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小微企业对接产业转移过程中金融缺口问题研究
本文选题:小微企业 切入点:产业转移 出处:《经济管理》2012年09期
【摘要】:本研究对西部小微企业对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金融缺口问题进行了理论阐述,并以221家小微企业为样本,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小微企业在对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具备较好的资金融通能力比具备产业承接能力更为重要,其中,当前影响小微企业融资能力的因素依次为信用等级、自有资本和经营状况。这与理想的配对融资思路相背离,为此,需要从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和金融环境三个方面进行金融创新。
[Abstract]:In this study, the problem of financial gap in the process of docking industry transfer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in western China is expounded theoretically, and 221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are taken as samples.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shows that: in the process of docking industry transfer, it is more important for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to have better capital financing ability than industry undertaking ability. At present,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financing ability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are credit grade, own capital and operating condition, which is contrary to the ideal matching financing idea. Therefore, direct financing is needed. Indirect financing and financial environment three aspects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与结构优化升级研究”(11XJY006)
【分类号】:F276.3;F832;F2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小星;郑海静;;城市群产业转移与区域发展对策研究——以滇中城市群为例[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年16期
2 谭锦源;邝国良;;探广东产业转移中行业商会的作用[J];特区经济;2010年11期
3 邱振国;郭雅江;;劳动力要素对广东省产业转移的影响分析[J];特区经济;2006年05期
4 张孝锋;蒋寒迪;;产业转移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年04期
5 马银平;;产业转移与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考[J];当代经理人(下旬刊);2006年08期
6 张卫星;;中原城市群吸纳东部地区制造业转移的条件和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6年12期
7 陈竹;;产业转移升级下的我国劳动力要素市场建设[J];发展研究;2007年01期
8 杨红;;承接产业转移与政府的生态选择[J];桂海论丛;2008年02期
9 黄华华;;继续解放思想 坚持改革创新——努力开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工作新局面[J];广东经济;2008年07期
10 ;中共广州市委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广州市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实施意见[J];广州政报;2008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铁山;;产业转移与城市空间重构——基于北京都市区的实证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聂亚珍;;湖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产业就业空间探析[A];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7年
3 李作战;李梅;;可持续发展理论在产业项目转移和评价中的运用研究[A];第四届粤港澳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作战;;科学发展观在产业项目转移和评价中的运用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系统管理与复杂性科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5 孙久文;;劳动报酬上涨背景下的地区间产业转移研究(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构建和谐的世界城市”政府管理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6 杨苏;梁昌勇;赵惠芳;;基于演化博弈的区域产业转移行为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芮黎明;;经济转型中的绿色发展问题[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黄晓娜;陈忠暖;张立建;;产业全球化背景下的农民工弹性城镇化研究——以广州外来人员为例[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孙德林;张宇华;蒋科蔚;谭鑫;刘倩;杨霞;;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现代物流产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A];信息经济学与电子商务:第十三届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周丽永;;浅谈卫星城的产业功能及其定位[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杨菁 通讯员 胡沛 冯涛;吸引沿海产业转移[N];长江日报;2009年
2 吴华国 冯丽;产业转移突然光临中部[N];经理日报;2004年
3 本报评论员 苗凡卒;应对招工难 须有长短计[N];深圳商报;2009年
4 徐春林 颉魁;西洽会注解产业转移[N];国际商报;2006年
5 华蓥记者站 周松林;工厂为啥跟着民工走?[N];广安日报;2011年
6 刘崇献;从珠三角“民工荒”看产业转移[N];中国信息报;2005年
7 林奕群;潮南产业转移园区基建下月启动[N];汕头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刘艳;楼忠福收购沪国企 民资在产业转移中分羹[N];人民政协报;2006年
9 刘三琴;佛山清远共商“双转移”[N];南方日报;2008年
10 于娜;广东“双转移”须双力合一[N];民营经济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汤清;广东省金融支持下的产业转移溢出效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王建峰;区域产业转移的综合协同效应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3 崔海潮;产业转移、世界制造中心变迁与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魏梅;区域经济增长中的生产率与产业结构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5 张若雪;产业的转移、升级、整合与中国经济[D];复旦大学;2009年
6 蒋永雷;区域产业转移形态及其对港口物流系统的影响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7 朱妍;劳动力流动、产业转移与城市发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雅丽;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9 葛宝琴;城市化、集聚增长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10 萧一啸;中部地区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欢欢;基于FDI的污染产业转移与环境效应分析[D];兰州大学;2010年
2 王晓莹;劳动力流动与东南沿海产业转移的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3 李欣;长三角向西部产业转移的理论及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4 刘世欣;产业转移与河南省工业化进程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5 沈佳;我国电子信息产业FDI的环境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刘紫姣;承接产业转移的区域性经济效益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7 郑鑫;我国产业的梯度转移与区域经济协调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8 孙君军;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中西部物流能力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9 李欣;我国承接国际服务业产业转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徐银苹;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703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670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