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从创新厌恶到创新包容——银行债权治理的创新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8 00:29

  本文选题:银行债权治理 + 创新包容 ; 参考:《科研管理》2015年11期


【摘要】:动态变化的竞争格局为银行债权人从对企业技术创新厌恶到创新包容提供了充分的演化动力。本文在分析银行债权治理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基础上,探索了制度效应和资源效应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进而辨析了银行债权治理的创新效应的产生机理。实证研究表明:银行债权治理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银行债权人已由创新厌恶向创新包容演化;银行债权治理能够通过降低代理成本,优化企业原始制度安排的方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即制度效应在二者关系中具有显著中介作用;银行债权治理并不能通过提升创新资源投入的方式促进企业创新,即资源效应的中介作用不显著。因此,"债权治理——制度效应——技术创新"的作用路径对创新包容效应更具理论解释力。研究结论能够从技术创新的角度对融资优序理论和银行代理监督理论进行回应和补充,并为企业创新和银行债权治理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Abstract]:The competitive pattern of dynamic change provides a full evolutionary impetus for bank creditors from disgust to innovation tolerance of enterprise technology innovation.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influence of bank creditor's right governance on the ability of enterpris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termediary role of institutional effect and resource effect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parties, and then differentiates the bank claims. The empirical study shows that the management of bank creditor's creditor's right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the enterprise, the bank creditors have evolved from innovation aversion to innovation, and the management of bank creditor's right can improve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enterprises by reducing the agency cost and optimizing the original arrangement of the enterprise. That is, the institutional effect has a significant intermediary role in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two, and the governance of bank creditor's right can not promote innovation by promoting the investment of innovative resources, that is, the intermediary role of the resource effect is not significant. Therefore, the path of "creditor governance - institutional effect -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has a more theoretical explanatory power to the innovation tolerance effect. The research conclusions can respond and supplement the theory of optimal order of financing and the theory of bank agency supervi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enterprise innovation and the practice of bank creditor's rights management.
【作者单位】: 山东财经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批准号:71272120,起止时间:2013.12-2016.12)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批准号:14YJC630131,起止时间:2014.12-2017.12)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重大委托项目(批准号:14AWTJ01-10,起止时间:2014.06-2017.06)
【分类号】:F832.4;F27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焦豪;魏江;崔瑜;;企业动态能力构建路径分析:基于创业导向和组织学习的视角[J];管理世界;2008年04期

2 王旭;;企业生命周期、债权人动态治理与代理成本[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3 樊钱涛;;知识源、知识获取方式与产业创新绩效研究——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J];科研管理;2011年05期

4 简泽;;银行债权治理、管理者偏好与国有企业的绩效[J];金融研究;2013年01期

5 李汇东;唐跃军;左晶晶;;用自己的钱还是用别人的钱创新?——基于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公司创新的研究[J];金融研究;2013年02期

6 周艳菊;邹飞;王宗润;;盈利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与资本结构—基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分析[J];科研管理;2014年01期

7 周方召;符建华;仲深;;外部融资、企业规模与上市公司技术创新[J];科研管理;201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秋萍;王燕境;;基于动态能力视角下的战略变革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06期

2 戴天婧;汤谷良;彭家钧;;企业动态能力提升、组织结构倒置与新型管理控制系统嵌入——基于海尔集团自主经营体探索型案例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2期

3 杜群阳;李凯;;从创业导向到跨国创业导向:一个文献综述[J];国际贸易问题;2012年07期

4 张军;;运用TIM提高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战略途径[J];管理工程学报;2009年S1期

5 董保宝;葛宝山;王侃;;资源整合过程、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机理与路径[J];管理世界;2011年03期

6 焦豪;;双元型组织竞争优势的构建路径:基于动态能力理论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1年11期

7 董保宝;;网络结构与竞争优势关系研究——基于动态能力中介效应的视角[J];管理学报;2012年01期

8 杜传文;林枫;;基于组合视角的跨国子公司创业导向与绩效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2年08期

9 阮建青;张晓波;卫龙宝;;不完善资本市场与生产组织形式选择——来自中国农村产业集群的证据[J];管理世界;2011年08期

10 宣烨;孔群喜;李思慧;;加工配套企业升级模式及行动特征——基于企业动态能力的分析视角[J];管理世界;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群阳;朱剑光;李凯;倪春平;;跨国创业导向的相关研究评述[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大元;项保华;陈应龙;;企业动态能力及其功效: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大元;;动态能力到底是什么?[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4 刘景江;陈璐;;创业导向、学习模式与新产品开发绩效关系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5 蔡树堂;;企业动态能力提升的一个新的理论分析框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6 黄振雷;吴淑娥;刘学;;企业的动态能力观:回顾和研究建议[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7 焦豪;张样;;基于IT能力的学习导向战略对组织绩效的作用机理——来自东南沿海地区高科技企业的经验证据[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8 桑大伟;于晓宇;谢富纪;;创业学习、动态能力与创业绩效:来自纵向研究的经验证据[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选编)[C];2013年

9 包文莉;;动态能力理论的价值性困境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选编)[C];2013年

10 尹国俊;汪志华;;基于智力资本的创业投资项目价值评估模型的构建及实证分析[A];第十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分3:科研和创新绩效管理(Ⅱ)[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仁江;企业文化、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高若阳;基于知识观的组织模块性与企业适应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林枫;基于企业家社会资本视角的企业创业导向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葛遵峰;战略领导行为对企业动态能力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5 胥家硕;动态能力、制度与企业绩效的关联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马俊;信息技术嵌入的物流企业服务能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7 王永;转型时期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特征与动力机制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8 冯军政;环境动荡性、动态能力对企业不连续创新的影响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9 海本禄;国际化背景下的企业动态能力绩效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孙磐石;免疫视角下供应链质量管理及与质量绩效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碧君;组织学习能力与集群企业升级的关系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2 王睿智;国际企业营销动态能力构成维度分析与评价模型建立[D];南开大学;2011年

3 田瑞岩;互联网企业动态能力模型构建及对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4 潘兴达;基于知识创造的高新技术企业动态能力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5 邱炉锋;动态能力对公司创业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伊翠芳;基于二元性组织的企业动态竞争优势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7 欧阳敏佳;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能力成熟度评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8 林井奎;基于核心人力资源的企业动态能力形成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9 慕慧娟;企业动态能力评价体系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0年

10 张贺梅;企业资源能力组合与竞争优势关系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屈耀辉;傅元略;;优序融资理论的中国上市公司数据验证——兼对股权融资偏好再检验[J];财经研究;2007年02期

2 黄文青;;债权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效率——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年02期

3 汪炜;李甫伟;;股市发展能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吗——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证据[J];财贸经济;2010年09期

4 胡旺盛;;基于组织学习的动态能力研究[J];财贸研究;2006年02期

5 李兴旺,王迎军;企业动态能力理论综述与前瞻[J];当代财经;2004年10期

6 董俊武,黄江圳,陈震红;基于知识的动态能力演化模型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2期

7 邓建平;曾勇;;政治关联能改善民营企业的经营绩效吗[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02期

8 戴天婧;汤谷良;彭家钧;;企业动态能力提升、组织结构倒置与新型管理控制系统嵌入——基于海尔集团自主经营体探索型案例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2期

9 陈国权,马萌;组织学习评价方法和学习工具的研究及在30家民营企业的应用[J];管理工程学报;2002年01期

10 龙勇;常青华;;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类型、融资方式与联盟战略关系的实证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丫苹;丁聪敏;;后危机时代银行债权与企业投资不足——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之友;2014年10期

2 周瑞玲;国企破产、兼并与银行债权权益保护[J];决策探索;2000年02期

3 刘亚军;浅析中小企业改制对银行债权的影响及对策[J];外向经济;2000年04期

4 袁玲;;对银行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探讨[J];新疆农垦经济;2009年03期

5 黄斌;企业破产对银行的影响及对策[J];改革与战略;1995年01期

6 贾金琪;高伟明;虞金新;;企业逃债废债:银行背负沉重[J];中国财政;1998年01期

7 田晓林;关于企业改制对商业银行债权影响问题的思考[J];税收与企业;1999年12期

8 方然友;给国企改制一个解──关于“内销外转”的构想及其对国企债务重组、银行资产置换的整合作用[J];新疆金融;1999年02期

9 方然友;给国企改制一个解──关于“内销外转”的构想及其对国企债务重组、银行资产置换的整合作用[J];新疆金融;1999年S1期

10 陈二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及其解决途径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曹明;全一;;国有企业、政府和银行三者关系的调整[A];公关与企业发展——名牌战略与企业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2 李涛;;政府管制、法治、银行发展与中小企业发展[A];经济学(季刊)第4卷第1期(总第14期)[C];2004年

3 白城市行政学院课题组;张丽娟;;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探析[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朱晨;温州民资介入银行资产处置[N];解放日报;2013年

2 中国金融40人论坛成员 中国银行公司金融总部客户关系总监 黄金老;银行持有企业股权的构想[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3 本报记者 刘振;中小企业寻贷路漫漫[N];郴州日报;2011年

4 时报记者 刘琛;大陆台企融资面临新机遇[N];福建工商时报;2007年

5 湖北联社宜昌办事处党组成员、宜昌夷陵农合行董事长 刘传华;浅谈如何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N];新农村商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杨继红;医治顽疾须对症下药[N];山西日报;2010年

7 蔡逸 严晓东 张怡;江苏首届小企业融资“相亲会”硕果挂枝[N];江苏经济报;2006年

8 郑国中;企业逃废债顽症怎么治[N];中国信息报;2001年

9 朱悦华 姜连明;对中小企业融资的若干建议[N];金融时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邓志云邋马春红;中小企业的资金困境[N];威海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咪;金融市场化、银行债权与盈余管理监督[D];厦门大学;2008年

2 潘红霞;银行债权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3 毛园利;银行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4 肖怡;银行债权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彭青;当前信用体制条件下,,招商银行针对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二次转型”方案[D];兰州大学;2013年

6 孙茂林;改革中的银企制度缺陷及其改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刘嵘;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探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8 包馨佚;商业银行债权在上市公司治理中的效应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9 韩婕;健全企业破产制度维护商业银行权益[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10 苏志鹏;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331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0331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0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