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与中国的能源强度——基于中国省域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本文选题:外商直接投资 切入点:技术溢出 出处:《价格理论与实践》2012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利用我国29个省级行政单位1995-2007年的数据,考察了FDI流入通过技术溢出对我国能源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FDI流入一定程度上能降低中国的能源强度,但统计上并不显著。这说明FDI流入在中国并没有产生节约能源的溢出效应。为了提高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效率,发达国家应加大节能减排技术转让的力度,发展中国家也要加强自主创新,增加研究与开发支出,以提高吸收外国先进技术的能力。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29 provincial administrative units in China from 1995 to 2007,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FDI inflow on energy intensity in China through technology spillov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FDI inflow can reduce China's energy intensity to a certain extent. But it i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is shows that the inflow of FDI does not have an energy-efficient spillover effect in China.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including China, developed countries should step up the transfer of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technologies. Developing countries should also strengthen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nd increase spending 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o enhance their ability to absorb advanced foreign technology.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我国低碳转型的导向性技术创新理论与政策研究”(项目编号2011B225)的资助
【分类号】:F832.6;F426.2;F27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尹宗成;丁日佳;江激宇;;FDI、人力资本、R&D与中国能源效率[J];财贸经济;2008年09期
2 李未无;;对外开放与能源利用效率:基于35个工业行业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艳丽;李强;;对外开放度与中国工业能源要素利用效率——基于工业行业面板数据[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熊妍婷;黄宁;王华明;;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对外开放与能源技术效率提升[J];商业研究;2010年09期
3 王卓理;宋帮英;;基于DEA的煤炭效率测算及随机性趋同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03期
4 滕玉华;;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与中国工业能源强度——基于31个行业的实证分析[J];财经论丛;2009年02期
5 李思慧;;产业集聚、人力资本与企业能源效率——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例[J];财贸经济;2011年09期
6 滕玉华;;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与能源强度——基于中国地区工业的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05期
7 姜磊;季民河;;基于空间异质性的中国能源消费强度研究——资源禀赋、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和市场调节机制的视角[J];产业经济研究;2011年04期
8 段文斌;余泳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利于提升我国能源效率吗?——基于35个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11年04期
9 余泳泽;杜晓芬;;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与能源效率——基于省域数据的空间面板计量分析[J];产业经济评论;2011年04期
10 陈媛媛;王海宁;;FDI对省际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J];当代财经;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董锋;谭清美;周德群;李晓晖;;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程度对中国能源消费量的影响[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祺志;我国工业能耗强度变动与节能路径选择[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高大伟;国际贸易技术溢出对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3 董锋;中国能源效率及能耗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江金荣;软投入制约下的中国能源效率分析[D];兰州大学;2010年
5 霍宗杰;能源结构与粗放型经济增长[D];兰州大学;2010年
6 姚奕;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碳强度的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7 呙小明;基于产业层次的中国能源效率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8 武俊奎;城市规模、结构与碳排放[D];复旦大学;2012年
9 王祥;中国能耗强度影响因素分析与节能目标实现[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10 白红菊;FDI来源地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栋;信息化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晓磊;基于SBM模型的中国省际能源效率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郑李子;广东省工业部门的能源效率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汤志玲;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地区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1年
5 栾贺平;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湖南大学;2009年
6 余凯;重庆市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7 王敏;低碳经济下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8 刘川奇;江西省电力供需平衡分析[D];南昌大学;2011年
9 李芳;江苏省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10 陈璋;对外开放对我国制造业能源消费影响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廉水;周勇;;技术进步能提高能源效率吗?——基于中国工业部门的实证检验[J];管理世界;2006年10期
2 吴巧生;成金华;;中国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因素分解:1980—2004[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年10期
3 史丹;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能源利用效率的改进[J];经济研究;2002年09期
4 张海洋;R&D两面性、外资活动与中国工业生产率增长[J];经济研究;2005年05期
5 张卓元;深化改革,推进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经济研究;2005年11期
6 徐涛;引进FDI与中国技术进步[J];世界经济;2003年10期
7 王玉潜;能源消耗强度变动的因素分析方法及其应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08期
8 高振宇;王益;;我国能源生产率的地区划分及影响因素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年09期
9 杭雷鸣;屠梅曾;;能源价格对能源强度的影响——以国内制造业为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年12期
10 赖明勇,张新,彭水军,包群;经济增长的源泉:人力资本、研究开发与技术外溢[J];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静;王俊霞;;装备制造业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7年10期
2 贺灿飞;王俊松;;经济转型与中国省区能源强度研究[J];地理科学;2009年04期
3 吴国新,汪浩泳;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取向[J];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4 刘金钵,任荣明;外商直接投资对上海国内投资的挤出效应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3年03期
5 ;1994年机械工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情况[J];世界机电经贸信息;1995年Z2期
6 王向兵;;外商直接投资对辽宁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7年12期
7 郭玉屏;;利用外资与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关系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03期
8 王庆利;;辽宁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绩效分析[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9 胡丽敏;岳金桂;秦云华;;外商直接投资对江苏省经济的影响——基于对GDP、出口和技术的实证分析[J];水利经济;2009年02期
10 ;国家计委最近就加强外商直接投资项目的规范管理提出三项要求[J];中国勘察设计;199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珍;;外商直接投资与企业技术创新的计量关系分析[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马野青;林宝玉;;在华FDI的知识溢出效应——基于专利授权数量的实证分析[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3 熊琼;蔡璐;;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第三产业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模型分析[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4 全毅;翁东玲;;全面提升福建利用外资质量与效益研究[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杨蕙馨;栾光旭;;加入WTO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组织的影响[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6 沈悦;郭镭;;外商直接投资与陕西省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6-2007优秀论文集[C];2007年
7 赖明勇;邓建勤;;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8 孙英男;;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西部矿业的潜在发展[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9 孙林霞;吴献金;;湖南省环境规制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协整分析[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发展与人文关怀专辑[C];2006年
10 韩琪;赵雪;;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贸易顺差的内在关联分析[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劭清;外商直接投资助推中国经济腾飞[N];中国改革报;2003年
2 陈炳才;外商直接投资可能进入新时期[N];中国贸易报;2000年
3 记者 刘泉;中国成吸收外资最多发展中国家[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4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 梅新育;对外资数据不必过度敏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5 记者 姜煜;投资北京洽谈会签约407亿[N];北京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李希琼 徐滨;外商直接投资 能给中国什么[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7 袁梅;SARS会否减少外商直接投资[N];国际商报;2003年
8 记者 家路美;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1-5月外商直接投资增长[N];证券日报;2003年
9 孙淼 经济学博士、供职于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资处;人民币汇率变化搅动了谁的神经[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10 文一;完善外商直接投资外汇管理[N];国际商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大伟;国际贸易技术溢出对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2 姚奕;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碳强度的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3 孔伟杰;基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技术溢出与经济增长[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4 朱文超;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能源效率及经济结构调整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5 张平;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沈克华;加工贸易技术溢出的机制与效应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7 张彩霞;中国农业外商直接投资贸易效应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张晓宁;产业集聚的技术溢出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吴琦;中国省域能源效率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潘塞梅;老挝工业化进程中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媛;利用外资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2 王保权;外商直接投资对华技术溢出效应分析[D];苏州大学;2005年
3 张吉鹏;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进步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4 徐瑕莲;外商直接投资与区域经济增长[D];河南大学;2010年
5 贺秀峰;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D];江苏大学;2010年
6 张霖夏;加拿大外商直接投资法律及对外政策研究_兼论对中国投资法的借鉴意义[D];吉林大学;2011年
7 聂聆;中国加入WTO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2年
8 秦岭;外商直接投资对西部经济影响研究[D];宁夏大学;2003年
9 陶珠;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加速江苏技术进步的对策研究[D];江苏大学;2005年
10 黄微;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219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621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