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四川省金融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相互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11 02:33

  本文选题:金融结构 + 产业结构 ; 参考:《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产业结构的本质是资金在各产业之间的配置状态,而金融处于现代经济中的核心位置,其主要功能就是实现资金的配置功能,产业结构的升级会推动经济的发展,金融结构的合理性也是影响经济进步的关键因素,从理论上讲金融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是存在某种相互影响的关系,而在现有的研究成果中,由于对金融结构涵义的界定不同、考察指标选取的不同以及金融数据的缺乏,对二者关系是否存在相互影响以及如何相互作用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本文在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之上进行梳理总结,运用相关理论从融资结构、金融资产结构、金融工具结构、金融行业结构四个角度对四川省金融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首先通过理论分析论证金融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机制,并构建了相互作用机理图。然后对四川省金融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现状进行描述和分析,最后在理论模型的指导下分别对融资结构、金融资产结构、金融工具结构、金融行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的主要方法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发现金融结构转变会带来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也会带来金融结构的优化。具体体现在融资总量结构不是产业结构的格兰杰原因,第一产业比重不是融资总量结构的格兰杰原因,但第二、三产业比重是融资总量结构的格兰杰原因;融资构成结构不是第一产业比重的格兰杰原因,是第二、三产业比重的格兰杰原因,产业结构不是融资构成结构的格兰杰原因。金融资产结构、金融行业结构、金融工具结构跟产业结构之间都不存在因果关系,通过回归分析可以得出第一、三产业的发展跟直接融资成负相关关系,跟间接融资成正相关关系;保险业资产比重的增加对第二产业比重增加起促进作用,但同时抑制了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而证券业资产比重、金融工具结构和第一产业比重均不存在协整关系。在文章的最后部分通过比较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四川省金融结构和产业结构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间接融资比重大、证券市场发展缓慢和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包括加快产业融资方式的多元化发展,提高金融机构的资金配置效率、完善证券市场功能,加快保险业市场的发展和降低第一产业比重,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Abstract]:The essenc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the allocation of funds among industries, while finance is in the core position of modern economy. Its main function is to realize the allocation of funds.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will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rationality of financial structure is also the key factor affecting economic progress. In theory, there is a certain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but in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definition of financial structure, There is no consistent conclusion on whether or not there is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 factors and how to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by examining the difference of index selection and the lack of financial data.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we use the relevant theory from the financing structure, financial asset structure, financial instruments structu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Sichuan Province is analyzed theoretically and empirically from four angles of financial industry structure. Firstly, the mechanism of mutual influence between financial 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demonstrated by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diagram was constructed. Then it describes and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inancial 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Sichuan Province. Finally,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oretical model, the paper analyzes the financing structure, financial asset structure, financial instrument structure, respective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industry 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empirically analyzed. The main methods of empirical analysis are Granger causality test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financial structure will bring about the adjustment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will also bring about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financial structure. The concrete manifestation is that the gross financing structure is not the Granger reason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proportion of the primary industry is not the Granger reason of the total financing structure, but the second, the third industry proportion is the Granger reason of the total financing structure; The structure of financing is not the Granger reason of the proportion of the primary industry, the Granger cause of the proportion of the second and third industries, and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not the Granger reason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financing. There is no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asset structure, financial industry structure, financial instrument 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Through regression analysi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rst and third industries is negatively related to direct financing. The increase of the proportion of insurance assets promotes the increase of the secondary industry, but at the same time inhibits the increase of the proportion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However, there is no cointegration relationship among asset ratio, financial instrument structure and primary industry proportion of securities industry. In the last part of the article, by comparing the results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mpirical analysis,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Sichuan Province are mainly the large proportion of indirect financing, the slow development of the securities market and the insufficient development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It also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policy suggestions, including speeding up th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financing mode,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fund allocation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perfecting the function of securities market, speeding up the development of insurance market and reducing the proportion of primary industr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cond and third industries.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832.7;F1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兆文,许绍忠;调整产业结构必须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J];经济问题探索;2000年12期

2 邹跃权;调动农民 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性的途径[J];创造;2000年11期

3 徐匡迪;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4 呼格吉勒图;从产业结构的现状找准调整的突破口[J];内蒙古宣传;2000年01期

5 ;调整产业结构要在“准”字上下功夫[J];中国禽业导刊;2000年09期

6 程晔;抓住机遇、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J];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学报(社科版);2000年04期

7 洪春;加快湖北省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J];统计与决策;2001年08期

8 杜传忠,李建标;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作用[J];云南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9 ;安徽产业结构纵横向比较[J];安徽决策咨询;2001年04期

10 李力;2001年,产业结构的调整要突出抓好三个环节[J];中国中小企业;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如贤;成盛超;王毅;;产业结构优化的动力与机制[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1卷)[C];1991年

2 邹礼瑞;乔海迎;;产业结构转移机制及地区产业结构转移若干问题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3卷)[C];1995年

3 戴锦;;生态化的产业结构[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4 马慧强;;山西省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陈方正;周勤;;江苏和西部产业结构的衔接和互动模式[A];民革全国西部大开发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梁少英;;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与广西产业结构的调整[A];合作与共荣——广西发展生产力和东盟经济合作研究论文集[C];2004年

7 王晶;;一种基于需求的产业结构优化控制模型[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陈树文;袁方;;创新驱动在实现首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应用[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9 孙利杰;;廊坊市加强“两个环境”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A];基于对接京津的科技创新与环首都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王光;李久洲;;对廊坊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思考[A];基于对接京津的科技创新与环首都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杨桂丽;培育产业结构调整主体 从源头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N];鄂尔多斯日报;2008年

2 西江日报记者 袁绫 实习生 白凌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N];西江日报;2012年

3 本报见习记者 张淼;献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N];江淮时报;2014年

4 孙曙英;什么样的产业结构才算合理[N];发展导报;2002年

5 臧斗尔;调整产业结构要多听群众意见[N];保定日报;2006年

6 广西大学商学院 张林;优化我区产业结构[N];广西日报;2007年

7 苗蓓;省政协调研产业结构优化[N];南通日报;2007年

8 孙红源 林静 作者单位:通化市房屋管理处;充分发挥品牌企业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N];通化日报;2007年

9 本报评论员;更新发展理念 调整产业结构[N];渭南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鄢来雄;以节能降耗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N];中国信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凤波;我国铁矿需求与经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2 赵秀娟;低碳转型目标下产业结构优化的机制与政策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3 李玉凤;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及仿真[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4 贺丹;基于生态经济的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5 汪朝阳;对外开放与产业结构[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6 江洪;自主创新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尚慧丽;服务业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张雪松;利用外资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9 姚德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制度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刘开华;贵州省产业结构的优化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韶华;基于产业结构升级的河北省城镇化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张晓倩;我国教育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3 高爽;徐州市产业结构优化与转型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4 刘璐;基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唐山市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5 胡泽明;首都经济圈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6 段春莲;“泛珠三角”区域内云南省产业结构差异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7 陆道芬;八师石河子市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8 杨露鑫;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15年

9 姜江;东、中、西15省相对劳动生产率及影响因素分析[D];兰州大学;2015年

10 贾明乐;日本ODI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8720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8720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b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