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美国银行业的面板数据
本文选题:资产证券化 + 格兰杰检验 ; 参考:《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09期
【摘要】:作为现代金融市场最重要的创新工具之一,国内外理论界和银行界普遍认为资产证券化对于银行有着改善资产负债结构、提高资本充足率、增加流动性和提高收益水平等多方面的作用。然而,这些效应并不是必然的。本文选取全球资产证券化市场最为成熟的美国市场数据,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生的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资产证券化能提升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降低融资成本、增强盈利能力与效率、优化贷款组合构成,但是在降低流动性风险和提升贷款组合质量方面的效果并不明显。
[Abstract]: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nnovative tools in modern financial market,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theorists and banks generally believe that asset securitization can improve the structure of assets and liabilities and increase the capital adequacy ratio for banks. Increase liquidity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income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role. However, these effects are not inevitable. This paper selects the most mature American market data in the global asset securitization market and uses the Granger causality test method to make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bank credit asset securitization.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asset securitization can improve the capital adequacy ratio of banks, reduce the financing cost, enhance profitability and efficiency, optimize the composition of loan portfolio, but the effect on reducing liquidity risk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oan portfolio is not obvious.
【作者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证券期货研究所会计系;
【基金】:上海证券交易所第二十二期联合研究计划项目《资产证券化产品发展策略研究》资助,项目编号为2011QTXM0978
【分类号】:F837.12;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吴翔江;实施我国银行资产证券化的理性分析与现实选择[J];金融研究;2001年05期
2 李文泓;资产证券化的资本充足率框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金融研究;2005年08期
3 王志强,Hugh Thomas;银行资产证券化选择问题[J];世界经济文汇;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大伟,王昕圆;对我国推行资产证券化的思考[J];商业研究;2003年07期
2 朱颖;我国商业银行开展银证合作的绩效评价[J];财经科学;2003年S1期
3 李连三;我国金融业综合经营的具体步骤和实施策略[J];金融论坛;2001年12期
4 张元再,柳洪斌;我国实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思考[J];金融论坛;2002年06期
5 伊海涛,李威;关于我国银行业实施资产证券化的思考[J];北方经贸;2003年07期
6 付敏;;我国资产证券化问题讨论综述[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年04期
7 慕刘伟;张晓怡;;资本约束条件下中国银行业证券化资产的选择[J];金融研究;2005年12期
8 林小涛;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初探[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年01期
9 陆来军;关于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综述[J];兰州学刊;2004年04期
10 黄小平;肖鹏;;资产证券化与商业银行资本约束[J];西南金融;2006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景兰;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重组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2年
2 曹俊勇;银行资产证券化与我国的路径选择[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3 王志强;银行资产证券化的直接动因与作用效果:理论与经验证据[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秋静;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发展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2 毛建平;论资产证券化的风险防范与监管[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3 金任飞;关于资产证券化在我国推行问题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4 李枫;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发展的理论和实践[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5 李恒;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6 张安靖;资产证券化动作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7 古真;我国推行住宅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8 蒋建华;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可行性分析及动作探讨[D];浙江大学;2003年
9 王愚昧;论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制度约束与现实选择[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10 伍兴龙;资产证券化风险隔离机制之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吴翔江;实施我国银行资产证券化的理性分析与现实选择[J];金融研究;2001年05期
2 何小锋,来有为;中国离岸资产证券化的实践探索[J];世界经济;2000年09期
3 孙建平;海外未来现金流证券化研究[J];世界经济;2002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进田;资产证券化——推进城镇住房改革的新突破口[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张巍柏;;“以房养老”需要发达的资产证券化市场[J];金融纵横;2007年20期
3 张传明;吴守荣;王扬;;城市基础设施证券化融资的研究[J];当代经济;2009年02期
4 吴亮;;美国房地产资产证券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0年06期
5 张建利;陈晓军;;城市储备土地资产证券化研究[J];财会月刊;2008年27期
6 齐观义;资产管理公司运作中资产证券化技术的运用——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理想选择[J];农村金融研究;1999年10期
7 高勇,刘涛,江湘洲;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研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3年02期
8 王克强,刘红梅;城市土地储备机制运作过程中的土地资产证券化研究——中国大陆资产证券化的突破口[J];经济地理;2001年S1期
9 杨亚西;杨波;;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收费资产证券化可行性分析[J];北方经贸;2006年04期
10 史国庆;刘传哲;冯淑惠;;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决策模型[J];金融与经济;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英;叶小渝;李殿明;徐兵;;城市污水处理行业中资产证券化的思考[A];全国小城镇污水处理技术(设备)交流与工程咨询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桂银香;;美国次级债券产品形成机理及风险分析[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9年
3 陈阿兴;李希刚;;论流通产业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基于规范与实证视角的分析[A];首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杨浩;林丽红;;中国对国际能源产品的价格影响力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庄洪艳;;浅谈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启示[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9年
6 沈海平;吴秋t,
本文编号:19524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952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