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结构、在职消费与公司价值——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本文选题:金字塔结构 + 终极产权 ; 参考:《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11期
【摘要】:本文研究金字塔结构对在职消费程度的影响。运用我国上市公司2004~2009年的面板数据固定效应回归模型,研究发现:(1)金字塔结构的层级越多,在职消费程度越高,而金字塔结构控制链条数越多,在职消费越可以得到有效抑制,这一结论在非国有企业尤为显著,对国有企业在职消费的影响并不明显;(2)不论在非国有企业还是国有企业,当终极控制人对上市公司的金字塔控制层级多于控制链条数时,在职消费与公司业绩负相关,反之在职消费与公司业绩显著正相关。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上市公司终极控制链的改革以及控制策略的调整提供了重要的实证依据与理论启示。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fluence of pyramid structure on the degree of on-the-job consumption. Using the fixed effect regression model of panel data of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from 2004 to 2009, it is found that the more levels of pyramid structure, the higher the degree of in-service consumption, and the more the number of control chains of pyramid structure. The more effective the suppression of in-service consumption, the more obvious this conclusion is in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the impact on the in-service consumption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s not obvious.) whether in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or state-owned enterprises, When the ultimate controller has more pyramid control levels than the control chain, the in-service consumption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rporate performance, whereas the in-service consumption i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rporate performance. The conclusion of this paper provides an important empirical basis and theoretical enlightenment for the reform of the ultimate control chain and the adjustment of the control strategy of listed companies.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11YJA630053) 广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0B070300022)
【分类号】:F275;F832.51;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焰;秦义虎;黄继承;;在职消费、员工工资与企业绩效[J];财贸经济;2010年07期
2 刘凤委;孙铮;李增泉;;政府干预、行业竞争与薪酬契约——来自国有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7年09期
3 李增泉;辛显刚;于旭辉;;金融发展、债务融资约束与金字塔结构——来自民营企业集团的证据[J];管理世界;2008年01期
4 程仲鸣;夏新平;余明桂;;政府干预、金字塔结构与地方国有上市公司投资[J];管理世界;2008年09期
5 罗宏;黄文华;;国企分红、在职消费与公司业绩[J];管理世界;2008年09期
6 毛世平;;金字塔控制结构与股权制衡效应——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9年01期
7 张力;潘青;;董事会结构、在职消费与公司绩效 来自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学动态;2009年03期
8 刘芍佳,孙霈,刘乃全;终极产权论、股权结构及公司绩效[J];经济研究;2003年04期
9 谌新民,刘善敏;上市公司经营者报酬结构性差异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3年08期
10 陈冬华,陈信元,万华林;国有企业中的薪酬管制与在职消费[J];经济研究;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致平,董梅生,肖转乔;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机制与绩效的关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董梅生;洪功翔;;董事会和监事会薪酬差距与公司治理结构关系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彭冰;;中央和地方关系中的上市公司治理[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汤谷良,王仲兵;对会计监管的几个理论认识[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张宏亮;崔学刚;;终极控制权性质、市场化程度与公司层级[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陈凌云;潘端莲;纪德兰;;市场化进程、政府干预与企业对外担保[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赵黎明,黄卫华;资本结构行业特征的列联表检验[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陈娴;国有企业民营化:纠正政府代理制偏差的一条可行之路[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2期
9 朱妙宽;朱海平;;我国公款消费中的问题和对策[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1期
10 夏和平;赵西亮;袁光华;;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以竞争性行业上市公司为例[J];商业研究;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言;;中小投资者保护、“隧道效应”与公司价值[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2 周方召;周正;曲振涛;孙凯;;利益共谋还是监督激励——基于中国上市公司董事和高管薪酬上涨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周方召;周正;曲振涛;;法律保护、控股股东不对称股权结构和公司绩效——基于中国A股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严太华;李佩玻;;我国上市公司薪酬激励长期有效性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凤荣;任萌;张富森;;政府干预、治理环境与公司控制权市场的有效性——基于地方国有上市公司并购的经验证据[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郑筱婷;王s,
本文编号:20143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014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