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基于经济冲击对称性的东亚货币合作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01 23:15

  本文选题:最优货币区理论 + 东亚货币合作 ; 参考:《预测》2012年03期


【摘要】:每次金融危机爆发都会引起人们对区域货币合作的高度关注。亚洲金融危机催生了东亚货币合作的基石即以清迈倡议(CMI)为代表的区域救助机制,而此次危机后形成的标志性合作成果则是清迈倡议多边机制(CMIM)。本文正是基于上述事实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比较东亚地区过去30年和近10年经济冲击对称性的差异,以考察东亚地区货币合作基础的新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东亚地区小国间的经济冲击对称性一直很高,并继续呈上升趋势;而近年来,最为显著的变化是以中日为代表的大国间的经济冲击对称性的显著提高,因而为东亚更深层次的货币合作奠定基础。鉴于此,本文认为东亚区域货币合作应适时调整为以"亚洲共同繁荣"为目标,由过去的"危机推动型"合作转向以中日为代表的"大国推动型"合作。
[Abstract]:Every time a financial crisis breaks out, people pay close attention to regional monetary cooperation.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gave birth to the regional rescue mechanism represented by the Chiang Mai Initiative (CMI), the cornerstone of monetary cooperation in East Asia, and the signature outcome of this crisis is the multilateral mechanism of the Chiang Mai Initiative. Based on the above facts,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of the symmetry of economic shocks in East Asia in the past 30 years and in the past 10 years by establishing a 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 to investigate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s of monetary cooperation in East Asi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mmetry of economic shock among small countries in East Asia has been very high and continues to rise, while in recent years, the most significant change is th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f the symmetry of economic shocks among large countries represented by China and Japan. Thus lay the foundation for deeper monetary cooperation in East Asia. 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regional monetary cooperation in East Asia should be adjusted to the goal of "common prosperity in Asia" at the right time, from the "crisis-driven" cooperation in the past to the "big country push" cooperation represented by China and Japan.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YJA790002)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项目(L10BJY01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DUT11RW201)
【分类号】:F82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晓;丁一兵;;经济冲击对称性与区域经济合作:东亚与其他区域的比较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4期

2 崔晓燕;王少平;;东亚最适度通货区的经济可行性研究——一个经济冲击对称性的视角[J];金融研究;2007年01期

3 万志宏;从宏观经济对称性看东亚地区汇率合作的基础[J];南开经济研究;2003年03期

4 谭庆华;对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再考察:一个基于经济冲击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文汇;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和平;20世纪世界货币体系的三大缺陷——兼论21世纪世界货币体系和亚元建立设想[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刘力臻,李爽;论东亚货币基金的创建[J];东北亚论坛;2004年03期

3 余玉平;对东亚货币合作模式的再考察[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4 何慧刚;构建东亚固定汇率区的经济基础——兼论东亚单一货币区的可行性[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09期

5 李恒;系统论视角的东亚货币合作问题[J];河南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6 高佩娟;黄晓芯;;东亚货币合作:现实动因与可行性分析[J];经济与管理;2006年08期

7 李佳;孙美慧;;从OCA理论看东亚地区货币金融合作的前景[J];经济研究导刊;2007年02期

8 李晓,丁一兵;新世纪的东亚区域货币合作:中国的地位与作用[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2期

9 李晓;丁一兵;;经济冲击对称性与区域经济合作:东亚与其他区域的比较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4期

10 崔晓燕;王少平;;东亚最适度通货区的经济可行性研究——一个经济冲击对称性的视角[J];金融研究;200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权;东亚区域金融深化:由金融合作走向货币合作的路径[D];厦门大学;2006年

2 郑海青;东亚金融合作制度设计和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张肃;东亚货币合作与货币竞争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海燕;经济全球化下国际货币协调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治树;亚洲10+3汇率合作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2 李爽;EAMF构想[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魏巍;“中元”货币区实现的可能性与路径选择[D];山东大学;2005年

4 李元元;东亚货币合作中的汇率协调机制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5 何静;东亚区域货币合作及我国的对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6年

6 冯飞;东亚经济一体化中的汇率合作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文明;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研究[D];广西大学;2006年

8 魏修华;基于路径考察的人民币国际化探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9 闻哲;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货币合作[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屠卫;突发公共事件经济冲击的国际传导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建人;;简析东盟的区域合作战略[J];创新;2007年02期

2 任伟;颜芳;;从最优货币区理论看中国东盟货币一体化前景[J];东南亚纵横;2006年05期

3 张振江;东盟在东亚合作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J];东南亚研究;2004年03期

4 韩立华;;东北亚地区能源竞争与合作问题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5 万志宏,戴金平;东亚货币合作的现实基础——从最优货币区指数进行的解读[J];广东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6 余永定,何帆,李婧;亚洲金融合作:背景、最新进展与发展前景[J];国际金融研究;2002年02期

7 许和连,赖明勇,许青松;基于GRPLS回归的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科学学报;2003年06期

8 徐明棋;最优货币区理论:能否解释东亚货币合作?[J];世界经济研究;2003年10期

9 欧阳欢子;东盟参与东亚多边经济合作的战略思考[J];世界经济研究;2004年01期

10 洪林;;东亚货币合作——基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7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万青;谢中川;;最优货币区理论在中国的应用研究——基于聚类分析方法[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年08期

2 卢万青;;最优货币区理论视角下外贸失衡和汇率失衡的地区异质性研究[J];上海金融;2011年07期

3 冉萍;刘方乐;;基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中国——东盟自贸区货币合作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06期

4 曹远征;;人民币国际化:缘起与发展[J];国际金融;2011年08期

5 李亚培;丁攀;周笑实;;人民币区域化战略的博弈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年08期

6 ;本刊特别推荐[J];生产力研究;2011年07期

7 冯永琦;司马发;;人民币和日元协调与合作的基础和路径[J];现代日本经济;2011年04期

8 刘婷婷;;东亚货币一体化可行性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11年23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郭红玉;孙东升;;东亚货币合作与人民币发展战略[A];“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与中国金融的发展和创新”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国际关系学博士 李巍;中国应主导东亚货币合作[N];南方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叶慧珏;唯中日韩三国 有能力开展东亚货币合作试点[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3 柯冬敏;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实践指导意义[N];金融时报;2001年

4 王玉主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亚太所研究员;东亚货币合作意愿增强[N];中国民族报;2001年

5 柯冬梅;最优货币区理论对我国货币政策有何借鉴[N];中国证券报;2000年

6 特约评论员 刘晓忠;谁来拯救拯救者[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7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石建勋;积极推进人民币经济区建设[N];证券时报;2008年

8 程智军 刘波;“亚元”现东亚 有无可能性?[N];中国财经报;2006年

9 陈支农;东亚货币联盟与竞争:人民币与日元的博弈[N];经理日报;2004年

10 傅勇;中国应强化在亚洲货币一体化中的角色[N];东方早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勇辉;东亚货币合作的政治经济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7年

2 喻晓平;东亚货币合作:模式及可行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刘振林;东亚货币合作与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肃;东亚货币合作与货币竞争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祝小兵;东亚金融合作和中国的战略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6 张洪梅;国际区域货币合作的欧元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蒋序怀;东亚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合作[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陈f^;中国货币一体化的模式与步骤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9 熊厚;欧盟货币政策协调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冉生欣;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爱丽;基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东亚货币合作问题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2 刘铭;基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东亚货币合作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3 段胤君;东亚区域货币合作以及中国的作用[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永庆;东亚货币合作的模式及路径选择[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5 程颖;东亚货币合作的经济基础及政治经济效应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冯文华;东亚货币合作的发展及我国的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蔡韵韵;东亚货币合作路径选择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潘丽萍;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东亚货币合作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9 宋博;东亚货币一体化的障碍因素及对策研究[D];贵州财经学院;2011年

10 吴曼丽;东亚货币合作与我国的对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本文编号:18314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8314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b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