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新区域主义视角下中韩组建自贸区的动因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22 19:00

  本文关键词:新区域主义视角下中韩组建自贸区的动因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新区域主义 中韩FTA 中国 韩国


【摘要】:中韩自由贸易协定已正式签署,这标志着东亚地区一体化进程又取得了实质性突破。本文从"新区域主义"的研究视角出发,对中韩建立自由贸易区(FTA)的动机和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中韩FT A的建立和发展在三个层面上体现了"新区域主义"的特征。首先,生产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对抗加剧最终促成中韩达成自由贸易协定,这是新区域主义折衷性的表现;其次,新区域主义的复合性所强调的新型的"安全与发展共同体"是中韩政治和经济合作的重要推力;再次,中韩两国在安全和经济领域的合作充分体现了新区域主义建构理论在当今国际事务中的一种全新尝试。文章还就中韩FTA对亚洲地区以及世界的影响进行了剖析,进而指出,中国应当在做实中韩FTA的基础上,逐步推进中日FTA、中日韩FTA、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以及亚太自贸区(FTAAP)的建设和发展。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
【关键词】新区域主义 中韩FTA 中国 韩国
【分类号】:F752.7
【正文快照】: 备受瞩目的中韩自由贸易协定于2015年6月1日正式签署。这标志着东亚地区的一体化进程又取得了实质性突破。中韩自贸协定是中国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的一部分。此前,中国在贸易开放领域已经开始发力:加速双边自贸谈判、推动多边贸易协议,并倡导统筹式而非碎片化的自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政;;新区域主义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政治学研究;2011年02期

2 罗小龙;;评《新区域主义理论:帕尔格雷夫文选》[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08年02期

3 唐昊;试析欧洲一体化理论中的新区域主义[J];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4 李丹琳;《东南欧稳定公约》——新区域主义的一个积极尝试[J];东欧中亚研究;2002年02期

5 汪涛,曾刚;新区域主义的发展及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J];人文地理;2003年05期

6 张学良;国外新区域主义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年05期

7 陈勇;新区域主义评析[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8 孙玉红;新区域主义发展的特点及主要问题[J];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02期

9 郭延军;王春梅;;新区域主义视角下的东亚安全共同体建设[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6年06期

10 俞顺洪;;国外新区域主义研究综述[J];特区经济;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钱伊玲;;新区域主义与风景区域规划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风景园林规划)[C];2012年

2 罗小龙;陈雯;;新区域主义视角下的管治尺度构建——以南京都市圈建设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林小如;陶德凯;;鄂东沿江城镇带空间组织检讨与优化对策研究——基于新区域主义理论视角[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4 邓昌坤;;新区域主义视野下长株潭城市群的空间构建[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马强;新区域主义:中巴经贸合作可做典范[N];中国经济导报;2014年

2 李锐 张秀娥 孙明远;新区域主义理论[N];国际商报;2010年

3 杨青;“新区域主义”[N];学习时报;2004年

4 李锐 张秀娥 张惠敏;小国对大国做出单方面让步[N];国际商报;2013年

5 郑毅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中国城市化的第二条道路[N];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俞顺洪;“新区域主义”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2 张超;新区域主义的兴起及其在东亚的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毓蔓;新区域主义理论研究及其启示[D];中南大学;2013年

2 陈一鸣;新区域主义视角下经济区发展能力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3 王佳丽;当代中国市县关系的变革[D];浙江大学;2014年

4 龚雪;我国都市区政府间关系探讨[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796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10796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b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