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子银行形成机理与宏观效应
本文关键词:中国影子银行形成机理与宏观效应
【摘要】:本文从影子银行形成机理出发,将拉姆齐模型引入信贷条件,发现影子银行在金融抑制的情况下能够起到增加社会产出的作用。选取2003年1月—2014年12月的月度数据,对中国影子银行规模以及GDP等宏观经济指标进行SVAR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影子银行是传统银行融资的有效补充,但其冲击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较短,且促进作用有限。在此基础上,本文发现中国影子银行是金融抑制的产物,随着金融自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影子银行的特征会逐渐从融资性向交易性过渡,因此,应该加强宏观审慎框架与政策协调机制的建设。
【作者单位】: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关键词】: 影子银行 拉姆齐模型 SVAR模型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货币政策约束下中国影子信贷市场融资搜寻模型”(71173246)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F832.3
【正文快照】: 一、引言中国影子银行近年来发展速度非常迅速,与国外相比有着不同的形态与特征。在国外,影子银行通常以投资银行、货币市场基金、资产证券化产品、结构性投资实体等形态出现。在中国,影子银行的形态包括委托理财产品、信托贷款、民间信贷等,一般认为金融抑制、政策调控以及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与成都分行调查统计处联合课题组;;影子银行体系的内涵及外延[J];金融发展评论;2012年08期
2 李建军;胡凤云;;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融资成本与影子信贷市场发展[J];宏观经济研究;2013年05期
3 王勇;韩雨晴;;对我国影子银行的思考及建议[J];国际金融;2012年05期
4 王曼怡;张译文;;金融深化改革加速进程中我国影子银行的审视与管理[J];经济学动态;2014年02期
5 李建军;薛莹;;中国影子银行部门系统性风险的形成、影响与应对[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4年08期
6 何国华;叶敏文;李涛;;中国影子银行的演进发展与风险评价[J];投资研究;2014年12期
7 李扬;;影子银行体系发展与金融创新[J];中国金融;2011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卫江;;影子银行的发展及其监管[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2年03期
2 王达;;论美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运作、影响及监管[J];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01期
3 周莉萍;;论影子银行体系国际监管的进展、不足、出路[J];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01期
4 朱孟楠;叶芳;赵茜;王宇光;;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问题——基于最优资本监管模型的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07期
5 毛泽盛;万亚兰;;中国影子银行与银行体系稳定性阈值效应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11期
6 于菁;;影子银行问题研究述评[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7 吴光明;;票据转让业务的影子银行属性[J];南方金融;2012年12期
8 方椺;;中国影子银行的现状及其利弊浅析[J];北方经贸;2013年04期
9 杨径川;;基于“Prosper”和“拍拍贷”的对比分析,探讨我国“人人贷”发展的风险与不足[J];中国科技投资;2013年11期
10 贾昌杰;;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引导民间资本服务中小企业的思路探析[J];北京金融评论;201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
本文编号:9995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999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