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级债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7 18:05
本文关键词:次级债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研究
【摘要】:从2003年底兴业银行发行第一只次级债券以来,我国次级债市场发展迅速,发行规模逐步扩大,发行次级债成为我国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成熟资本市场,次级债可以在短期内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并强化商业银行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完善银行的信息披露制度,但在我国当前形势下,提高资本充足率是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券的主要甚至唯一目的。发行次级债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国外学术界有一定的研究,也得出了不同的研究结论。在我国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发展形势下,次级债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实际影响还有待检验。为此,本文基于银行次级债发行数据和银行年报数据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期得出有用的结论,对未来银行的经营决策提供有益的指导。本文首先对次级债在我国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阐述次级债发挥市场约束作用的机理,然后选取Z指数作为银行风险承担度量指标,基于统计分析和截面数据模型等方法,分别检验了次级债对16家上市银行风险承担、国有和非国有银行风险承担和次级债在资本监管约束条件下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及随时间变化情况。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次级债发行利差对上市银行风险承担有负向影响,发行规模对上市银行风险承担有正向影响,发行期限对上市银行风险承担有负向影响;次级债发行利差、规模、期限对国有银行风险承担影响均不显著,次级债发行利差、期限对非国有银行风险承担均有显著负向影响;本文基于时间分段数据的实证检验发现,从2010年开始,次级债对风险承担的影响变得显著。资本监管约束条件下,次级债发行利差、规模、期限等特征对较高资本充足率银行的风险承担影响始终不显著,但对较低资本充足率银行的风险承担影响显著,且影响程度从2009年开始逐渐显现。本文据此为上市银行如何科学发行次级债,以及如何促进次级债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上市商业银行 次级债 风险承担 资本约束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3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23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1-12
- 1.1.1 研究背景11-12
- 1.1.2 研究意义12
- 1.2 文献综述12-19
- 1.2.1 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及其度量的国内外研究12-15
- 1.2.2 次级债与银行风险承担关系的国内外研究15-18
- 1.2.3 文献评述18-19
- 1.3 研究方法19-20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图20-21
- 1.4.1 研究内容20-21
- 1.4.2 技术路线图21
- 1.5 创新点21-23
- 第2章 次级债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机理23-35
- 2.1 次级债的特性与功能23-26
- 2.1.1 次级债的特性23-24
- 2.1.2 次级债的功能24-26
- 2.2 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发行状况26-32
- 2.2.1 次级债在我国的产生与发展26-27
- 2.2.2 商业银行次级债的发行状况27-32
- 2.3 次级债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机制理论32-34
- 2.3.1 委托代理理论32-33
- 2.3.2 利益相关者理论33
- 2.3.3 公司治理结构理论33-34
- 小结34-35
- 第3章 次级债对上市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的实证研究35-48
- 3.1 研究假说35-36
- 3.2 模型构建及样本数据选择36-38
- 3.2.1 变量定义36-37
- 3.2.2 模型构建、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37-38
- 3.3 次级债对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的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38-46
- 3.3.1 描述性统计38-40
- 3.3.2 全样本数据实证检验结果40-43
- 3.3.3 国有与非国有银行分组样本实证检验结果43-45
- 3.3.4 时间分段样本实证检验结果45-46
- 3.4 实证结论46-47
- 小结47-48
- 第4章 资本监管约束下次级债对风险承担影响的实证研究48-58
- 4.1 研究假说48
- 4.2 样本数据分组及模型构建48-49
- 4.3 资本约束条件下次级债对风险承担影响的实证检验49-55
- 4.3.1 描述性统计49-53
- 4.3.2 多重共线性检验53-54
- 4.3.3 实证检验结果54-55
- 4.3.4 稳健性检验55
- 4.4 资本约束条件下时间分段样本的实证检验55-57
- 4.4.1 多重共线性检验56
- 4.4.2 实证检验结果56-57
- 4.5 实证结论57
- 小结57-58
- 第5章 有效发挥次级债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约束作用的对策建议58-62
- 5.1 合理制定次级债票面利率,适当提高发行利差58
- 5.2 适度发行期限较长的次级债券58-59
- 5.3 发行次级债券规模要适中59
- 5.4 适度增加次级债券发行频率59
- 5.5 提高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59-60
- 5.6 促进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业作用的有效发挥60
- 小结60-62
- 结论62-64
- 1. 全文总结62
- 2.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62-64
- 参考文献64-6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68-69
- 致谢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春;;管理者风险承担动机对企业R&D投资的影响[J];煤炭技术;2011年06期
2 解维敏;唐清泉;;公司治理与风险承担——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经问题研究;2013年01期
3 陈曼娜;林伟涛;;证券公司股权结构与风险承担行为研究——基于民间资本进入的视角[J];西部金融;2013年10期
4 程静;对外贸易中的广告风险承担机制[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5 陈t,
本文编号:8709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870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