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中美贸易逆差与人民币升值的悖论研究(上)

发布时间:2016-08-30 15:15

  本文关键词:中美贸易逆差与人民币升值的悖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美贸易逆差与人民币升值的悖论研究(上)

2011-8-16


  摘要:根据经典汇率理论解释,随着人民币不断升值,中美贸易逆差会逐步缩减,而中美贸易实践却不是这样。本文利用2005-2010年月度数据对中美贸易逆差和人民币升值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人民币汇率是中美贸易逆差的一个次要的影响因素,不是主要原因。产生中美贸易逆差与人民币升值之间悖论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对中国长期的出口限制,影响了美国企业贸易比较优势的发挥,新国际分工体系下形成的中国加工贸易方式是另一个次要因素。

  关键词:中美贸易逆差,人民币升值,悖论,协整分析,中美贸易,人民币

  一、引言

  汇率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调节杠杆之一。西方经济学理论认为,在中美两国贸易的过程中,若人民币对美元贬值,能促进我国商品出口,抑制美国商品进口;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则有利于美国商品进口,不利于我国商品出口。举例说明(为了便于比较,假设其他费用为零),一件在中国价值140元人民币的商品,如果此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为1∶7,出口到美国以后这件商品在美国市场价格是20美元,如果此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为1∶6,同样这件商品在美国市场价格约为23.33美元,由于人民币升值,中国出口商品价格上涨,不利于中国商品出口。反过来看,一件在美国价值100美元商品,如果此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为1∶7,出口到中国以后这件商品在中国市场价格是700元,如果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为1∶6,同样这件商品在中国市场价格600元,由于人民币升值,美国出口商品价格下降,有利于美国商品出口。同时,西方经济学理论也告诉我们,这种情况的出现是需要条件的,第一,自由贸易是前提;第二,汇率通过影响进出口商品相对价格变化,来影响商品进口和出口数量的。对正常商品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格和商品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关系,商品需求量随商品价格上升而减少,随商品价格下降而增加,商品价格和商品供给量成同方向变动关系,商品供给量随商品价格上升而增加,随商品价格下降而减少。所以,进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化也在反映着汇率的变化;第三,一国的国际贸易赤字可以通过降低汇率的办法来实现,只不过可能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根据西方宏观经济学“J曲线效应”理论,一国货币贬值初期,由于生产和消费粘性行为,进口量和出口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该国经常帐户和贸易收支并不能立即得到改善,,刚开始时进口反而会增加,出口会减少,经常项目收支状况反而会比原先恶化,经过一段时间后,汇率的变化开始发挥作用,进口商品价格相对上涨,进口数量逐渐减少,出口商品价格相对降低,出口数量逐渐增加,经常项目收支向改善的方向发展,并且有可能实现顺差;第四,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和美国经济学家勒纳认为,如果一国出口总值小于进口总值,处在贸易逆差中,就会引起本币贬值,在进口需求弹性和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的条件下(马歇尔—勒纳条件),本币贬值才会改善贸易逆差,从而揭示了一国货币贬值与贸易收支改善需要满足的条件,即DEX+DIM>1,贸易收支改善;DEX+DIM<1,贸易收支恶化。   2010年9月29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授权美国政府可采取反补贴措施等向中国施压,迫使人民币升值。其实从2005年以来至今(本文研究数据起点设为2005年),美国国内一直在积极鼓噪“人民币低估”论,指控中国涉嫌操纵人民币汇率,把货币汇率维持在人为的低水平,造成人民币币值低估,从而使中国商品保持出口竞争优势,在美国市场进行不公平贸易竞争,影响了美国的就业市场,并坚持认为人民币汇率是造成中美贸易逆差的关键因素,要求人民币快速、大幅度的升值以解决中美贸易逆差问题。美国总统奥巴马2010年11月在G20会议期间还试图以处理全球经济增长持续失衡问题为由,游说其他国家在人民币汇率方面对中国进行施压,结果未能如愿,德国、日本等国也都认为美国贸易逆差问题的关键在于自身,美国应该采取必要措施提高竞争力。   事实胜于雄辩。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2005年7月的1∶8.2695一直升值到2010年11月24日的1∶6.6589,人民币已升值20%,年均升值4%,同期,中美贸易逆差2005年为1141.7335亿美元,2009年为2268.3亿美元。这期间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仍大幅度增加,贸易顺差增长一倍,年均增长25%。并且值得关注的还有,2005年至2009年期间美国与实施浮动汇率制的日本和德国之间的贸易逆差也在增加,并呈现出不断扩大趋势。   由此,中美贸易逆差和人民币汇率的关系问题成为研究的焦点。总结已有的文献研究,主要有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中美贸易收支变化显著关联。FrankeL、Wei(1996)认为,汇率变动对贸易流量有显著的负向影响;Rose(2000)认为,汇率升值通过需求效应、供给效应对商品出口有系统和显著的恶化影响。Chou(2000)认为,人民币升值对我国产品出口具有长期负向影响;卢向前(2005)、马丹(2005)、苏振东(2008)认为,人民币贬值可改善我国国际贸易收支。   第二种观点认为,中美贸易逆差会引起人民币汇率变化,但人民币汇率变化不是导致中美贸易逆差的根本原因。Zhaoyong Zhang(1996)认为,贸易差额变化会引起汇率变化,汇率变化往往是贸易差额变化的反映,没有证据显示人民币汇率变化会引起贸易差额变化,仅仅依靠人民币汇率变化不可能改善中国贸易顺差;谢建国、陈漓高(2002)认为,如果贸易逆差是由汇率变化引起的,那么调整汇率也许可以改善国际收支,但如果中美贸易逆差是由其他因素产生的,调节人民币汇率就没有什么效果了;Lijuan Zhang(1999)认为,美国认为中美贸易逆差是由于中国缺乏市场介入、缺乏政策透明度以及不可预测性引起,中国认为中美贸易逆差没有美国说得那么严重,由于统计方法不同,美方基于原产地原则的统计数据不能正确反映中美贸易的真实情况,美国对中国的商品出口管制是中美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Lardy(1998)认为,中美贸易逆差来自于产业结构性互补,与汇率无关;Da-vis、Weinstein(2002)认为,中美贸易逆差是一个长期政策问题,中美贸易失衡与美国储蓄过少、过度投资的宏观经济失衡密切相关;姚枝仲(2003)认为,美国财政赤字政策、美元国际结算货币、美元国际储备货币地位所引致的资本流入,是造成美国大规模贸易逆差的重要原因,仅仅依靠汇率变动无法解决美国贸易逆差问题,中美贸易逆差不是人民币汇率因素造成的;Eckaus(2004)认为,中美贸易逆差并不能确定是由人民币汇率造成的,中美贸易逆差与中美两国贸易和汇率政策相关,仅强调人民币汇率问题是不正确的,没有数据能证实中国对美出口快速增长源于人民币低估。   那么,中美贸易逆差与人民币汇率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传统经济学理论关于贸易逆差和汇率调节变化的理论是否也适用于中美贸易逆差和人民币汇率关系呢?美中贸易逆差是不是简单地由人民币汇率低估所致,还是另有深层次原因呢?   鉴于此,非常有必要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用中美贸易的真实数据,应用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6.0来检验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逆差的关系,分析中美贸易逆差的成因,厘清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的意图。

  二、中美贸易逆差与人民币升值的关系:实证分析

  1.理论模型与变量构造   为了研究美中贸易逆差与人民币汇率之间关系的问题,我们将分别考察美国从中国的进口额与人民币汇率的关系、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额与人民币汇率的关系、美中贸易逆差与人民币汇率的关系。   西方经济理论认为,一国进口需求主要与居民收入水平、进口商品价格和满足国内需求的生产供给能力等因素有关。这里假设进口需求只取决于收入与价格,其他因素略去不计,即:   IM=αYusβPimγ (1)   其中IM表示美国从中国的进口额,Yus表示美国居民收入水平,Pim表示美国从中国进口商品的价格。   据我国海关统计资料,我国经常账目下的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加工贸易方式。这里不妨假设中国加工贸易出口厂商采取成本加成定价法,加工贸易企业出口产品的成本为C,平均利润率r设为5%,所以:   Pim=(1+r)C (2)   我国加工贸易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进料加工、来料加工、装配业务、协作生产等,但不论哪种方式,都是进口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等,利用本国劳动力、生产技术或设备,加工成成品后运往国际市场销售。所以加工贸易产品成本C主要是由国内提供加工服务的劳动力成本C内和进口中间产品的成本C外构成,即:   C=

中美贸易逆差与人民币升值的悖论研究(上)

 (3)   其中m表示国内提供加工服务的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n表示进口中间产品的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由加工贸易企业平均利润率r=5%假设,利用我国历年加工贸易的进口额、出口额、进出口总额的数据,计算可得m=0.37,n=0.63。   根据我国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位居我国进口商品前三位,三者合计占据进口较大比例,假设C日表示我国从日本进口的中间产品成本,C韩表示我国从韩国进口的中间产品的成本,C台表示我国由中国台湾地区进口的中间产品的成本,j、k、t分别表示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进口的中间产品的成本在C外中所占的比例,所以可得:   C外=C日jC韩kC台t (4)   根据中国从日本、韩国与中国台湾地区进口的历年数据,可计算得出j=0.4,k=0.3,t=0.3。   为了容易计量,这里不妨假设,一单位的加工贸易产品是由一单位中国劳动力和一单位分别来自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的中间品构成。假设各价格保持不变,设为PC、PJ、PK、PTW,设EUC、EUJ、EUK、EUTW分别为美中、美日、美韩、美国和台湾地区之间的用直接标价法表示的汇率,因此,C内=PC/EUC;C日=PJ/EUJ;C韩=PK/EUK;C台=PTW/EUTW。所以C=PC/EUC0.37[(CPJ/EUJ)0.4(PK/EUK)0.3(PTW/EUTW)0.3]0.63   所以Pim=(1+5%)(PC/EUC)0.37[(PJ/EUJ)0.4(PK/EUK)0.3(PTW/EUTW)0.3]0.63 (5)   对IM=

中美贸易逆差与人民币升值的悖论研究(上)

两边取对数可得:lnIM=α+βlnYus+γlnPim (6)   同理,这里假设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额EX取决于中国居民收入水平Ychn(以人民币计价)和美国出口产品价格Pex(以人民币计价)两个主要因素,其他因素省略不计,则EX=αYchnβPexγ (7)   假设:Pex-(1+q)CEUC (8)   其中q代表行业平均利润率,假定为定值,C为不变的单位产品成本,EUC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对EX=

中美贸易逆差与人民币升值的悖论研究(上)


两边取对数可得:   lnEX=α+βlnYus+γlnPim (9)   2.数据来源及说明   美国从中国进口数据、美国对中国出口数据均来自美国U.S.Census Bureau网站,美国的居民收入,用美国私人部门的工资收入代替;中国居民收入,用中国工业工人的工资收入代替,所有收入数据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中经网统计数据库,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中经网统计数据库宏观月度库,日元兑美元汇率、韩元兑美元汇率均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中经网统计数据库OECD国家月度库,台币兑美元汇率来自于下面网站,以上所有数据均采用2005年7月至2010年9月之间的月度数据,具体使用的数值均经计算获得的。   3.回归分析   利用计量经济学工具软件EVIEWS6.0分别对(6)与(9)式进行计量分析。   1.对(6)式lnIM=α+βlnYus+γlnPim进行回归分析。   第一步,用EVIEWS6.0软件对(6)式中lnIM、lnYus、lnPim三个变量原序列分别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中美贸易逆差与人民币升值的悖论研究(上)


  从表1中可以看出,lnIM、lnYus、lnPim三个变量各自t统计量都分别大于各自1%,5%与10%的临界水平,说明三个变量原序列都不平稳。   对lnIM、lnYus、lnPim三个变量原序列进行一阶差分后,再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中美贸易逆差与人民币升值的悖论研究(上)


  从表2的检验结果中可以看出,t统计量小于1%的临界水平,说明对原序列经过一阶差分后,成为平稳序列。
  通过单位根检验,表明lnIM、lnYus、lnPim序列都是一阶单整。   第二步,以lnIM为被解释变量,以llnYus、lnPim为解释变量进行最小二乘估计。   可得:lnIM=-12.79945+2.215815lnYus-0.207686lnPim(10)   第三步,对估计残差E的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3。  

中美贸易逆差与人民币升值的悖论研究(上)


  从表3的检验结果中可以看出,残差是平稳的。   所以lnIM、lnYus、lnPim三个序列存在如(10)式中的协整关系。   2.对(9)式lnEX=α+βlnYchn+γlnPex进行回归分析。  

中美贸易逆差与人民币升值的悖论研究(上)


  从表4的检验结果中可以看出,lnEX、lnYchn、lnPex三个序列均为平稳序列,所以可以直接进行最小二乘估计,结果为:

  lnEX=1.179664+0.547245lnYchn-1.085411lnPex(11)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黄基伟 于中鑫 来源:《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第3期


相关帖子

 

载入中......


CDA数据分析师认证考试



  本文关键词:中美贸易逆差与人民币升值的悖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55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1055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2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