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改善了我国股票市场质量吗——基于联立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5 04:15

  本文选题:股指期货 + 市场质量 ; 参考:《南开管理评论》2012年04期


【摘要】:考虑到股票市场各个特性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本文构建了一个联立方程模型,对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是否改善了我国股票市场微观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控制相关因素后,股指期货推出一年内:(1)股票市场换手率下降了,表明股指期货为现货市场带来的"转移效应"大于"增量效应";(2)股票市场的有效价差扩大了,表明其增加了现货市场的隐性交易成本;(3)股票市场波动率也增加了,表明其加剧了现货市场的日内波动性;(4)股指期货对不同类别股票的市场质量影响各异,总体上对大盘权重股和沪深300指数成份股的负面影响较大。本文认为,造成股票市场微观流动性和日内波动性恶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在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后初期非信息性交易者大量转移至期货市场,使得股票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加大,并进而带来"逆向选择"问题。
[Abstract]:Consider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ock market,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simultaneous equation model and studies whether the Shanghai and Shenzhen 300 stock index futures market has improved the micro quality of our stock market. The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controlling the related factors, the stock index futures are introduced in one year: (1) the exchange rate of the stock market has declined, indicating the stock index. The "transfer effect" brought by futures to the spot market is greater than the "incremental effect"; (2) the effective price difference in the stock market is enlarged, indicating that it increases the hidden transaction cost in the spot market; (3) the volatility of the stock market has also increased, indicating that it aggravates the intra day volatility of the spot market; (4) stock index futures on the quality of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stock market. In this paper,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micro liquidity and the internal volatility of the stock market is that the non informative traders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Shanghai and Shenzhen 300 stock index futures are transferred to the futures market, which makes the information asymmetry of the stock market unsymmetrical. The degree is increasing and the problem of "reverse selection" is brought.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分类号】:F224;F832.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才静涵;夏乐;;卖空制度、流动性与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香港市场的个案[J];管理科学学报;2011年02期

2 屈文洲,吴世农;中国股票市场微观结构的特征分析——买卖报价价差模式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2年01期

3 靳云汇,杨文;上海股市流动性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2年06期

4 廖士光;杨朝军;;卖空交易机制对股价的影响——来自台湾股市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05年10期

5 涂志勇;郭明;;股指期货推出对现货市场价格影响的理论分析[J];金融研究;2008年10期

6 陈国进;张贻军;;异质信念、卖空限制与我国股市的暴跌现象研究[J];金融研究;2009年04期

7 杨阳;万迪f ;;股指期货真的能稳定市场吗?[J];金融研究;2010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柯金川;郇文娟;魏佳琪;;我国证券市场的短期流动性实证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张磊;;融券机制与波动性、流动性的相关性研究——基于台湾证券市场的实证检验[J];北方经济;2006年20期

3 韩冬;王春峰;岳慧煜;;流动性的“周内效应”和“日内效应”——基于指令驱动市场的实证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宋玉涛;刘善存;;非知情交易者策略性交易及均衡特征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刘向丽;;中国期货市场高频统计特征分析[J];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6 信玉红,董保起,曹勇;基于交易与价格的证券流动性衡量方法的探析[J];商业研究;2005年10期

7 周开国;何兴强;柴俊;;股票交易活跃性、流动性与基于信息的交易——对H股的微观结构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8期

8 袁绍锋;甄红线;;H股指数期货对现货市场信息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非线性Granger检验[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3期

9 沈根祥;李春琦;;中国股票市场透明度改革效果的理论与检验[J];财经研究;2008年06期

10 刘衡郁;;中国股市日内流动性效应分析——基于高频数据的流动性度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荣武;徐文仲;;异质预期、群体演化与资产价格波动[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曹迎春;邱菀华;刘善存;;基于ACD模型的中国股市日内流动性研究[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明日;刘善存;;限价指令交易策略的收益水平研究[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李晓阳;黄毅祥;熊龙玲;;经济危机后中国股市羊群效应及其影响的实证分析[A];第七届(2012)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管理分会场论文集(选编)[C];2012年

5 董珊珊;冯芸;;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的投机效应研究[A];首届中国金融发展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6 尹慧;赵国庆;;一个包含异质信念的GARCH模型[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2卷)[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永伟;我国股票市场流动性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阁;中国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陈旭光;中国股指期货市场监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王柏杰;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选择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李冬昕;市场参与者意见分歧与公司融资决策[D];南京大学;2011年

6 王飞;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非完备性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徐颖文;机构投资行为及其对证券市场安全影响[D];湖南大学;2009年

8 陈维云;中国股市波动的非对称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胡方;基于公司治理的资产流动性风险及定价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10 王锋;我国燃料油期货市场久期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朝权;中国股权溢价之谜的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郭同柱;中国股票市场流动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于永军;数据挖掘在证券投资成本分析中的运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楠;现行我国融资融券交易模式改进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赵慧娟;流动性溢价及资产定价模型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许萍萍;我国股市流动性与收益关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王鹏;波动性、流动性中隐含经济增长信息吗?[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8 谢晓冬;利用股指期贷进行套利交易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9 穆文君;关于做市商制度对中国外汇市场影响的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10 胡志坚;中国证券市场推出卖空机制对市场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凤岐,姜华东;中国发展股指期货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苏圻涵,陈伟忠;期货投机交易对现货市场的稳定效应及福利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3年03期

3 张维;张永杰;;异质信念、卖空限制与风险资产价格[J];管理科学学报;2006年04期

4 陈国进;张贻军;王磊;;股市崩盘现象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2008年11期

5 杨峰;海外股指期货市场比较研究[J];金融研究;2002年07期

6 廖士光;杨朝军;;卖空交易机制对股价的影响——来自台湾股市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05年10期

7 涂志勇;郭明;;股指期货推出对现货市场价格影响的理论分析[J];金融研究;2008年10期

8 陈国进;张贻军;;异质信念、卖空限制与我国股市的暴跌现象研究[J];金融研究;2009年04期

9 李华;程婧;;股指期货推出对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研究——来自日本的实证分析[J];金融与经济;2006年02期

10 王布衣;沈红波;;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推出对股票市场的影响[J];金融与经济;2007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边记颃;;中国黄金期货的引入对黄金现货市场质量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10年10期

2 何志刚;翁佳燕;;做市商制度对银行间债券市场质量的提升分析[J];价格月刊;2009年12期

3 王春峰;卢涛;房振明;;收盘价格形成机制对中国股票市场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07年02期

4 罗思远;;股指期货研究文献综述[J];世界经济情况;2008年04期

5 易远宏;;股指期货的推出对我国证券市场影响的研究[J];特区经济;2009年03期

6 徐珊;;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波动性的影响——基于亚太新兴市场股票指数的实证研究[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陈锦锦;赵同亮;;浅议股指期货推出对资本市场的现实影响[J];商场现代化;2010年22期

8 邢天才;张阁;;中国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联动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沪深300仿真指数期货数据的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04期

9 单飞;;证券市场流动性及波动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年04期

10 燕鹏;胡滨;任启哲;;国际证券交易信息透明度的市场效应分析[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昆亭;龚六堂;;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发展综述[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丁飞鹏;马路安;何穗;;宝钢权证对其股价波动的影响[A];第八届中国青年运筹信息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6年

3 梁锐;温乐;;基于GARCH类模型的深圳股市波动性分析[A];第七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孟焰;袁淳;;公司规模与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来自沪深股市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5 张博;殷仲民;;证券市场波动性评价方法研究[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郭晓;杨乃定;董铁牛;姜继娇;;基于EGARCH模型的机构投资者对中国股市波动性影响研究[A];和谐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魏小波;吴润衡;;对我国股票型开放式基金收益率波动性的一点浅析[A];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进展——2010(13)卷[C];2010年

8 夏天;程细玉;;金融市场波动性预测的CARR类模型与GARCH类模型比较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郑景晨;沈飞霞;;波动性高糖及α-硫辛酸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A];2008年浙江省内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王幽然;李好好;;利用GARCH族模型对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上海股市的波动性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肖林秀 庄少文;深市融资融券40只标的证券流动性和稳定性均高于其A股平均水平[N];证券日报;2010年

2 刘奥南;缓解通胀之思:给过剩流动性找个合适“出口”[N];期货日报;2010年

3 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邵宇;流动性困局[N];中国证券报;2010年

4 英国约克大学金融学博士 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 李翔;外在流动性已过了峰值[N];上海证券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李鹏;流动性紧张加剧[N];中国房地产报;2011年

6 新华期货 何方伟;全球流动性滞存现象分析[N];期货日报;2011年

7 记者 王磊燕;流动性不紧缩则反弹将持续[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8 证券时报记者 朱凯;流动性充裕 国债认购倍率创年内新高[N];证券时报;2010年

9 特约记者 郭兴艳;李小加建议:成立离岸人民币流动性支持池[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10 苏斌;收紧流动性将是艰难过程[N];期货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睿;引进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梁忠辉;中国股指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和监管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3 刘考场;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影响的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4 陈旭光;中国股指期货市场监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左顺根;中国股指期货市场操纵及其对市场功能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6 董合平;宏观经济变量对我国股市价格行为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7 伏爱国;证券投资基金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及其微观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8 袁怀宇;中国证券市场卖空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佘坚;中小企业板微观结构与市场质量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10 林祥友;融资融券交易下股指期货市场功能的时变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奇;沪铜期货日流动性与日波动性关系的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2 王立平;股指期货推出对证券市场影响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薛荣敏;涨跌停板制度对沪深股市的影响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09年

4 胡海波;卖空机制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分析[D];中南大学;2009年

5 马宁;我国股票市场质量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6 程鹏飞;中国股市流动性与波动性关系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贾维侠;中国商品期货市场涨跌停板制度效应分析[D];中南大学;2006年

8 杜亮;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9 杨炽;股指期货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丁s,

本文编号:20205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0205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6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