货膨胀的通货紧缩效应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8 张五六;非线性通货膨胀持续性的贝叶斯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9 尹燕海;物价稳定与中国货币政策框架构建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10 韦邦荣;货币政策规则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D];辽宁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克保;利率对我国货币政策影响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任谦;近年来我国利率政策经济效应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3 尤建强;论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成本对比以及最优通货膨胀率[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4 张璐璐;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5 肖宏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失业与通货膨胀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6 高恒亮;我国房地产价格与通货膨胀的关联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齐永生;我国货币供给冲击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其格其;通货膨胀下的大型项目投资经济分析及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9 杜黑;我国近年财政政策与通货膨胀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10 常浩;通货膨胀对复杂库存系统的优化调度及其仿真[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5883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588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