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动与稳定:1957—1977年的中国侨汇政策
本文选题:中国侨汇政策 + 侨汇物资供应 ; 参考:《东南亚研究》2012年04期
【摘要】:华侨汇款是中国外汇储备的重要来源和国内广大归侨侨眷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其管理政策也长期是国家侨务政策的重要内容。但1957年"大跃进"开始后的20年间,侨汇却一度受到"左"的社会运动影响而不断减少。为提升侨汇收入,国家不仅一再重申侨汇的重要性,而且还在增加侨汇物资供应、避免侨汇遭受侵犯、提高侨批业经营积极性等方面制定了具体政策,保障了侨汇的逐步增长。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以及中美关系解冻后,由于美洲侨汇的活跃以致中国侨汇总量达到建国以来的新高峰。尽管历经"大跃进"和"文革",但中国侨汇政策因侨汇收入的经济实效性而仍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执行和维护,与中国特殊时期社会运动及政策"左"的性质之间具有差异和不同。
[Abstract]:Remittances from overseas Chinese ar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China'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and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production and living of the vast number of returned overseas Chinese and their families in China. The management policy i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policy on overseas Chinese affairs for a long time. But in the 20 years since the Great Leap forward began in 1957, remittances have declined because of social movements on the left.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income of overseas Chinese, the state has not only repeatedly reiterated the importance of remittances, but also made specific policies to increase the supply of goods and materials for remittances, to avoid encroachment on remittances, and to increase the enthusiasm of overseas Chinese batch operations, thus ensuring the gradual growth of overseas Chinese remittances. After China resumed its legal seat in the United Nations and the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awed, the total amount of Chinese remittances from the Americas reached a new peak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Despite the "Great Leap forward" and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China's policy on remittances from overseas Chinese can still be implemented and maintained to a certain extent because of its economic effectiveness. There are differenc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nature of social movement and policy in the special period of China.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华侨华人在国家软实力建设中的作用研究”(10J2D004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基金资助项目“国际比较视野下的中国新移民侨汇问题研究”
【分类号】:F832.6;D6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杨世红;新中国侨汇工作的历史考察(1949—1966年)[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年02期
2 林金枝;;侨汇对中国经济发展与侨乡建设的作用[J];南洋问题研究;199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希;五十年代中国侨务与外交关系浅议[J];八桂侨刊;2004年03期
2 程希;;从经济增长模式看海外移民对中印两国发展的影响[J];八桂侨刊;2005年05期
3 陈华;潘浪;;当代古巴华侨的家国观与文化观——基于黄宝世书信的解读[J];八桂侨刊;2011年03期
4 蒋智威,万艳敏;上海服装市场零售卖场演变规律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5 程希;华侨华人:作为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及其与中国的关系[J];东南亚研究;2005年01期
6 张赛群;;建国初期我国侨汇政策及其实效分析[J];八桂侨刊;2012年03期
7 苏全有;岳培红;;对中国近代华侨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8 代帆;;从统一战线到共赢:中国侨务政策的新发展及其思考[J];东南亚研究;2013年04期
9 吴莹;;衣食住行中的上海商标设计[J];公共艺术;2013年06期
10 焦建华;;近百年来中国侨批业研究综述[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葛涛;声音记录下的变迁[D];复旦大学;2008年
2 王春英;“统制”与“合作”:中日战争时期的上海商人(1937-1945)[D];复旦大学;2009年
3 袁蓉;缝纫机与近代上海社会变迁(1858-1949)[D];复旦大学;2009年
4 陈云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侨务理论研究[D];扬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童蓉;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政府安置印尼归侨政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邹霞;浅论邓小平侨务思想[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陈飞;建国初期华侨双重国籍问题政策的转变(1949—1955)[D];外交学院;2007年
4 胡淑蓉;服装买手采购货品的品类组合量化分析研究[D];东华大学;2007年
5 盛芳;近代浙北与上海的互动[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6 姜广元;现当代东南亚华人对中国的认同[D];云南大学;2010年
7 刘玲玲;1949-1952年上海摊贩管理工作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8 孙蕾;近代台山庐居的建筑文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9 周雷;2000-2010年中国大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研究发展[D];扬州大学;2011年
10 陈肖莹;新侨情下的侨资政策研究[D];华侨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应洽,卢宁;毛泽东与华侨[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2 陈香苓,魏长洪;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中亚华侨研究[J];西北史地;1998年02期
3 钟仲;抗日战争时期的华侨与中国共产党[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4 黄,
本文编号:19419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941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