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中国国际收支格局的最新变化及其宏观影响

发布时间:2018-04-20 06:12

  本文选题:双顺差 + 全球经济再平衡 ; 参考:《学术界》2015年12期


【摘要】:本轮金融危机之后,在全球经济再平衡的大背景下,中国国际收支状况正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其突出表现是持续多年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格局逐步向"经常项目顺差、资本与金融项目逆差"的新态势转变。国际收支格局的新变化导致外汇储备规模的下降,带来至少三个方面的宏观影响。一是在货币政策操作方面,通过外汇占款渠道投放基础货币的作用趋弱,使央行获得了主动调节基础货币的能力。二是在央行资产负债表结构方面,外汇储备资产作为中国人民银行资产绝对主体的格局逐渐发生改变,由资产负债货币结构不匹配带来的货币错配风险得到部分的释放。三是在国际投资头寸表结构方面,初步实现了从"藏汇于国"向"藏汇于民"的转变,对外金融资产负债主体错配的矛盾开始得到缓解,对外投资收益收入与对外负债支出收益率之差有所缩小。
[Abstract]:After this round of financial crisi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 economic rebalancing, China's balance of payments situation is entering a new stage. Its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is that the pattern of "double surplus" of current account and capital account for many years is gradually changing to the new situation of "surplus of current account, deficit of capital and financial account". The new change of 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ayments leads to the decline of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which brings at least three macro effects. First, in the operation of monetary policy, the role of putting the base money into the monetary system through the foreign exchange occupies channel becomes weaker, which enables the central bank to gain the ability to adjust the base currency actively. Second, in the balance sheet structure of the central bank, the pattern of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assets as the absolute subject of assets of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has gradually changed, and the risk of currency mismatch caused by the mismatch of the monetary structure of assets and liabilities has been partly released. Third, in terms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position table, the transition from "foreign exchange in a country" to "a foreign exchange in a country" has been preliminarily realized, an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mismatch of the main body of foreign financial assets and liabilities has been alleviat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ncome from foreign investment and the rate of return on external liabilities has narrowed.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分类号】:F83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琼芳;;当前中国货币错配问题研究述评[J];江苏商论;2008年11期

2 夏建伟;;货币错配影响投资及产出的研究综述[J];统计与决策;2009年16期

3 杨军;;中国债权型货币错配探究[J];当代经济;2011年02期

4 杨军;;货币错配研究理论综述[J];时代金融;2011年06期

5 吴伟军;;我国债权型货币错配程度的测算及其风险防范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1年04期

6 翁爱祥;;我国货币错配成因问题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2年13期

7 夏建伟;曹广喜;;我国货币错配问题探讨[J];财贸研究;2006年03期

8 夏建伟;史安娜;;基于升值预期的我国货币错配状况及其经济效应[J];上海金融;2006年09期

9 陈建斌;龙翠红;;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错配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6年05期

10 段军山;;汇率波动、货币错配与银行稳定:理论及经验分析[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潘晓娟;我国应加强对货币错配的管理[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李扬 曾刚;关注货币错配风险推进汇率制度改革[N];中国证券报;2005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汇率制度改革必须高度关注货币错配风险[N];经济参考报;2005年

4 李扬 余维彬;警惕升值后“货币错配”风险[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5 马璐瑶;汇改风险在货币错配[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杨晓平;李扬细说货币错配内外因[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7 记者 于扬;汇率改革后谨防货币错配[N];证券时报;2005年

8 杨晓平;我国货币错配内外因[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9 马涛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加强对债权型货币错配的控制[N];证券时报;2012年

10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警惕升值后“货币错配”风险[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石岩;美元本位下的货币错配[D];吉林大学;2009年

2 唐宋元;债权型货币错配与中国的选择[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3 夏建伟;新兴市场货币错配的成因、影响及控制[D];河海大学;2007年

4 贺庆春;中国货币错配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5 谷家奎;汇率变动与政策干预、货币错配的计量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6 祝恩扬;基于货币错配视角的新兴市场货币危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7 王素琴;货币错配下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琳娜;我国货币错配程度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王彦敏;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错配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3 甘顺利;中国金融部门货币错配测算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4 李京;我国债权型货币错配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5 李同斌;货币错配对货币危机的影响[D];辽宁大学;2015年

6 蔡彤娟;中国货币错配问题与解决思路[D];山东大学;2008年

7 郭敏;货币错配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8 谷家奎;我国货币错配程度测算与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罗婧;中国货币错配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10 罗春婵;资产负债表框架下货币错配的效应分析[D];辽宁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765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7765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1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