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中国省域金融发展与碳排放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03 07:00

  本文选题:金融发展 + 碳排放 ; 参考:《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08期


【摘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中国发展的必然要求。金融发展在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作用,低碳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低碳经济的实质是减少碳排放,因而需要厘清金融发展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通过测算中国1979-2008年碳排放的省际数据,建立P-VAR模型研究了中国区域金融发展与碳排放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地区碳排放量、地区金融发展深度和地区金融发展集中度三个变量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脉冲响应分析结果显示:碳减排具有自我激励的性质;金融发展的深化、金融发展集中度的变化均对碳减排具有重要影响;区域金融发展的深化对人均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金融发展集中度的变化对碳减排的影响十分复杂,其变化若不能促进金融发展深度的提高,则可能阻碍碳减排。
[Abstract]:In response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China's development. Financial develop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financial support. The essence of low-carbon economy is to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so we need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carbon emissions. Based on the provincial data of carbon emissions from 1979 to 2008 in China, a P-VAR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study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region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carbon emissions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long-term stable cointegr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regional carbon emissions, depth of region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concentration of region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The results of pulse response analysis show that carbon abatement is self-stimulating, that the deepening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change of concentration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have important influence on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The deepening of region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has a significant inhibitory effect on carbon emissions per capita, and the change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concentration has a very complex impact on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which may hinder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if it can not promote the depth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
【基金】: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10AJL006) 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吉教科文合字[2011]第380号) 吉林大学“985工程项目” 吉林大学中央高核基本业务费青年教师创新项目(编号:450060327032)
【分类号】:X24;F83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帮英;苏方林;;我国省域碳排放量与经济发展的GWR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10年04期

2 帅通;袁雯;;上海市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变动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10期

3 陈柳钦;;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0年08期

4 初昌雄;;我国碳金融发展现状与发展策略[J];经济学家;2010年06期

5 张友国;;经济发展方式变化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0年04期

6 彭希哲;朱勤;;我国人口态势与消费模式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J];人口研究;2010年01期

7 吴玉宇;;我国碳金融发展及碳金融机制创新策略[J];上海金融;2009年10期

8 邹秀萍;陈劭锋;宁淼;刘扬;;中国省级区域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生态经济;2009年03期

9 胡秀莲;刘强;姜克隽;;中国减缓部门碳排放的技术潜力分析[J];中外能源;2007年04期

10 李国志;李宗植;;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艺;王双进;;我国发展碳金融的SWOT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2期

2 陈秋红;;我国各地区温室气体排放与减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5期

3 孙炳;姚建;符苗苗;;四川省低碳经济影响因素及减排对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1期

4 周婷婷;毛春梅;;我国土地利用与碳排放的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5 陶爱祥;;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低碳农业与农业科技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22期

6 张润林;宋斐;;碳金融发展呼唤商业银行业务创新[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2期

7 李晓丽;;浅析我国经济在全球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J];财经界(学术版);2011年04期

8 马仁锋;沈玉芳;;网络创意产业、低碳经济与上海都市型工业园转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2期

9 王圣;王慧敏;陈辉;孙雪丽;李亚春;;基于Divisia分解法的江苏沿海地区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10期

10 焦文献;陈兴鹏;;基于STIRPAT模型的甘肃省环境影响分析——以1991~2009年能源消费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可嘉;梅赞超;;基于STIRPAT模型的福建省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协整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高红贵;;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低碳化调整的思路与对策研究[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吴国华;张春玲;;基于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估算[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王迪;聂锐;龙如银;;能源消费结构的战略调整及其节能减排效应分析[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5 王盼盼;;低碳消费相关热点的研究综述[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6 纪玉山;赵洪亮;;中国在国际碳博弈中的立场解析[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规律[C];2010年

7 陈明爱;钟式玉;周德群;张雪;;我国碳排放的空间差异问题研究综述[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ublic Health(CEPPH 2012)[C];2012年

8 王平;刘致秀;朱帮助;;能源结构优化对广东省碳强度目标实现的贡献评估[A];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2年专刊(一)[C];2013年

9 沈子琦;袁迎蕾;李长顺;王小凡;温岩;赵s,

本文编号:18374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8374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9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