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金融投资理论和实践的二重分歧与诠释路径
本文选题:有效周期 切入点:时点有效 出处:《经济学家》2012年01期
【摘要】:现代金融投资问题存在两个明显的分歧:从理论上讲,标准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存在分歧;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讲,以巴菲特为代表的伟大的实践者并不是在金融投资理论的指导下取得的成功。本文提出市场有效周期理论,认为市场有效是一个时期而不是一个时点,并通过实证对该理论进行检验。该研究的理论价值是在解决标准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的分歧上实现理论突破,并且利用市场有效周期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巴菲特的成功投资行为。
[Abstract]:There are two obvious differences in the problem of modern financial investment: theoretically,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standard finance and behavioral finance, and in term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great practitioners represented by Buffett are not successful under the guidance of financial investment theor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theory of market efficient cycle, which holds that market efficiency is a period rather than a point. The theoretical value of this study is to achieve a theoretical breakthrough in resolv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tandard finance and behavioral finance. And the theory of market efficient cycle can explain Buffett's successful investment behavior.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批号:11YJA790131),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批号:2009JJD790015) 2011年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批号:2011B030)
【分类号】:F830.59;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宋玉臣;寇俊生;;沪深股市均值回归的实证检验[J];金融研究;2005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茁宇;宋玉臣;刘雨薇;;股票市场政府风险问题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11期
2 宋福铁;吴晔;;政府行为对中国股市影响的实证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宋玉臣;;证券市场宏观信息过度反应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与检验[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宋玉臣;赵振全;;中国股票市场政府行为问题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12期
5 刚梦醒;;中国股票市场牛熊转换机制研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宋玉臣;;现代金融学理论的缺陷与解决路径[J];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7 周洲密;;股指期货跨期套利的模型与方法——基于持有成本定价理论和均值回复理论[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S5期
8 苏治;方明;李志刚;;STAR与ANN模型:证券价格非线性动态特征及可预测性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8年05期
9 宋玉臣;孙姝婷;宋硕;;股票收益率可预测问题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1年03期
10 王美今;陈锐;;有效市场就没有收益率的均值回复吗?——基于理性资产定价模型的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朱丹;A股市场定价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宋玉臣;股票市场失灵与政府行为选择[D];吉林大学;2006年
3 陈浩武;长期投资者资产配置决策理论及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赖天行;商业周期和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最优资产配置和消费选择[D];浙江大学;2011年
2 朱勤伟;均值回归模型下的企业投融资决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闻靓;基于小波神经网络和STAR的股指预测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吴明;中国股票价格的均值回复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5 马瑞瑞;关于均值回归理论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6 曾辉;股票市值定价中的均衡和冲击因素分析[D];复旦大学;2009年
7 钱圆;EU ETS碳期货均值回归定价研究及实证[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8 高鑫;上海A股市场过度反应的证据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智波;1970年以后的有效市场假说[J];世界经济;2004年08期
2 李雯剑;张文;;我国证券市场是否有效以及政府行为在其中的运用[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年21期
3 李雯剑;张文;;我国证券市场是否有效以及政府行为在其中的运用[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年19期
4 贺美红;;行为金融学与基金投资策略分析[J];管理观察;2009年16期
5 董志勇;康占平;;行为金融学与有效市场假说的争论[J];宁夏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6 刘茹;;运用行为金融学理论对有效市场假说提出质疑[J];商场现代化;2006年09期
7 门超;李奕;;锚定效应对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10年21期
8 单树峰;行为金融理论中的投资者行为[J];国际金融研究;2004年03期
9 王加胜;;西方行为金融理论述评[J];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10 王智波;;有效市场假说的产生、发展与前沿动态[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葛永波;;金融危机的行为金融学解读[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2 钱喜阳;;论实用对内在价值的超越——实用主义的环境伦理研究[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3 邬展霞;王周伟;;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情绪、股票内在价值与IPO定价[A];公司财务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孙乐芩;冯江平;罗国忠;;投资者心理偏差及其深层心理机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陆宇建;吴爱平;张继袖;;“中航油”事件的行为金融学思考[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6 樊宏;林健;;中国物流上市公司内在价值评价与分析——基于DEA的实证研究[A];“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与流通现代化”大型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易志高;茅宁;耿修林;;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情绪指数开发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饶育蕾;李湘平;;迎合还是背离: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的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9 谢扬举;;奈斯主义:从自然的形而上学到自然的内在价值[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沈悦;聂谦;;基于F&O模型的我国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偏离价值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苏生 刘常青 王瀚深;投资者能否持续战胜市场[N];中国证券报;2004年
2 长江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总裁 田丹;行为金融学与基金投资策略分析[N];中国证券报;2001年
3 王沛;行为金融学与期货投资策略[N];期货日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张广明邋谢诚;权证创设不是投资者亏损主因[N];证券日报;2007年
5 刘泽华;从行为金融学看商业银行改革[N];光明日报;2005年
6 刘晖;欲望的刻度[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7 长城伟业期货特约研究员 贺学会;用行为金融学指导理性的市场投资[N];期货日报;2008年
8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教授 王苏生;股市“谜团”的行为金融学解释[N];中国证券报;2004年
9 中财期货 续剑锋;从里森到科维尔[N];期货日报;2008年
10 谭昊;“被锚定”的A股泡沫[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位志宇;企业资本增长视角下的上市公司预期收益率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2 郭飞舟;乔治·索罗斯金融投资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李勇;不同市场有效性条件下的中国投资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董大勇;基于行为金融理论的收益率分布主观模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5 潘军昌;有效市场假说与行为金融理论的分歧与整合[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6 赵新顺;行为理性偏误与投资者生存投资决策过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7 魏英辉;行为金融视角下的汇率波动特征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8 汤大杰;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行为及其市场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9 禹湘;基于惯性效应的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行为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10 唐毅南;群体模型下的金融市场和资产定价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建国;投资者异质信念对盈余公告效应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2 郑园园;有效市场假说与行为金融学的争论[D];广西大学;2004年
3 吴丽;基于行为金融学的我国证券投资行为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4 郭瑞;基于多主体虚拟技术证券交易市场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
5 乔立娟;噪声交易理论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5年
6 喻颖;基于agent的交易策略演化与过度波动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7 袁志胜;基于行为金融学的投资行为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8 李音;基金应用基于行为金融的动量与反向投资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9 韩卫东;我国股市动量效应成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彭爱武;H股与A股羊群行为对比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693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669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