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美国的汇率政治与人民币汇率之争

发布时间:2018-03-22 10:17

  本文选题:美国 切入点:中国 出处:《东北亚论坛》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美元汇率问题日渐凸显,美国政府的汇率政策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一变化过程中,美国的汇率政治不断发展。这种汇率政治在弱势美元政策时期成为导致汇率保护主义加剧的重要原因。在中美两国之间长达十年之久的人民币汇率之争的背后,是这种汇率政治,即不同的政策主体或角色之间围绕汇率政策的出台所进行的博弈、斗争、折冲樽俎以及妥协的过程。从本质上看,最近十多年来的中美人民币汇率之争,既不是货币金融问题,也不是贸易问题,而是汇率政治问题。尽管中国在短期内难以摆脱这种汇率政治的影响,但是中国应该通过加快制度改革和结构调整,实现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并加强与美国政府部门的磋商、协调以及合作。
[Abstract]:After the collapse of the Bretton Woods system, the issue of the dollar exchange rate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nd the exchange rate policy of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has also undergone major changes. The exchange rate politics in the United States continues to develop. This kind of exchange rate politics became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the intensification of exchange rate protectionism during the period of weak dollar policy. Behind the decade-long disput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over the exchange rate of the renminbi, It is the exchange rate politics, that is, the game, struggle, compromises and compromises between different policy subjects or roles around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exchange rate policy. In essence, in the last 10 years or so, the disput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on the RMB exchange rate has been going on. It is not a monetary and financial problem, nor a trade problem, but a political issue of exchange rate. Although it is difficult for China to get rid of the influence of this kind of exchange rate politics in the short term, China should speed up institutional reform and structural adjustment. To realize the marketization of RMB exchange rat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strengthen consultation, coordination and cooperation with American government departments.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美国研究所;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4GXQ4D181) 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13YJA790126)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建设项目(2012FRTD02)
【分类号】:F832.6;F83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项卫星;王冠楠;;中美经济相互依赖关系中的“债务人逻辑”[J];世界经济研究;2014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姜默竹;利益集团与美国汇率政策调整[D];吉林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鲍夏城;戴琳琳;;论克林顿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历史意义及启示[J];黑龙江史志;2009年21期

2 胡德胜;张瑞玺;;借鉴澳大利亚经验促进河南省能源战略与规划的实施——从能源效率考核体系与财税政策调控的视角[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6期

3 吴伟;;1990年代美国经济与电信业发展[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4 陈全功,程蹊;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和前景[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邓立立;美国的强势美元政策及其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与启示[J];世界经济研究;2004年03期

6 苗迎春;布什政府的对外贸易政策评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5年07期

7 渠慎宁;杨丹辉;;贸易保护的周期性变化——美国的经验分析及金融危机的影响[J];世界经济研究;2009年10期

8 李婧;;后危机时代美国货币政策的走势——兼论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操作规则[J];世界经济研究;2010年06期

9 冯晓玲;赵放;;美国“新重商主义”中的“出口垄断”探析——基于对中美文化贸易冲突的考察[J];世界经济研究;2010年09期

10 游钰;;论垄断的国际化与反垄断法律体系的变革[J];经济法论丛;200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文斌;我国房地产价格波动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崔荣伟;美国区域贸易政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孙长宇;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叶绮娜;美国家庭债务及其宏观经济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5 杨述明;论政府间财政关系[D];武汉大学;2005年

6 闫星;美国信息产业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7 孙磊;国际美元信用本位与中美贸易差额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8 杨国庆;从亚洲金融危机看美国金融霸权[D];复旦大学;2007年

9 臧慧萍;美国金融监管制度的历史演进[D];吉林大学;2007年

10 甘剑锋;和谐社会构建中高校贫困生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玉彬;李智芳;;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物价水平的影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郭树永;利益集团与美国外交[J];世界经济研究;1997年05期

3 李中州;从博弈论看中美关系中的跨国公司因素[J];世界经济研究;2002年03期

4 陈荣安;;对美国汇率政策制定权力归属的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6年02期

5 曹阳;李剑武;;人民币实际汇率水平与波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1980~2004年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6年08期

6 李俊久;姜默竹;;美元本位制下的货币-金融依附[J];世界经济研究;2011年06期

7 项卫星;王达;;论中美金融相互依赖关系中的非对称性[J];世界经济研究;2011年07期

8 曹维;;利益集团博弈分析——当前我国汇率改革的一个新视角[J];经济经纬;2008年02期

9 辜岚;;人民币双边汇率与我国贸易收支关系的实证研究:1997—2004[J];经济科学;2006年01期

10 伍戈;李斌;;成本冲击、通胀容忍度与宏观经济政策[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庄佳;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产出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姜默竹;利益集团与美国汇率政策调整[D];吉林大学;2013年

3 付争;对外负债在美国金融霸权维系中的作用[D];吉林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畅;;新时期我国利益集团的发展与政府善治[J];经营管理者;2009年22期

2 穆拉提;;论利益集团的双重作用[J];中国证券期货;2012年04期

3 王元黉;;中国利益集团行为特点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01期

4 师继锋;;从农民出路看民主的渐进[J];生产力研究;2007年06期

5 章惠峰;;我国的利益集团及其治理[J];生产力研究;2009年19期

6 王耀海;;市场经济的法治匹配[J];生产力研究;2012年12期

7 张琪;;浅议利益集团的产生和政治化特点[J];改革与开放;2014年04期

8 李欣;靳文欣;;浅析我国利益集团[J];企业导报;2011年01期

9 李莹;;谁为农民代言——论发展农民利益集团的必要性[J];中国市场;2011年22期

10 程时雄;柳剑平;;二元经济、利益集团与城乡收入差距[J];学习与实践;201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魏亚宏;刘邦凡;;浅论美国政策运行中的利益集团[A];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论丛2013卷第1辑[C];2013年

2 江春;许立成;;金融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兼论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逻辑[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博;制度变迁中的惯性分析[D];河北大学;2007年

2 舒斌斌;构建地方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之间的合作主义[D];浙江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482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6482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1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