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两部门开放经济中的货币政策冲击——兼论汇率和价格之谜

发布时间:2018-04-01 05:30

  本文选题:结构VAR 切入点:两部门开放经济 出处:《经济学家》2012年02期


【摘要】:本文使用SVAR的框架考察了紧缩性货币冲击在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的传导及其差异性效果。研究发现,紧缩性货币冲击导致贸易部门产出的下降快于、且在早期大于非贸易部门产出的下降。贸易部门对货币冲击的响应更加敏感。同时发现了Sims(1992)所说的"汇率和价格之谜"现象。针对汇率渠道的反事实实验表明,汇率渠道受到货币政策变量和非货币政策变量的不对称性影响。紧缩性货币政策变量使得汇率升值,产出下降;而非货币政策变量则使得汇率贬值,产出上升。汇率渠道的净效应对两个部门的产出下降起抵消作用。分析印证了Sims(1992)对"汇率和价格之谜"的解释。
[Abstract]:This paper uses the framework of SVAR to examine the transmission and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contractionary monetary shocks in the trade and non-trade sect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ractionary monetary shocks lead to a faster decline in output in the trading sector than in the non-trade sector. The response of the trade sector to currency shocks was more sensitive. At the same time, the phenomenon of "exchange rate and price enigma" as described by Simsberg 1992) was discovered. Counterfactual experiments on the exchange rate channel showed that the trade sector was more sensitive to currency shocks than the decline in output in the non-trade sector. The exchange rate channel is affected by the asymmetry between monetary policy variables and non-monetary policy variables. The contractionary monetary policy variables make the exchange rate appreciate and output decline, while the non-monetary policy variables make the exchange rate depreciate. The net effect of the exchange rate channel offsets the decline in output in both sectors. The analysis confirms Simsberg's explanation of "the mystery of exchange rate and price".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224;F822.0;F83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剑,刘玄;货币政策传导的行业效应研究[J];财经研究;2005年05期

2 高波;王先柱;;中国货币政策房地产行业效应的实证分析[J];广东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3 戴金平,金永军,陈柳钦;货币政策的产业效应分析——基于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证研究[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4 徐涛;;中国货币政策的行业效应分析[J];世界经济;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蓁;;中国货币政策产业异质性及其决定因素——基于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论丛;2010年01期

2 刘玄;王剑;;货币政策传导地区差异:实证检验及政策含义[J];财经研究;2006年05期

3 高波;王先柱;;中国货币政策房地产行业效应的实证分析[J];广东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4 黎晓妹;;货币政策及我国货币政策传导问题研究综述[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王先柱;刘洪玉;;货币政策、实际控制人类型和房地产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变化[J];当代经济科学;2011年05期

6 张学勇;宋雪楠;;金融危机下货币政策及其效果: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J];国际金融研究;2011年09期

7 杨达;;中国货币政策的产业非对称效应——基于门限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实证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8 王君斌;郭新强;蔡建波;;扩张性货币政策下的产出超调、消费抑制和通货膨胀惯性[J];管理世界;2011年03期

9 李村璞;;货币政策产业效应非对称性研究的发展、困境和挑战[J];经营管理者;2012年15期

10 马一;缪海斌;;我国货币政策行业效应存在性分析[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曹永琴;;中国货币政策产业非对称效应实证研究——基于中国1978~2005年数据的实证分析[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2 石磊;曹永琴;;中国货币政策产业非对称效应实证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3 赵伟;;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的最新文献述评[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文斌;我国房地产价格波动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冯菲;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海海;中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玉喜;我国产业政策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5 卢盛荣;转型期中国货币政策地区效应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6 闫红波;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区域差异[D];复旦大学;2008年

7 曹永琴;中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形成机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姚亚伟;流动性与股票组合投资管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9 陈安全;中国利率政策的传导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10 吴伟军;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存在性和影响因素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雄飞;利率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夏天;中国货币政策产业结构效应的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李觅;中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实证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4 吴佳;利率变动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张薇;居民消费储蓄与我国货币政策的相关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李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区域差异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7 陆玲玲;中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实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8 彭春阳;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缺陷及其完善[D];中南大学;2005年

9 吴凡;房地产价格与宏观经济关系的实证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10 康庄;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微观基础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金全;货币政策作用的有效性和非对称性研究[J];管理世界;2002年03期

2 王大用;中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问题[J];经济研究;1996年03期

3 万解秋,徐涛;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货币政策的效率——兼评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J];经济研究;2001年03期

4 张军;资本形成、工业化与经济增长:中国的转轨特征[J];经济研究;2002年06期

5 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的累积效应与资本形成——当前经济增长态势分析[J];经济研究;2003年08期

6 刘树成;新一轮经济周期的背景特点[J];经济研究;2004年03期

7 刘霞辉;为什么中国经济不是过冷就是过热?[J];经济研究;2004年11期

8 赵进文,闵捷;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效果非对称性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5年02期

9 宋旺;钟正生;;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存在性及原因——基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6年03期

10 刘斌;货币政策冲击的识别及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1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寇明婷;卢新生;;SVAR模型框架下的货币政策操作与股票价格波动——基于1998~2010年月度数据的实证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2 肖娱;;美国货币政策冲击的国际传导研究——针对亚洲经济体的实证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1年09期

3 何帆;郑联盛;;央行是否需要分行的论证:以美联储经验为参照[J];改革;2005年08期

4 王铮;;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在中国的实证检验[J];经济问题;2011年07期

5 周平;王黎明;;通货膨胀持久性研究综述[J];经济学动态;2011年03期

6 曾拥政;;我国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来自投资的解释[J];新疆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7 袁伟彦;李文溥;;中国货币政策的汇率传递效应及形成机制——基于SVAR与动态一般均衡(DGE)模型的分析[J];管理世界;2010年12期

8 叶菲;;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传导机制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8期

9 隋建利;刘金全;;中美两国货币增长不确定性与经济周期联动机制的差异性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1年07期

10 喻梅;;我国货币政策与人民币汇率的互动关系研究[J];经济问题;2011年08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陆文磊;利率水平10月份后将回落[N];证券日报;2003年

2 记者 丁开艳 实习记者 王芳;中俄贸易将以本国货币结算[N];北京商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张朝晖 陈莹莹;明年房价下跌20% CPI增速3%将常态化[N];中国证券报;2010年

4 梅新育;境外上市已成海外流动性涌入重要途径[N];经济参考报;2011年

5 陈昆亭 宁波大学商学院;金融经济周期模型——周期理论的新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金叶;中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及作用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赖溟溟;货币政策稳定化作用机制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3 仝冰;货币、利率与资产价格[D];北京大学;2010年

4 隋建利;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研究与应用[D];吉林大学;2010年

5 陈鹏;台湾经济波动冲击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杨秀玉;通货膨胀、产出、就业与货币政策冲击[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2 周伟;中美货币政策协调模式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周盼;美国金融危机传染路径的选择[D];厦门大学;2009年

4 何川;我国商业银行间的异质性与货币政策效果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徐平;金融加速效应的不对称现象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贺芳芳;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平稳性[D];吉林大学;2012年

7 韩克;基于一般动态因素模型的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侯花;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我国部分商品价格传递效应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942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6942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6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