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我国央行沟通的货币政策工具效力研究——基于银行风险承担视角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7-07-16 09:22

  本文关键词:我国央行沟通的货币政策工具效力研究——基于银行风险承担视角的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央行沟通指数 货币政策工具 银行风险承担 动态面板模型


【摘要】:该文旨在通过分析央行沟通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间接考察央行沟通的货币政策工具效力。实证研究结论显示:央行沟通对银行风险承担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央行沟通的宽松信息越多,银行风险承担越大。这表明,从金融稳定角度,央行沟通并非风险中性。因此,央行沟通不仅具有货币政策工具效力,还必须关注金融稳定目标。货币当局可以将央行沟通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和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利用有效央行沟通引导商业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转变风险偏好,维护我国金融稳定。
【作者单位】: 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关键词】央行沟通指数 货币政策工具 银行风险承担 动态面板模型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重点基金《我国通胀预期的动态特征、驱动机制及调控策略研究》(编号:14AJY027)资助
【分类号】:F822.0
【正文快照】: 一、引言随着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最近十多年来,各国中央银行的政策理论与实践发生了重要变革。其主要表现是货币当局正不断加强与社会公众和金融市场的沟通交流。货币政策作为一门预期管理的艺术,信息沟通成了管理预期的有效方式之一。中央银行通过有效信息沟通,引导社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成;高智贤;;商业银行风险偏好、信贷规模与央行信息披露的非对称性[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索彦峰;陈继明;;中国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研究——来自信用观点的解释[J];当代经济科学;2007年06期

2 宋立;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思路[J];管理世界;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阙方平,李明理;论金融监管对货币政策的支撑与抑制[J];财贸经济;2000年07期

2 乔清彦;论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及对策[J];工业技术经济;2000年01期

3 郭中海,李利英;制约我国货币政策的因素及对策建议[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0年02期

4 王自力;论改革与发展中的有效货币政策[J];南方经济;2000年11期

5 王明津;用邓小平的金融观点看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J];上海金融;2000年05期

6 王锦煜,徐宏;实施货币政策央行基层行大有可为[J];上海金融;2000年07期

7 戴相龙;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J];中国金融;2000年10期

8 陈永明;推行区域货币政策是实施西北大开发战略的现实选择[J];甘肃金融;2000年05期

9 ;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J];黑龙江金融;2000年08期

10 陈炳才;对我国货币政策一些问题的思考[J];海南金融;200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帅;徐长生;;货币状况指数:我国货币政策的信息指示器[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高珂;时光;;2008年我国货币政策出现倒‘V’型转变原因浅析[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许晋波;;新时期我国的货币政策[A];论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C];2002年

4 徐洪才;;2012年货币政策及金融改革展望[A];中国经济年会(2011-2012)会刊[C];2012年

5 李,

本文编号:5480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5480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9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