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银行平凉分行综合竞争力分析与提升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0 22:26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金融业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经济越发展,金融越重要,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核心作用日渐显现。作为金融业枢纽的银行如何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如何通过规范有序的市场竞争来提升服务内涵和服务层次,是银行业共同面对的课题。本文通过分析建行平凉分行总体服务质量不高,市场占有率偏低,产品同质现象严重,客户基础薄弱,产品创新乏力,盈利能力欠缺,整体上综合竞争力不高等现状,指出了提高建行平凉分行综合竞争力意义重大。本文阐述了平凉经济、金融概况及建行平凉分行概况,详细分析了建行平凉分行的现实竞争力、潜在竞争力和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的问题,由此提出了加强战略管理,建立先进的企业文化,提升市场营销能力,加强市场创新能力、提升服务竞争力,优化人力资源环境,优化公共环境的相关对策。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二、平凉经济概况
(一) 基本情况
(二) 平凉金融情况
三、综合竞争力的涵义
(一) 综合竞争力
(二) 建设银行综合竞争力
四、建行平凉分行综合竞争力分析
(一) 建行平凉分行概况
(二) 建行平凉分行的现实竞争力分析(以平凉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例)
(三) 建行平凉分行潜在竞争力分析
(四) 建行平凉分行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的问题
五、提高建设银行平凉分行综合竞争力的对策
(一) 建立明确的发展战略
(二)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三) 完善内部管理机制
(四) 提升市场营销能力
(五) 加强业务创新能力,提高服务竞争力
(六) 优化人力资源环境
(七) 优化公共环境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的对比研究[J]. 谢佳全,刘继平. 广西金融研究. 2006(01)
[2]论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J]. 陈伟.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3]浅谈如何加强企业竞争力[J]. 张素兰.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01)
[4]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经济机理分析[J]. 唐立峰.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5(01)
[5]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思路[J]. 黄呈华.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4)
[6]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探讨[J]. 黄兰,蔡则祥. 金融理论与教学. 2002(02)
[7]中国企业缺什么?——管理是生产力[J]. 郭重庆. 管理科学学报. 2001(04)
[8]国有商业银行应如何增强竞争力[J]. 王希颖. 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02)
[9]关于竞争力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J]. 昝廷全,赵淼. 中国工业经济. 1999(03)
本文编号:3276757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二、平凉经济概况
(一) 基本情况
(二) 平凉金融情况
三、综合竞争力的涵义
(一) 综合竞争力
(二) 建设银行综合竞争力
四、建行平凉分行综合竞争力分析
(一) 建行平凉分行概况
(二) 建行平凉分行的现实竞争力分析(以平凉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例)
(三) 建行平凉分行潜在竞争力分析
(四) 建行平凉分行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的问题
五、提高建设银行平凉分行综合竞争力的对策
(一) 建立明确的发展战略
(二)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三) 完善内部管理机制
(四) 提升市场营销能力
(五) 加强业务创新能力,提高服务竞争力
(六) 优化人力资源环境
(七) 优化公共环境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的对比研究[J]. 谢佳全,刘继平. 广西金融研究. 2006(01)
[2]论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J]. 陈伟.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3]浅谈如何加强企业竞争力[J]. 张素兰.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01)
[4]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经济机理分析[J]. 唐立峰.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5(01)
[5]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思路[J]. 黄呈华.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4)
[6]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探讨[J]. 黄兰,蔡则祥. 金融理论与教学. 2002(02)
[7]中国企业缺什么?——管理是生产力[J]. 郭重庆. 管理科学学报. 2001(04)
[8]国有商业银行应如何增强竞争力[J]. 王希颖. 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02)
[9]关于竞争力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J]. 昝廷全,赵淼. 中国工业经济. 1999(03)
本文编号:32767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3276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