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一篮子货币权重的内在形成机制——基于非参数时变系数的估计方法
本文选题:人民币汇率 + 时变系数模型 ; 参考:《世界经济文汇》2012年03期
【摘要】: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从长期钉住单一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转向以市场供求为基础、以一篮子货币为参考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本文将Frankel和Wei(2007)与非参数时变系数模型相结合,估计一篮子货币中包括美元、欧元等在内的各主要货币在决定人民币汇率时潜在的时变权重。利用时变权重中所包含的丰富信息,进一步分析影响美元权重的主要经济因素,发现人民币对美元的非交割远期合约(NDF)和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都与美元权重呈负相关关系,而美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对美元权重的影响不显著。
[Abstract]:On July 21, 2005,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announced the change of RMB from a fixed exchange rate system pegging to a single dollar for a long time to a managed floating exchange rate system based on market supply and demand and taking a basket of currencies as a reference. In this paper, the non-parametric time-varying coefficient model is used to estimate the potential time-varying weights of major currencies in a basket of currencies, including US dollar and euro, in determining the exchange rate of RMB. Based on the rich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e time-varying weight, this paper further analyzes the main economic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weight of US dollar. It is found that both the non-deliverable forward contract of RMB to US dollar (NDF) and China's trade surplus with the United States have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weight of US dollar. The impact of US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on the dollar weight is not significant.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教育部计量经济学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09711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0903053) 厦门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2010221092)的资助 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研究启动经费的资助
【分类号】:F83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项春生;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终极目标与退出战略[J];财经科学;2004年05期
2 徐剑刚;李治国;张晓蓉;;人民币NDF与即期汇率的动态关联性研究[J];财经研究;2007年09期
3 胡祖六,钟红;资本流动、经济过热和中国名义汇率制度[J];国际金融研究;2004年07期
4 张陶伟,杨金国;人民币NDF与人民币汇率失调关系的实证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5年10期
5 代幼渝;杨莹;;人民币境外NDF汇率、境内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的关系的实证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7年10期
6 威廉姆森;;钉住一篮子货币如何运转?[J];国际经济评论;2006年01期
7 李扬,余维彬;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回归有管理的浮动[J];经济研究;2005年08期
8 易 纲,汤 弦;汇率制度“角点解假设”的一个理论基础[J];金融研究;2001年08期
9 林毅夫;;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思考与政策建议[J];世界经济;2007年03期
10 方颖;郭萌萌;;中国主要宏观变量的稳定性检验:基于非参数估计与Bootstrapping的一个方法[J];世界经济文汇;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勇;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货币政策影响的实证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刘燕霄;钟华君;;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的利益和风险[J];北方经济;2009年04期
3 张庆,王晓东;扩展的“三元悖论”对我国政策组合的指导[J];商业研究;2004年17期
4 陈东琪;张岸元;王元;;Exchange rate reform:progress,challenges and prospects[J];China Economist;2009年03期
5 刘时阳;;浅谈人民币汇率的改革[J];财经界;2010年02期
6 江春;;论人民币汇率政策思路的重大转变[J];财经科学;2008年01期
7 陈科;吕剑;;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趋势分析——基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J];财经科学;2008年03期
8 曹垂龙;;论人民币汇制改革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兼析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势[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7期
9 江春;;人民币浮动汇率:制度变革与经济转型[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04期
10 莫申生;杨柳勇;;货币错配与政府、企业行为[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储幼阳;;贬值的收缩性与人民币汇率制度[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2 王志方;;长期经济增长下人民币实际汇率水平研究——以人民币兑美元为例[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3 吴先智;蓝发钦;;NDF市场对境内人民币汇率的影响研究[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杨治国;宋小宁;;经济结构、汇率与长期贸易顺差——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观点[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林斌;;央行最优干预下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基于信号效应和资产调整效应的动态分析[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陈蓉;郑振龙;;美元/人民币远期汇率定价偏差信息含量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凌云;“双本位”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与影响[D];南开大学;2010年
2 黄武俊;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吴建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政策效果和经济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杜长江;系统性风险的来源、预警机制与监管策略[D];南开大学;2010年
5 白雪飞;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汇率制度选择、金融市场开放与宏观经济绩效[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继伟;我国资本项目开放中的风险预警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7 田苗;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曾友中;马克思货币理论与当下金融危机[D];武汉大学;2010年
9 王素琴;货币错配下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10 李艳丽;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基于制度变迁视角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正元;我国汇率制度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效应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杨杰;汇率变动与证券价格关联性的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3 沈宇;人民币国际化与贸易发展的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4 莫盛良;我国外汇储备与人民币汇率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朱燕;汇率升值、预期与货币政策:历史及经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谷家奎;我国货币错配程度测算与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纪钱慧;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外汇做市商业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晓星;论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合理性[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9 吴智伟;外部失衡条件下我国的货币政策调整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10 丁小江;人民币汇率均衡、失调以及调整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淳,杨p,
本文编号:19888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988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