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者是否是美国国债市场上的价格稳定者
本文选题:中国投资者 + 美国国债 ; 参考:《世界经济》2012年05期
【摘要】:本文在梳理美国国债市场若干特征事实的基础上,从纵向与横向比较的角度来描述中国投资者在美国国债市场的投资行为。计量分析的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美元汇率是中国投资者购买美国国债行为的影响因素,而美国国债收益率并非中国投资者购买美债行为的长期决定因素;尽管中国投资者从投资行为来看似乎在美国国债市场与外汇市场同时扮演价格稳定者的角色,但中国投资者增持美国国债的行为一方面难以扭转美国国债收益率的上升,另一方面导致美元贬值。这意味着中国投资者的确是外汇市场上美元价格的稳定者,但并非是美国国债市场上的价格稳定者;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美国国债收益率与美元汇率变动的解释力显著高于对中国投资者购买美国国债行为的解释力,这意味着后者可能还取决于一些其他因素。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S. Treasury bond marke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investment behavior of Chinese investors in the United States Treasury bond market from the angle of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comparison. The results of the econometric analysis show that, in the long run, the dollar exchange rate is the influence factor of the Chinese investors' behavior of buying the United States bonds, and the yield of the US Treasury bonds. The long-term determinants of non Chinese investors' purchases of US debt; although Chinese investors seem to play the role of price stability in the US Treasury market and the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from the investment behavior, the increase in the behavior of Chinese investors is difficult to reverse the rise in the yield of US Treasury bonds on the one hand, and on the other hand it leads to the United States. This means that Chinese investors are indeed the stabilizer of the dollar price in the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but not the price stabilizer in the US Treasury market; the vector error correction model h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terpretations of the U.S. Treasury bond yield and the dollar exchange rate than the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investors' purchase of US Treasury bonds. The latter may also depend on a number of other factors.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二十国集团面临的全球治理重点问题研究》(11AGJ001) 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改革与中国的政策选择》的资助
【分类号】:F224;F83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永中;;中国外汇储备的构成、收益与风险[J];国际金融研究;2011年01期
2 张明;;中国外汇储备管理思路的应有变化[J];国际经济评论;2009年05期
3 张曙光;张斌;;外汇储备持续积累的经济后果[J];经济研究;2007年04期
4 李巍;张志超;;一个基于金融稳定的外汇储备分析框架——兼论中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J];经济研究;2009年08期
5 张斌;王勋;华秀萍;;中国外汇储备的名义收益率和真实收益率[J];经济研究;2010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晓东;韩立岩;;基于均值-CVaR模型的外汇储备币种配置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余旭;刘骏;;浅析我国外汇储备面临的风险及对策[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11期
3 陈茜茜;;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及其机理分析[J];沧桑;2010年02期
4 钟弥嘉;;我国外汇储备增长对货币政策影响的实证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1年07期
5 罗素梅;周光友;;外汇储备适度规模测度理论述评及新进展[J];财经科学;2011年05期
6 江春;;人民币浮动汇率:制度变革与经济转型[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04期
7 张冀;王乐;;基于数值模拟下的中国外汇储备潜在损失分析[J];财经研究;2011年06期
8 李黎明;尹兴中;;结算货币与证券市场的国际化[J];财政研究;2011年08期
9 王立荣;刘力臻;;外汇储备适度规模探索[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黄上国;;我国的外贸顺差、外国直接投资与货币化率:1988-2004[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吴丽华;;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分析和测算[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路妍;林乐亭;;危机后国际货币体系非均衡性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影响研究[A];首届中国金融发展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3 朱孟楠;张雪鹿;邱紫华;;中国外汇储备币种的合意动态结构及其中长期影响因素——基于风险溢酬的视角[A];首届中国金融发展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文政;中国国际储备适度规模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余冬筠;区域创新的效率及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刘冬雨;中国外汇储备的最优规模:理论与实证[D];山东大学;2011年
4 李世华;中国失踪货币和流动性过剩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5 王晓辉;全球失衡、全球流动性过剩和资产价格:微观与宏观机制的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6 牟晓云;金融危机对中日韩三国经济的影响及政府的对策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何金旗;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8 王晓钧;后危机时代中国外汇储备结构优化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段平方;开放条件下的中国经济内外均衡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10 焦巍;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政策效率问题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运东;影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宏观经济因素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2 万乐;对我国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运营的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田桦;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组合优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赵振江;金融危机后中美关系的博弈论分析[D];南京大学;2011年
5 付宁(Bennet Voorhees);中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优化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郭秀珍;日本财政的可持续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全;我国黄金储备的适度规模及实现路径[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赵擎;中国外汇储备最优规模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雷佳敏;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管理优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10 刘帅;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适度性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莉亚;;我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与收益率的一个估计[J];财经研究;2008年07期
2 贺力平;;东亚经济体外汇储备与国际金融危机[J];当代亚太;2008年06期
3 张明;;美国的财政政策能够持续吗?[J];国际经济评论;2009年04期
4 ;Why China Should Invest It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in the Major US Banks[J];China & World Economy;200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辉莉;;汇率变动对中国加工贸易的结构调整效应分析[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彭玉书;对外贸易会计的特点[J];国际贸易问题;1980年01期
3 刘舒年;;汇率变动对国内外经济的影响——国际金融讲座第四讲[J];国际贸易;1983年04期
4 林树众;对世界主要货币汇率变动的展望[J];国际经济合作;1989年12期
5 陈松男;汇率变动基本原因与汇率风险的管理策略[J];上海管理科学;1994年04期
6 薛黎霞;浅析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及其对外贸的影响[J];上海会计;1995年01期
7 郑志凌;仓促开放资本项目管理很危险[J];金融信息参考;2000年05期
8 马英俊;陈彦娴;;人民币升值与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王晓虎;李茜;;汇率调整对中国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5年S1期
10 孙华伟;肖正峰;唐景涛;;解读央行的汇率干预[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逯新红;;汇改重启影响与汇率变动展望[A];中国与世界年中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C];2010年
2 刘泽云;;中国城镇地区私人教育收益率研究述评:1981-2001年[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3 武向荣;;中国过度教育的收入效应[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刘瑾;王爱华;;小议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A];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学术论文集(第二辑)[C];2006年
5 刀福东;;傣族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回报初探[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盛世明;;过度教育和教育不足的发生率和收益率的影响因素分析——西方研究及其启示[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武向荣;;中国农民工人力资本收益率研究[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谢汉鹏;罗浩;;汇率波动与国际旅游发展关系研究——以日本为例[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黄胜;;我国教育私人经济收益率偏低的原因及对策研究[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10 田大伟;金泰一;;中国股票市场量价关系的重新审视——基于鲁棒(Robust)方法的研究[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采洲;银行系QDII汇率系列投资攻略[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2 董德志;国债与金融债收益率点差有规可循[N];上海证券报;2005年
3 吴汀煌;人民币理财收益可选美元[N];厦门日报;2005年
4 广发证券博士后工作站 杨智元;开放式基金收益率怎样确定[N];证券时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禾禾;地产信托收益率高企[N];证券时报;2005年
6 胡进之;2.9760%:一年期央票利率见顶?[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7 厦门商行 卓若伟;3月期央票利率半年来首次调头[N];证券时报;2006年
8 清溪;加息余温尚存 央票继续走高[N];证券时报;2007年
9 陈刚;富达旗下三只基金“笑傲”次贷危机[N];中国证券报;2007年
10 郑伟征;汇率变动如何影响公司价值[N];中国证券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睿;汇率变动对现代服务业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濮卫东;货币危机理论与实证[D];复旦大学;2004年
3 李s,
本文编号:20088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008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