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规与正规金融相互关系的研究及启示——基于劳动分工与交易费用的框架
本文关键词:非正规与正规金融相互关系的研究及启示——基于劳动分工与交易费用的框架
【摘要】:采用分工演进与交易费用理论对共存状态下的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重新梳理与阐释,用"转化"的概念取代了"替代"的概念,并分析了我国现存环境下"互补性"体现的弊端,进一步研究了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相互之间的关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后根据研究所得结论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关键词】: 非正规金融 正规金融 分工演进 交易费用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1&ZD052)
【分类号】:F832.35
【正文快照】: 如何促进农村金融市场中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的有效发展,促进中小企业经济部门的有效增长,最终达到推动农村经济增长的目的,是众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要命题之一。因此,正确认识农村金融市场中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之间的关系是政府和决策当局进行农村金融制度改革的起点[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唐柳洁;;对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垂直连接制度安排的历史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2 王磊;吴辉凡;姚广宁;;互补、替代与转化: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的关系[J];经济经纬;2009年05期
3 任森春;颜廷峰;;非正规金融正规化的必要性、路径依赖与政策引导[J];经济研究导刊;2007年11期
4 吴成颂;;农村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联接的模式与制度安排[J];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05期
5 杨福明;黄筱伟;;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协同性的实证分析:温州案例[J];上海金融;2009年04期
6 张杰;尚长风;;我国农村金融结构与制度的二元分离与融合:经济发展视角的一个解释[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年05期
7 李建军,田光宁;非正规经济金融部门资金净流量规模测算[J];统计研究;2005年04期
8 郭梅亮;徐璋勇;;分工演进、交易效率与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变迁[J];制度经济学研究;2010年03期
9 冯兴元,何梦笔,何广文;试论中国农村金融的多元化——一种局部知识范式视角[J];中国农村观察;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桥;于岚;;论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完善农村正规金融的可行性——基于制度和功能的视角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6期
2 杨伟坤;闫贵娟;张秀倩;;保定市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谢东鹰;;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商业化变革与法律对策[J];商业研究;2006年13期
4 左臣明;;非正规金融研究文献述评[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5 杨莲娜;当前农村非正式金融的运行状况及发展前景[J];财经科学;2005年04期
6 谭小芳;白璐;;开发性金融与农村金融市场效率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06期
7 韩正清;王燕;王千六;;城乡经济金融二元结构:理论关系与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02期
8 熊德平;农村小额信贷:模式、经验与启示[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02期
9 徐蔼婷;李金昌;;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及变化规律——一个新的分析视角[J];财贸经济;2010年10期
10 杨一帆;刘原;;农村金融困境与非正规金融体系重构[J];重庆社会科学;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程恩江;Abdullahi D.Ahmed;;信贷需求:小额信贷覆盖率的决定因素之一——来自中国北方四县调查的证据[A];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4期[C];2008年
2 周海林;;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的关系:对立、补充、竞争、合作?[A];金融法学家(第五辑)[C];2013年
3 胡元聪;;国外农村消费信贷促进机制研究述评——基于法律激励与约束的视角[A];金融法学家(第五辑)[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盖丽丽;中国农村金融监管:变迁、效果及改进[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杨云;林权抵押贷款运行机制及其绩效评价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3 邵传林;制度变迁下的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研究:自农户视角观察[D];西北大学;2011年
4 胡皓;服务产出核算若干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陈文俊;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邓晓霞;中印农村金融体系比较[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7 李力锋;西藏农牧区现代金融业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8 黄惠春;我国县域农村金融市场结构与绩效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9 付东升;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李延敏;中国农户借贷行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利文;需求导向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体系重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潘旺;大石桥农村支付结算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然吉;中小企业融资的财政支持体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杨锡娟;我国民间金融的风险控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吴婧;我国农村信用社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褚鹏;我国非正规金融市场规模的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7 徐卫燕;浙江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关系的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8 唐荣波;农村金融机构服务农业科技推广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9 徐娟娟;我国农村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失衡与小额信贷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夏亮;我国粮食生产的金融支持政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卓凯;;非正规金融契约治理的微观理论[J];财经研究;2006年08期
2 吴少新;王国红;;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履约机制与管制政策研究[J];财贸经济;2007年07期
3 邵阳;张崭;;中国农村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垂直合作模式[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4 刘杰;燕兴胜;;论农村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垂直一体化”[J];长沙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5 王拓;分工经济思想的发展——从亚当·斯密到新兴古典经济学[J];当代财经;2003年11期
6 宋清华,冯春,张博;湖北农村金融体系的重构与发展[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左臣明;马九杰;;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关系研究综述——增加农村金融供给的一个制度视角[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8 徐伟,郭为;民间金融与省际经济增长[J];上海经济研究;2004年05期
9 史晋川,叶敏;制度扭曲环境中的金融安排:温州案例[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年01期
10 贾淑军;;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现状、特点和趋势[J];经济论坛;2007年2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杜晓山;[N];经济参考报;2002年
2 许志峰;[N];人民日报;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明华,王剑;非正规金融与金融中介、金融市场研究述评[J];教学与研究;2005年09期
2 梁小红;非正规金融与越南中小企业融资[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3 吕伟;;关于民间非正规金融的若干分析[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左臣明;;我国非正规金融研究[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胡金焱;李永平;;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比较成本优势与制度互补[J];东岳论丛;2006年02期
6 戴健敏;楚晓玉;;我国非正规金融演变的条件和对策[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7 张前程;;我国非正规金融的生成逻辑及治理安排[J];金融经济;2006年16期
8 刘汉禹;;转轨时期如何治理我国非正规金融[J];商场现代化;2006年23期
9 唐化军;;非正规金融与经济发展:理论的进展和评论[J];世界经济文汇;2006年05期
10 李来宇;;我国非正规金融制度的兴起及变迁[J];世界经济情况;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高明;刘玉珍;;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机制、效率与实证挑战[A];首届中国金融发展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2 陈蔚;巩秀龙;;非正规金融利率定价模型——基于中国民间分割市场的实证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孙岩;卢颖;;日本非正规金融中介——互助会的演变及对我国的启示[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4 顾海峰;蔡四平;;规范我国民间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创新路径研究[A];转型·创新·改革——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12年
5 卓凯;;非正规金融、企业家甄别与制度变迁:理论与经验[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6 郭晔;俞哲;;正规金融或非正规金融:中小企业融资偏好的实证调查[A];首届中国金融发展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周林洁;合理促进我国非正规金融的发展[N];光明日报;2014年
2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沈明高;金融是一种权力而不是枷锁[N];证券日报;2005年
3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 徐 忠 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沈明高;正规与非正规金融可相互补充[N];证券日报;2005年
4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 彭兴韵;非正规金融不应受到歧视[N];中国证券报;2004年
5 郭茹;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共生互补[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6 农宣;农工党成都市委建议应成立非正规金融机构[N];四川政协报;2008年
7 ;让非正规金融回归正规轨道[N];发展导报;2003年
8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 李靖;引导非正规金融健康发展的最佳途径[N];上海证券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刘晓萃;非正规金融:走在乡间的小路上[N];中华合作时报;2003年
10 资深财经人士 新平;对非正规金融多一点关爱[N];上海证券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车丽华;我国非正规金融规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2 穆林;中国西部地区非正规金融发展:模式选择、制度设计与政策建议[D];西北大学;2009年
3 王劲松;非正规金融市场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卓凯;非正规金融、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杨兆廷;中国农村金融供给创新的路径选择[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6 张风科;非正规金融视角下的地摊银行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苗;论非正规金融向正规金融的演变[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2 傅振;基于契约分析的非正规金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郑立立;我国的非正规金融及其规制探析[D];吉林大学;2005年
4 邱伟;论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的融资[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5 陈展;非正规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黄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非正规金融问题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7 郑双;西藏非正规金融发展政策研究[D];西藏大学;2012年
8 高晨;非正规金融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9 汤芳桦;我国非正规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10 王志红;非正规金融融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988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698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