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研究
[Abstract]:In 2011,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proposed to use the dynamic adjustment of the differential reserve requirement ratio as a supplement to conventional monetary policy instruments, urg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o guard against systemic risks in terms of raising the level of capital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assets. Meet macroprudential requirements as soon as possible. Through the concept and policy significance of the differential deposit reserve ratio, the role of the central bank in credit regulation and control,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mplementation in China, classification and other aspects, this topic clarifies the thinking, and focuses on the economic theory analysis of its economic principle. Using econometrics, game theory and other methods to prove its future direction of improvement, and put forward the problems that will be faced by the improvement and so on.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银行大同市中心支行;
【分类号】:F822.0;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杨真;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的经济效应及历史定位[J];金融论坛;2004年08期
2 辛树人;;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与金融稳定[J];金融研究;2005年11期
3 瞿蕾英;金融机构的激励机制: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4 张大路;;我国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效率检验及改进途径[J];辽宁经济;2006年07期
5 宋军;周谦毅;;试论我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6 励雅敏;扶优限劣 影响不大——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上调对银行业的影响[J];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7 巴曙松,邢毓静;鞭打慢牛——评央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政策[J];中国金融;2004年08期
8 王松奇;差别存款准备金率:一项侧重机制效应的举措[J];中国金融;2004年08期
9 詹向阳;郑艳文;;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政策透视[J];中国金融;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枫;袁绍锋;;存款准备金工具低效之谜解析——基于最优存款准备金规模理论[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10期
2 刘广伟;;现行存款准备金制度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以广西辖区法人金融机构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03期
3 宋琴;;试论我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的改善[J];法制与社会;2008年24期
4 彭江波;刘西顺;;新增金融风险的形态转换及治理策略[J];南方金融;2006年06期
5 王宗祥;王兰芳;马继洲;;微观激励、绩效缺陷及矫正路径:农村信用社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效应分析[J];甘肃金融;2011年08期
6 张婧;;法定准备金率与货币市场利率传导机制[J];商业研究;2011年12期
7 刘明;刘斌;;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政策功能分析[J];金融纵横;2006年04期
8 贾剑非;杜青国;;及时校正制度解析——兼论银行破产预防机制[J];理论界;2008年04期
9 高鸿;;我国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实证分析[J];华北金融;2011年06期
10 陈超;柳子君;;差别准备金制度能否有效控制信贷投放节奏[J];金融发展评论;2011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郭俊晖;中国上市银行规制改革研究[D];辽宁大学;2006年
2 韩忠亮;金融全球化背景下金融监管立法的博弈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袁德磊;银行脆弱性分析与管制对策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莹;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及其政策效应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2 史红芳;完善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3 宿晶;风险投资激励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4 金小刚;监管视角下的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5 刘志婷;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发展及效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6 张富友;存款准备金制度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影响的实证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7 周沁怡;美联储应对次贷危机的货币政策操作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8 潘文皓;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9 王斌;我国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信息不对称研究[D];东北大学;2007年
10 王坤;我国货币政策资产价格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倩;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的实践[J];经济体制改革;2001年03期
2 赵亮;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思考[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邦巨;;台湾的金融业概况(续)[J];金融研究;1981年09期
2 洪文金 ,吴叙伦;试谈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体系问题[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3 朱新天;;强化中央银行职能 实现银行体制改革的目标[J];华北金融;1983年Z1期
4 ;部分代表在小组讨论会上的发言摘要[J];西南金融;1984年06期
5 秦池江;;试论我国的银行存款准备金[J];金融研究;1984年03期
6 安宁;;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战略重点[J];金融理论与实践;1985年02期
7 贾灿宇;;中央银行实施宏观控制要解决权小法少的问题[J];中国金融;1985年07期
8 如文;;漫谈中央银行——二十二 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政策[J];中国金融;1985年09期
9 陈锡古;;要发挥省以下中央银行的作用——兼谈广东的银行体制改革[J];南方金融;1985年05期
10 刘鸿儒;;改善中央银行宏观控制 完善信贷资金管理办法[J];中国金融;1986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金水;孙兆源;周琼;盛开;;中央银行金融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A];数据库研究进展97——第十四届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97年
2 丁剑平;周建芳;;中央银行的单方干预、联合干预和未来的中国汇市多方博弈格局[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3 杨新松;;通货膨胀目标制:一个可能的最优货币政策操作规则[A];第十二次资本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胡代光;;从金融改革着手加强国家宏观调控[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理论与实践[C];1993年
5 胡金;;论金融宏观调控中的公开市场业务[A];当今中国经济学八大理论热点[C];1994年
6 匡国建;林平;何伟刚;;新形势下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执行货币政策问题研究[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7 邢会强;;从财政法的角度看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A];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2007年会暨第五届全国财税法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田素华;;外资银行对东道国货币政策影响的理论分析[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9 尹宏祯;;论美国利率政策与人民币利率政策[A];21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扩大会议暨“21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与中美经贸关系高级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内审处课题组;甘武松;唐耀东;;风险导向审计在中央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8年度全国“风险导向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一二等奖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许言;韩国船舶国际竞争力在减弱[N];中国船舶报;2005年
2 范国英 成家军;货币政策应更多关注股票价格变动[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3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金融系主任 郭红玉 博士;国债财政金融双重功能的理论基础[N];金融时报;2003年
4 梅志翔 卓夫;努力提高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水平[N];金融时报;2003年
5 张启阳;中央银行如何发挥金融稳定的作用[N];金融时报;2004年
6 财政部国际司国金三处;亚行:外汇储备该怎样管理[N];中国财经报;2006年
7 边际;货币政策不会直接针对股市和楼市[N];中国改革报;2007年
8 霍冉冉;韦士歌: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基本原理、国际做法与中国探讨[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9 陈炳才;特别国债经营:巨大的收益压力[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10 吴晓灵;对症下药 灵活操作[N];人民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林峰;中央银行在金融稳定中的作用[D];四川大学;2007年
2 龚秀国;经济全球化与我国货币政策改革[D];四川大学;2005年
3 陈斌;财政对中央银行的责任转嫁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4 范方志;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张启阳;论金融稳定与中央银行职能[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6 马德功;中央银行外汇市场干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桂奰评;外汇干预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书芬;中央银行不良再贷款实证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9 郭建伟;最后贷款人[D];复旦大学;2006年
10 张丕强;银行监管组织结构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月;中央银行对红色文化建构的功能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维提(Fatimetou Mint Ely);毛里塔尼亚的银行体系改革与中央银行的作用[D];吉林大学;2010年
3 刘卫东;论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D];湖南大学;2005年
4 王斌;我国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信息不对称研究[D];东北大学;2007年
5 黄进华;试析1947年的黄金风潮[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夏友仁;国民政府中央银行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7 朱俊勇;中央银行对银行业电子商务的监管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8 王小香;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操作问题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0年
9 尹鹏翎;论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10 贺春融;我国中央银行外汇干预有效性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220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322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