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开放的测度研究
本文选题:金融开放 切入点:法定开放度 出处:《经济学家》2012年06期
【摘要】:本文在对我国1979—2009年间金融管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梳理及跨境金融资产和负债存量数据测算的基础上,构造了中国金融开放程度的法定和事实测度方法,并分析了我国金融开放的总体走势及结构特征。法定测度上,本文设计了基于资本账户和金融服务业开放并区分资本流向的测度。事实测度上,本文构建了各种基于实际资本存量的测度。本文的结论有助于认清我国金融开放现状,为进一步扩大金融开放提供思路和依据。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combing th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financial regulation in China from 1979 to 2009 and measuring the stock data of cross-border financial assets and liabilities,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legal and factual method for measuring the degree of financial openness in China. The paper also analyzes the general trend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financial opening. On the legal measure, this paper designs a measure based on the opening of capital account and financial service industry and differentiates the capital flow.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variety of measures based on actual capital stock. The conclusion of this paper is helpful to recogni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inancial opening in China and to provide ideas and basis for further expansion of financial opening.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研究所;华南师范大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08ATL007) 中山大学“985工程”产业与区域发展研究创新基地 广东社会科学基金(GD10CYJ01) 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经费资助成果之一
【分类号】:F83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金清;管华雨;连端清;刘庆富;;金融开放程度指标评价体系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08年03期
2 黄玲;;中国金融开放进程的实证评析:1980~2009[J];世界经济研究;2011年04期
3 杨海珍;FrankR.Gunter;;中国资本外逃与外国直接投资关系的实证分析(1984—1999)[J];经济学(季刊);2002年02期
4 黄玲;;金融开放的多角度透视[J];经济学(季刊);2007年02期
5 张军,章元;对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计[J];经济研究;2003年07期
6 贺力平,张艳花;资本外逃损害经济增长吗?——对1982年以来中国数据的检验及初步解释[J];经济研究;2004年12期
7 李庆云,田晓霞;中国资本外逃规模的重新估算:1982—1999[J];金融研究;2000年08期
8 邬红华;;中国资本外逃趋势与对外直接投资比较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7年2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国平;王正攀;曹跃群;;对农业资本存量K估算的文献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2 罗永立;中国进出口贸易伪报的成因与对策分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常东亮;中国资本外逃规模的测算方法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黄彤华;王振全;;中国BOP表外资本外逃的主要渠道——进出口伪报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李玫;徐艳梅;;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漏损”分析[J];商业研究;2006年02期
6 宋静;;资本积累和就业问题文献综述[J];商业研究;2011年01期
7 王云平;;改革以来教育在经济领域中是否存在公平效率的改进[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胡传禄;我国资本外逃规模测量方法综述[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徐云鹏;张旭昆;;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的再估算[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王玉;;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倪克勤;尹宇明;;资本管制与宏观经济政策配合[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曲兆鹏;姜晓华;;二元性劳动力市场政策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讨论稿)[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汪阳洁;姜志德;王继军;;中国耕地保护制度发挥效力了吗?[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刘宪;;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5 干春晖;郑若谷;;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演进与生产率增长研究——对中国1978~2007年“结构红利假说”的检验[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6 刘宪;;劳动者报酬下降、技术进步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7 胡永刚;;体制变革中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型与实证分析[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薛占栋;;深圳物质资本存量估算[A];2010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中国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曹林峰;刘黄金;;苏北经济发展中的人力资本分析[A];江苏省现场统计研究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左昊华;林泉;;改善经济运行环境的时机选择:政府与私人资本的博弈[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蒋欣;金融自由化、资产市场波动与经济危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马元;货币量值的经济周期波动模型[D];南开大学;2010年
4 夏良科;汇率、汇率制度与对外直接投资[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杜长江;系统性风险的来源、预警机制与监管策略[D];南开大学;2010年
6 迟诚;我国贸易与环境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张宏霞;中国地方政府投资效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周明海;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测度与机理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9 汤向俊;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投资消费结构转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廖立国;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嵘;我国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2 徐丹;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技术创新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3 张瑞军;中国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李薇;不安全感、预防性储蓄与我国居民消费不足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袁赢;外商直接投资对上海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6 刘春燕;技术进步对中国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7 戎梅;我国物流效率的贸易效应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1年
8 李亚峰;我国中部地区公共投资结构优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林成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王野啸;辽宁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金清;刘庆富;;中国银行业市场准入承诺水平的测度与比较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7年02期
2 陶士贵;提高我国个人外汇使用效益的新思考[J];国际贸易问题;1999年08期
3 韩继云;中国资本外逃的现状、成因与防治策略[J];世界经济研究;1999年06期
4 黄勇峰;任若恩;刘晓生;;中国制造业资本存量永续盘存法估计[J];经济学(季刊);2002年01期
5 黄玲;;金融开放的多角度透视[J];经济学(季刊);2007年02期
6 黄玲;;资本管制是防范金融危机的有效手段吗?[J];经济学(季刊);2011年02期
7 谢千里,罗斯基,郑玉歆;改革以来中国工业生产率变动趋势的估计及其可靠性分析[J];经济研究;1995年12期
8 任惠;中国资本外逃的规模测算和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2001年11期
9 李治国,唐国兴;资本形成路径与资本存量调整模型——基于中国转型时期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3年02期
10 李扬;中国经济对外开放过程中的资金流动[J];经济研究;199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方,刘松;《服务贸易总协定》与中国金融开放的法律保护[J];北方经贸;2003年03期
2 夏斌;;金融开放速度并非越快越好[J];现代商业银行;2007年06期
3 郭爱军;;中国金融开放的国际环境和面临的挑战[J];世界经济研究;2007年02期
4 刘延平;;美国不是金融开放的表率[J];招商周刊;2007年27期
5 孙德杰;中国的金融开放及其特点[J];经济论坛;1997年15期
6 王世英;金融开放必须注意民族金融安全[J];经济界;1999年04期
7 刘国华;关于金融开放的一点思考[J];山东工程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8 杨德勇;稳定与效率:我国金融开放风险的宏观和微观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9 晏东;浅谈中国“金融开放”问题[J];湖北社会科学;2002年10期
10 李辉;金融开放条件下的中国银行业监管效应分析[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尹双明;;开放金融下 我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分析[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山东经济学院与会人员论文汇编[C];2006年
2 陈红泉;;固定汇率下我国金融开放的风险防范[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王维安;;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与国家金融安全[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周肇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回顾[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5 徐明棋;;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新金融安全观[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6 李辛白;;制度失衡——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制度分析[A];2002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现代化建设中的体制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周宇;;中国作为债权大国的金融开放策略调整[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8 肖健明;;论美国银行业金融安全的法律规制及对我国的启示[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9 王保树;;卷首的话[A];中国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现代化[C];2008年
10 刘凯;;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条件下的中国金融安全问题研究——基于资本流动易变性视角[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晨;金融开放,我们准备好了吗?[N];中华读书报;2007年
2 钟欣;已为两岸金融开放做好准备[N];南方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王慧卿;埃文斯们的逻辑:“金融开放有助内部动力”[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4 谭雅玲;金融开放度与量涉及内部安全外部稳定[N];上海证券报;2007年
5 程涛;金融开放要有节奏[N];中国经营报;2008年
6 向民;金融开放适度才能保证金融体系安全与稳定[N];上海证券报;2008年
7 彭兴庭;金融开放与华尔街的危机传染[N];经理日报;2008年
8 范晓波;金融开放须重适度原则[N];国际金融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冯迪凡;觊觎中国金融开放 美金融游说团纷至沓来[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10 吴晓鹏;金融开放须与经济结构调整平衡发展[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小波;金融开放的风险及其经济增长效应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邓敏;发展中国家金融开放的时机抉择及政策选择[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张煜;金融开放、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D];吉林大学;2007年
4 马政;我国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5 赵智;金融开放下的中国金融安全[D];四川大学;2006年
6 王锦慧;金融开放条件下中国的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贾俐贞;金融自由化与中国金融开放[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8 韩凤舞;贸易开放和金融开放的互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丁志杰;发展中国家金融开放效应与政策研究[D];辽宁大学;2001年
10 杨珍增;国际资本流入构成对金融发展影响的差异性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卜微微;中国金融开放问题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2 仲君燕;我国金融开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3 曹慧平;金融开放与中国银行业[D];河海大学;2003年
4 李盾;金融开放对我金融安全的影响及对策建议[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5 王席;中东欧国家金融开放对银行体系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刘思;中国金融开放进程对在华外资银行发展战略的影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陈隆建;金融开放的法律制衡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8 刘安荣;我国金融宏观调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还继红;开放条件下我国证券交易所发展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杜娟;金融开放下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江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956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695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