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中国工资和价格下调刚性下的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4 12:24

  本文关键词:中国工资和价格下调刚性下的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工资下调刚性 价格下调刚性 货币政策非对称性 非线性DSGE SMM估计


【摘要】:为考察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效应,本文将工资下调刚性与价格下调刚性特征构建于宏观结构模型,并利用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数据,采用模拟矩方法对上述结构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估计,最后利用估计得到的参数对模型进行随机动态模拟分析。模型参数的估计结果表明,我国工资和价格的变动具有明显的下调刚性特征。基于估计得到的参数对模型的动态模拟分析说明,信贷政策、存款准备金率政策以及存贷利差政策在执行方向和力度上对经济系统产生了不同类型的非对称性效应,并且不同种类的货币政策工具对经济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效果。本文的研究对我国中央银行根据经济状况选择恰当的货币政策工具,以及确定政策工具在数量上的执行力度都有参考意义。
【作者单位】: 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关键词】工资下调刚性 价格下调刚性 货币政策非对称性 非线性DSGE SMM估计
【分类号】:F249.24;F726;F822.0
【正文快照】: 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在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过程中,货币政策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政策之一。但如何根据经济发展态势的不同情况,选择适当的货币政策工具,以及如何准确把握各种政策工具执行方向和力度,使得货币政策能够更好地达到预期调控效果,是我国乃至其他发达国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进文,闵捷;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效果非对称性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5年02期

2 郑挺国;刘金全;;我国货币—产出非对称影响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8年01期

3 盛松成;吴培新;;中国货币政策的二元传导机制——“两中介目标,两调控对象”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2008年10期

4 陈冬华;范从来;沈永建;周亚虹;;职工激励、工资刚性与企业绩效——基于国有非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2010年07期

5 徐建炜;纪洋;陈斌开;;中国劳动力市场名义工资粘性程度的估算[J];经济研究;2012年04期

6 张暾;赵志君;卢爱珍;;非对称货币冲击及其对我国经济增长效应的研究[J];南方经济;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学叶;林永强;周广;;银行信贷规模与物价关系的实证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7期

2 楚尔鸣;赵凯;;货币政策效应非对称性研究综述[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6期

3 李阳;丁骋骋;;长三角一体化中的货币政策协调[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陈延林;杜文光;;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行性[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黄武俊;燕安;;中国货币政策信贷渠道有效性和可控性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0年03期

6 张依茹;熊启跃;;我国货币政策信贷渠道的时变效应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7 喻晓平;;基于VAR模型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实证检验[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谢尚才;代飞;;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的差异化研究——基于不同经济背景下的实证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1年07期

9 董青马;雷洪光;胡正;;中国货币供应量、价格水平和产出关系的实证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1年12期

10 岳欣;闻歆;;资本市场中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基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实证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2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莉;我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及效率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刘贵鹏;新中国60年货币思想史领域五个理论的历史演进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黄武俊;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冯菲;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5 田蕊;流动性冲击与金融稳定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关大宇;基于货币政策传导的金融条件指数构建及应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姜梅华;非线性菲利普斯曲线与通货膨胀预期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福岭;中国货币政策结构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顾巧明;基于市场一体化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0 李文星;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价格水平的传递效应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军;国有企业的货币激励:理论和经验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1991年06期

2 陆铭,范剑勇,颜燕;论国有企业的工资管制对就业的影响[J];上海经济研究;2001年03期

3 黄先开,邓述慧;货币政策中性与非对称性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0年02期

4 刘金全,刘兆波;我国货币政策作用非对称性和波动性的实证检验[J];管理科学学报;2003年03期

5 王召;对中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探讨[J];经济科学;2001年05期

6 冯春平;正负货币冲击影响的不对称性研究[J];经济科学;2002年03期

7 方阳娥;张慕濒;;理论有效性与实施有效性:西方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述评[J];经济评论;2006年02期

8 莫万贵;王立元;;货币供应量和贷款仍是当前合适的货币政策调控目标[J];经济学动态;2008年02期

9 彭兴韵;;加强利率机制在货币调控中的作用[J];经济学动态;2008年02期

10 陆铭;;为何改革没有提高国有企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J];经济学(季刊);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河南财经学院会计学院院长、教授 薛玉莲;[N];中国改革报;2007年

2 济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黄兴年;[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国娟;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与对策[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陈银娥;中国经济市场化过程中的货币政策选择[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邬丽萍;新形势下我国货币政策的重新选择[J];学术论坛;2001年03期

4 王?,陈收;中国当前货币政策浅析[J];湖南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5 李鸿雁;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6 刘群;财政货币政策选择及其效应——解读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7 郭媛媛;对加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协同配合的再认识[J];山西统计;2002年05期

8 汪寿阳,张静;中国与欧元区货币政策的比较[J];中外管理导报;2002年04期

9 吴元水;当代西方货币政策信用传导理论探讨[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10 丁辉关,蔡建生;2003:中国经济形势分析和货币政策选择[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帅;徐长生;;货币状况指数:我国货币政策的信息指示器[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高珂;时光;;2008年我国货币政策出现倒‘V’型转变原因浅析[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许晋波;;新时期我国的货币政策[A];论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C];2002年

4 徐洪才;;2012年货币政策及金融改革展望[A];中国经济年会(2011-2012)会刊[C];2012年

5 李,

本文编号:9706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9706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f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