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绿色金融助力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发布时间:2022-01-28 00:50
  环境、气候风险对经济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带来了新的挑战,但绿色金融的发展为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提供了新的思路。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金融环境与生态系统的日益恶化,在厘清环境风险对经济金融系统产生冲击的传染路径及绿色金融驱动防控环境风险的作用逻辑的基础上,为从源头防范与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源的产生与发展,更好地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实现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目标,本文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构建,如何发展绿色金融以助力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路径。 

【文章来源】:学海. 2019,(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绿色金融助力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外生性黑天鹅风险与内生性灰犀牛风险的碰撞共振

系统性风险,环境风险,风险,自然资本


图2环境风险—金融风险—系统性风险传染路径资料来源:作者本人整理环境风险源于自然资本①价值的大幅波动,随着其在银行等金融机构与实体企业两者间的日益扩散,最终将可能引爆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自然资本具备的基础属性易导致产生的环境风险作用范围广,且极易通过自然资本→实体企业、实体企业→金融机构、微观经济→宏观经济路径进行传染,具体传染路径(如图3)如下(Allet,2017;程实,2016;Sch?fer,2018;Liu等,2019;Zhang等,2019)。(一)传染路径1:由自然资本→实体企业自然资本的大幅震荡可对实体企业产生显著负面影响,进而促成将环境风险进一步转变为实体经济层面的运营风险。一是绿色贸易壁垒进一步增强。近些年,欧盟与美国等世界发达经济体在进行国际贸易活动时以保护人类健康与自然环境等因素为由对产品出口国家设置限制性进口产品的措施,如欧盟的CE认证程序。绿色贸易壁垒无论是借机对本国贸易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还是真正为了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其都将会对相应行业国际贸易竞争力产生较大影响并最终削弱产品出口国国际贸易竞争力。二是产品需求动力不足。随着政策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非环保与高消耗产品的销售量将受到显著影响,同时,原材料稀缺又将进一步导致产品生产成本与其价格水平的不断上升,而产品价格的高企将对消费需求产生进一步的抑制作用。三是原材料供给较为困难。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自然资本流量的不足(各种自然资源的供给无法满足企业生产运营或居民生产、生活需求)可对相关行业或企业的生产运营造成严重影响,产生较多的负面效应。如当水资源的供给无

系统性风险,环境风险


部分环境风险可通过微观经济层面转化为宏观经济层面。环境风险在宏观经济层面将从三个方面形成系统性风险。一是因多数自然资源的使用成本具有外部性且属性为公共品,从而由此导致其定价水平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将低于合理水平。但是,由于稀缺性的不断上升,自然资源将难以维持此不合理的定价水平,因此,其将在某一个时点得到修正。然而,一旦重新设置基础性自然资源的价格,经济体系中的一系列的服务、商品及资产价格与供求将处于重新调整的被动状态,由此将导致全局性与系统性风险的产生。如若提高燃煤发电业用水成本,将对世界上各个主要出口煤炭的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二是全球供应链通过信息流、物流与贸易等路径将世界各个国家经济体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世界经济体间的复杂超级关联网络,为环境风险在全球各个经济体之间进行跨行业、跨市场、跨区域性的交叉传染蔓延并急速扩散至整个金融市场提供了便利而又快捷的传导路径。各个国家经济体的稳定性不仅受到本地区自然资本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世界上其他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如气候灾害导致2010年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乌克兰及俄罗斯等国的小麦产量全面下降,进而使2010年到2011年期间的小麦价格增长了近1倍,埃及(最大小麦进口国)最终由此引发了社会动乱。三是自然资本的严重衰竭现象将进一步导致资本的大量流出,进而将对主要从事有色金属、石油等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初加工并对资源产生路径依赖的经济体产生显著影响,并对此经济体的稳定性、增长及收入造成严重的损害。从短期来看,自然资本的严重衰竭现象主要是由干旱、暴雨、高温与低温等各种类型的自然灾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来源、组成部分与实践指引[J]. 周宏春,江晓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9(01)
[2]绿色金融对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影响及政策建议[J]. 张靖.  上海节能. 2018(10)
[3]发展绿色金融与叠加风险防范的研究[J]. 杨培祥,马艳,刘诚洁.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5)
[4]绿色金融创新及其风险防范问题研究——基于浙江省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思考[J]. 张宇,钱水土.  浙江金融. 2018(04)
[5]推进金融机构环境风险分析[J]. 马骏.  中国金融. 2018(02)
[6]谨防“灰犀牛” 撞上“黑天鹅”[J]. 程实,钱智俊.  中国外汇. 2018(01)
[7]绿色金融能否应对气候变化?[J]. 路易斯·阿瓦祖佩雷拉·达席尔瓦,陈曦.  金融市场研究. 2017(10)
[8]可持续视角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徐旭初,光年玉.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9]G20杭州峰会开启绿色金融新篇章[J]. 程实.  金融博览. 2016(10)
[10]中国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及系统性风险传染机制分析——基于复杂网络的视角[J]. 欧阳红兵,刘晓东.  中国管理科学. 2015(10)



本文编号:36133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36133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6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