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政策的最优度量指标
本文选题:货币政策 + 最优度量 ; 参考:《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摘要】:使用基于VAR的格兰杰因果检验与方差分解方法,比较银行间7天拆借利率、基础货币、金融机构信贷总额、货币供应量M1和M2对实际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总额以及物价水平的预测能力。又利用脉冲响应分析,讨论M1和M2的作用方向是否符合理论预期。最后汇总比较指标的预测能力以及实际经济效果,以甄别确定我国货币政策的最优度量指标。结论是:货币供应量等数量指标比利率指标更适合作为中国货币政策的度量指标;在研究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消费、投资和产出)的作用时,M2是最优的货币政策度量指标;在研究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作用时,M1是最优的货币政策度量指标。
[Abstract]:The Granger causality test and variance decomposition method based on VAR are used to compare the real industrial added value of money supply M1 and M2, and the total fixed asset investment, compared with the 7 day inter-bank lending rate, the base currency, the total credit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he money supply of M1 and M2. The ability to predict total social consumption and price levels. Using impulse response analysis, it is discussed whether the direction of action of M1 and M2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heoretical expectation. Finally, the forecasting ability and the actual economic effect of the comparative index are summariz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measure of monetary policy in China.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the quantitative index of money supply is more suitable as a measure of monetary policy than the index of interest rate, and M2 is the best measure of monetary policy when studying the effect of monetary policy on the real economy (consumption, investment and output). In studying the effect of monetary policy on inflation, M 1 is the best measure of monetary policy.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广州大学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J02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09)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GD10CYJ02) 广东省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项目
【分类号】:F224;F82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谢平;中国货币政策分析:1998-2002[J];金融研究;2004年08期
2 蒋瑛琨 ,刘艳武 ,赵振全;货币渠道与信贷渠道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实证分析——兼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J];金融研究;2005年05期
3 夏斌,廖强;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J];经济研究;2001年08期
4 谢平,罗雄;泰勒规则及其在中国货币政策中的检验[J];经济研究;2002年03期
5 陆军,舒元;货币政策无效性命题在中国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2年03期
6 董承章;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与调控区间的确定[J];统计研究;1999年08期
7 陈雨露,周晴;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操作模式及中国货币状况指数[J];世界经济;2004年07期
8 裴平;熊鹏;朱永利;;经济开放度对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基于1985~2004年交叉数据的分析[J];世界经济;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秋石,李国民;货币政策规则的理论发展与启示[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谢亮宾;;中国私募基金运作机制研究[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7年SB期
3 曹勇;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货币政策影响的实证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赵明勋;论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完善[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3期
5 朱睿博;;从货币供应量看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曾辉,刘洋;从操作工具看中国货币政策改革[J];财经科学;2005年03期
7 周世成;关于我国基础货币调控的若干思考[J];财经论丛;2004年01期
8 黄安仲;;货币政策工具与中介目标选择:基于公开市场操作的研究[J];财经论丛;2006年04期
9 索彦峰;于波;;转型期货币渠道与信贷渠道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财经论丛;2006年06期
10 高晓红,王静;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冲击与变革[J];财经问题研究;2002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窦晴身;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2 金戈;经济转轨中的资本市场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D];浙江大学;2002年
3 樊卫东;中国利率市场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周英章;转型期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及其提升途径[D];浙江大学;2002年
5 毛剑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及其强弱的实证研究——基于1978~1999年的计量分析[D];浙江大学;2002年
6 方显仓;我国货币政策信用渠道传导的微观机制及其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方卫星;货币政策的目标设定制度——机理与效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田贞余;企业债券融资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卢庆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文远华;中国经济转型时期信贷配给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勇;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最优货币政策规则[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冯金丽;我国现行汇率制度下实际汇率的波动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何春燕;论中国当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4 杜德斌;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罗小芳;金融创新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张学晖;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取向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黄广昌;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2年
8 花荣;内生货币供给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D];暨南大学;2002年
9 孙刚;中国股票市场“泡沫现象”分析及治理对策探讨[D];厦门大学;2002年
10 李健;论我国货币政策的资本市场传导机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振山,王志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途径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0年12期
2 孙明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4年03期
3 赵丽芬;李玉山;;我国财政货币政策作用关系实证研究——基于VAR模型的检验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2期
4 董秀良,郝淑媛;我国财政政策冲击的动态效应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5年09期
5 靳卫萍;从内生性货币供给的角度看国债[J];当代经济科学;2003年01期
6 张曙光;疏通传导渠道 改善金融结构──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分析[J];管理世界;2001年02期
7 宋立;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思路[J];管理世界;2002年02期
8 刘金全,张鹤;我国经济中“托宾效应”和“反托宾效应”的实证检验[J];管理世界;2004年05期
9 程建胜;“九五”时期中国货币政策述评[J];海南金融;2002年02期
10 丁文丽,刘学红;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2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建国;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探讨[D];复旦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雪兰;杨丹;;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基于1996—2009年季度数据的分析[J];财贸经济;2010年06期
2 赵磊;;宏观经济稳定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基于普尔规则的实证分析[J];经济经纬;2007年05期
3 李芳;唐文进;;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新共识”[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4 韩云虹;;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J];统计与决策;2009年05期
5 马飞雄;;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实证分析:1980—2005[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6 张明;盛军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分析——从货币供应量到其他目标的讨论[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7 梁剑;李惠芳;胡晓光;;我国外汇储备积累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J];统计与决策;2009年17期
8 张晓锋;;IS-LM曲线在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中的运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郭连鑫;;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分析[J];辽宁经济;2009年05期
10 张海燕;周凤萍;王振吉;;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鹏;以利率为主的多目标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2 陈涤非;中国金融创新的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3 朱江;内外失衡下的流动性供给、资产价格及货币政策选择[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兆龙;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周莘惟;论中国货币政策之中介目标选择[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3 王红;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与通货膨胀数量关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624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062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