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受企业寻租及非正规金融的影响研究——基于金融管制的分析
本文选题:经济增长 + 企业寻租 ; 参考:《经济科学》2012年04期
【摘要】:本文通过将金融部门和政府部门纳入罗默的内生增长模型来研究企业寻租、非正规金融及金融管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正规金融的存在提高了企业的融资能力和利润率;加强正规及非正规金融部门的竞争程度有利于存贷利差的缩小和经济增长率的提升;而设租寻租行为会给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且租金的增加将阻碍金融竞争。因此,要促进经济增长,应严厉惩治寻租,引导非正规金融健康发展并增强金融体系的竞争程度。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the effects of rent-seeking, informal finance and financial regulation on economic growth by integrating financial sector and government departments into Romer's endogenous growth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istence of informal finance improves the financing ability and profit margin of enterprises,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mpetition degree of formal and informal financial sectors is conducive to the reduction of deposit and loan spread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economic growth rate. And rent-seeking behavior will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economy, and the increase of rent will hinder financial competition. Therefore, in order to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we should severely punish rent-seeking, guid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informal finance and enhance the competitive degree of financial system.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基金】: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西部地区民间投资发展趋势及其对经济的影响研究》(2011GXQ4D079)
【分类号】:F124;F832.3;F279.2;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富有,刘奕;民间资本供求与民营企业融资:对陕西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5年01期
2 林毅夫,孙希芳;信息、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5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晓红;;对我国民间融资发展的对策建议[J];北方经济;2006年08期
2 丛丹阳;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现状审视和发展模式选择[J];商业研究;2005年07期
3 高发;;中国民间金融发展研究[J];商业研究;2006年02期
4 左臣明;;非正规金融研究文献述评[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5 陈德付,戴志敏;标会的投融资效率研究——来自温州市苍南县的一个案例分析[J];财经研究;2005年09期
6 黄家骅,谢瑞巧;台湾民间金融的发展与演变[J];财贸经济;2003年03期
7 王博含;曾令华;耿中元;;我国民间金融对货币政策的影响[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8 陆云航;;要素积累、政府政策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J];当代财经;2006年04期
9 周苗苗,赵凡繁,吴冲锋;民间金融的独特形式——合会[J];当代经济科学;2004年05期
10 刘红;叶耀明;;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兴起:基于市场失灵视角的解释[J];调研世界;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明贤;文春晖;;我国融资制度创新的障碍分析及绩效改进[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金铮;;民间组织的一个类型:20世纪上半期长江中下游乡村“钱会”解析[A];中国现代社会民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长云;体制转型时期的乡镇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宋宏谋;中国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刘奎;我国金融抑制与深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4 周小斌;中国农业信贷市场的运行机制与绩效[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5 张迎春;统筹城乡发展与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6 刘加华;中国农村合作金融改革与建设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7 尹志超;信用合作组织:理论与实证[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8 杨英杰;金融发展中的中国货币需求活动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9 安翔;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曹汝华;中国农村融资问题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若愚;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初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吕艳;非国有经济的间接金融支持[D];西安理工大学;2002年
3 徐智斌;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问题与对策[D];西北大学;2001年
4 叶敏;信息甄别机制与金融深化——温州金融案例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5 周丽华;中国民间金融的现状、原因及发展:制度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贾愚;当前农村金融的博弈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7 董传岭;晚清山东的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杨敏科;灰色金融及其疏导[D];天津大学;2004年
9 邱美琴;我国农村金融对农业发展支持作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10 林燕娟;我国民营银行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分析[D];河海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敏敏;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多元依据[J];财经科学;2003年05期
2 李成;利差演进、利差层次与我国利差结构分析[J];金融论坛;2004年06期
3 李富有,刘奕;民间资本供求与民营企业融资:对陕西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5年01期
4 赵志君;金融资产总量、结构与经济增长[J];管理世界;2000年03期
5 李广众,陈平;金融中介发展与经济增长:多变量VAR系统研究[J];管理世界;2002年03期
6 王志强,孙刚;中国金融发展规模、结构、效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经验分析[J];管理世界;2003年07期
7 金雪军;从温州看民间金融与主体金融的关系[J];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8 任旭华,周好文;中国民间金融的诱致性制度变迁[J];华南金融研究;2003年03期
9 史晋川,叶敏;制度扭曲环境中的金融安排:温州案例[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年01期
10 王信;台湾的中小企业融资及对大陆的启示[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6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叶敏;信息甄别机制与金融深化——温州金融案例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维国;杨晓华;;中国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11期
2 张环;;印度经济增长因素实证分析[J];亚太经济;2007年02期
3 张希君;;实现我国就业与经济同步增长模式探新[J];甘肃理论学刊;2007年04期
4 王建;;防“过热”更需防“过剩”[J];经济界;2007年05期
5 杨帆;;自然资源消耗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以森林资源为例[J];中国林业经济;2007年06期
6 余可;;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地区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年04期
7 王永中;;软预算约束与中国的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J];世界经济;2008年07期
8 张华初;刘欣;;经济增长与就业率的关系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城市问题;2008年11期
9 刘建党;;就业结构变化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29个省份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18期
10 王会强;姚爱科;郝琳琳;;河北省经济增长与就业结构的变动分析[J];商业时代;2009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光强;谭江林;;湖南宏观经济波动特征及其调控[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杨硕;;一个经济增长率——制度效率——专业化分工水平增长率相互制约模型的性质研究[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刘宪;;资产泡沫的分类及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4 刘宪;;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5 王翔;李凌;;中国的金融发展、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一项基于面板数据的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6 胡凯;屠卫;;弗里德曼规则、托宾效应与经济增长[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龙翠红;;收入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对中国的实证分析[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8 周成;刘子兰;;养老金计划、人力资本及经济增长:理论和实证研究[A];民生保障与和谐社会:保险、社会保障与经济改革的视角——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7[C];2007年
9 江学军;唐焕文;;中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A];1997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7年
10 胡仕明;黄国石;;中国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数量关系实证分析[A];2001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振华;如何理解“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N];解放日报;2006年
2 王光平;林毅夫:明后两年经济增长率仍会较高[N];中国证券报;2007年
3 记者 汪静;国家信息中心:今年经济增长率有望达11.3%[N];商务时报;2007年
4 程实;经济增长过热就业却过冷[N];上海证券报;2007年
5 驻京记者 姜媛;中国持续领跑亚洲经济[N];深圳商报;2007年
6 王建;低增长、高通胀格局凸显 宏观调控方向防止滞胀[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7 王建;2007:滞胀会否到来?[N];学习时报;2007年
8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主任、研究员 张立群;正确看待近年来宏观调控的成效[N];宁波日报;2008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周学;破解我国连续四年高增长之谜[N];光明日报;2007年
1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张立群;经济已初步进入可持续增长轨道[N];中国证券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广华;菲利普斯曲线动态机制与我国宏观经济波动态势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唐颖;东盟五国财政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卢二坡;转型期中国短期波动对长期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4 曹建云;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5 黄伟力;中国经济的动态效率:理论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6 陈尊厚;中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统计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7 孔令强;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D];厦门大学;2008年
8 宋丽敏;中国人口城市化与城镇就业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9 张鸿武;趋同与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李庆华;我国经济周期阶段性和波动性的动态计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营;我国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章晶;进口与我国经济增长相关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宫兵;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经济增长预测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4 郝亮;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孙竹;基于系统动力理论的经济增长与金融创新的关联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6 包鑫;关于我国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7 李晓羽;中国金融发展水平与收入分配关系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8 曾桃华;湖南省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9 赵洋;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回复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刘小铭;有限期模型中财政支出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动态分析[D];华侨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094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109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