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本位与中美贸易顺差之谜
本文选题:美元本位 + 当地货币定价 ; 参考:《世界经济研究》2012年01期
【摘要】:在传统理论中,本币升值会导致净出口减少。但是,自2005年以来,伴随着人民币持续升值,中美贸易顺差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大幅上升,由此产生了所谓的"中美贸易顺差之谜"。本文借鉴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Redux模型,在动态一般均衡的分析框架下分析美元本位对中美贸易顺差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和经验检验发现,美元本位是导致"中美贸易顺差之谜"的重要原因。美元本位的作用越强,汇率的传递效应越弱,汇率变动对经常项目的影响越小。在汇率传递的不对称影响下,美元本位可能导致汇率对经常项目影响的逆转。
[Abstract]:In traditional theory, a stronger currency would lead to a decline in net exports. But since 2005, as the yuan continues to appreciate, the trade surplu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has risen sharply instead of decreasing, creating what is called the "mystery of Sino-US trade surplus." This paper draws lessons from the Redux model of new open economy macroeconomics,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the dollar standard on the Sino-US trade surplus under the framework of dynamic general equilibrium, and finds out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mpirical test. The dollar standard is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the mystery of the Sino-American trade surplus. The stronger the role of the dollar standard, the weaker the exchange rate transfer effect and the smaller the impact of exchange rate movements on the current account. Under the asymmetric influence of exchange rate transmission, the dollar standard could lead to a reversal of the current account impact of the exchange rate.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10YJA79006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分类号】:F827.12;F752.7;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卢向前,戴国强;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1994—2003[J];经济研究;2005年05期
2 胡智;邱念坤;;人民币升值对国际收支调节的有效性分析——兼谈货币主义汇率调节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J];世界经济研究;2006年02期
3 叶永刚;胡利琴;黄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对外贸易收支的关系——中美和中日双边贸易收支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晴;;比较劣势产品出口受汇率变动影响的概率分析[J];财经科学;2007年01期
2 徐明东;;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1997—2006[J];财经科学;2007年05期
3 金洪飞;周继忠;;人民币升值能解决美国对华贸易赤字吗?——基于1994~2005年间月度数据的贸易弹性分析[J];财经研究;2007年04期
4 郑恺;;实际汇率波动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基于SITC比较[J];财贸经济;2006年09期
5 姚大庆;;汇率波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基于出口加工企业的微观视角[J];当代财经;2007年10期
6 谷任;吴海斌;;汇率变动对我国纺织品出口国际竞争力的影响[J];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08期
7 李稻葵;李丹宁;;中美贸易顺差:根本原因在哪里?[J];国际经济评论;2006年05期
8 胡智;邱念坤;;人民币升值对国际收支调节的有效性分析——兼谈货币主义汇率调节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J];世界经济研究;2006年02期
9 辜岚;;人民币双边汇率与我国贸易收支关系的实证研究:1997—2004[J];经济科学;2006年01期
10 杨万东;人民币汇率问题讨论综述[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闫泽涛;张斌;;人民币升值下的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马歇尔-勒纳条件分析[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海南;我国国际收支失衡与人民币汇率的调节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2 汪茂昌;盯住汇率制度不可维持性与退出策略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3 赵大平;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价格传递及其对中国贸易收支影响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4 沙文兵;人民币有效汇率与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5 李怀定;人民币均衡汇率与汇率变动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6 杨雪峰;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波动效应与稳定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刘伟;中国经常项目的变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8 秦泰;中国苹果汁国际竞争力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9 贺庆春;中国货币错配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10 赵杰;国内商品税与进出口商品税的协调[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宏霞;人民币汇率改革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禹泓;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均衡汇率与宏观经济[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3 陈棣;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的编制及其对贸易收支的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4 张银山;中国进出口商品弹性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5 涂远芬;汇率变动对中国进出口贸易影响[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6 王毅;人民币均衡汇率的模型与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7 余敏丽;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对外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8 李雪;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结构的影响[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9 杨艳秋;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10 顾明明;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D];河海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帆,张明;国际货币体系不稳定中的美元霸权因素[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7期
2 刘少波;贺庆春;;中国货币错配引致原因的实证分析:1986~2005[J];财经研究;2007年06期
3 朱超;;中国货币错配总体测度:方法、数据与评估[J];财经研究;2007年09期
4 王小平;中国服务贸易的特征与竞争力分析[J];财贸经济;2004年08期
5 曾卫锋;;中国加工贸易发展机制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06年03期
6 夏建伟;曹广喜;;我国货币错配问题探讨[J];财贸研究;2006年03期
7 尹小平;王雷;;亚洲债券基金的推出背景、影响及发展方向[J];东北亚论坛;2007年04期
8 沈国兵;美中贸易收支与人民币汇率关系:实证分析[J];当代财经;2005年01期
9 胡智,邱念坤;中国“超额货币”成因的进一步检验[J];当代财经;2005年07期
10 夏建伟;曹广喜;;货币错配与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J];当代财经;2007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茂强;;美国金融危机探源与中国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10期
2 常鑫鑫;陈瑞远;;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中美贸易条件的影响[J];武汉金融;2010年05期
3 王胜;彭鑫瑶;;不对称价格粘性下的货币政策和福利效应[J];世界经济;2010年05期
4 张震;;探析黄金、美元和石油之间的互动关系——基于分量回归模型的再探讨[J];现代经济探讨;2010年11期
5 周耀龙;;全球金融危机与我国政府采取的应对政策解读[J];大众科技;2009年11期
6 刘煜辉;;中国经济面临痛苦抉择[J];董事会;2006年11期
7 刘骏民;张云;;虚拟经济视野的流动性膨胀困境与应对[J];改革;2008年01期
8 方霞;陈志昂;;基于G-PPP模型的人民币区域“货币锚”效应[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04期
9 迈克尔·赫德逊;刘英;;中国未来三十年[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年01期
10 巴曙松;杨现领;;国际金融危机下的政策调整:宏观波动与微观行为如何联动[J];海南金融;2009年07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长期研究房地产的专家 冀实;危机之伤[N];中国房地产报;2011年
2 刘煜辉;宏观调控需要全球视野[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艳;人民币汇率波动与中美贸易收支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497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949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