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浅析中韩经贸合作的现状与展望

发布时间:2015-02-19 21:26

摘要:中韩两国建交近14年来,在各个领域的合作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尤其是中韩双边经贸关系及各项合作稳步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两国互为重要经贸合作伙伴的关系日益加强。本文深入探讨中韩经贸合作的发展特点和制约中韩经贸合作的主要因素;最后对中韩经贸合作的前景做了预测并分析中韩今后经贸可能合作的领域和方向,提出促进方案和对策建议。指出今后中韩经贸合作关系会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两国经济关系也将朝着更广阔领域的合作方向发展。
关键词:中韩经贸合作;发展现状; 制约因素,展望建议

20074月中国总理温家宝对韩国成功访问后,2008年韩国总统李明博也访问中国,两国高层领导人的频繁互访,不仅会推动两国友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也将促使双方经贸合作再上新台阶。2007年两国贸易达1599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韩国已是中国国别贸易统计中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国。预计2008年两国贸易额将达1700亿美元,2010年达2000亿美元,五年后的2013年将达2500亿美元。自2002年开始,中国已经成为韩国企业的第一大投资对象国。 近十年来看,中韩两国之间的关系变成了最大的贸易对象国,又是最大的投资对象国。这使韩国和中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变得更加紧密。

一、21世纪以来中韩经贸发展现状:

(一)、两国贸易快速增长。21世纪以来的7年中,中韩经贸合作发展迅速,以年均25.2%的速度增长,不仅高于同一期间中国对外贸易年均增长24.7%的水平,更高于韩国对外贸易年均增长13.6%的速度;同时,也高于同期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EU(25.3)、美国(21.9)、日本(13.6)的年均增长水平。2007年中韩贸易再创历史新高,达近1600亿美元。发展速度之快远高于中日和中美贸易,1992年中韩建交时贸易额只有50亿美元,经过15年努力2007年就达到了近1600亿美元。

(二)、两国经济上互补性强。21世纪以来,两国经贸合作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是发挥了经济上互补性强的特点。中国对韩国出口的主要产品是机电音像设备及部件、纺织原料及制品、贱金属及制品、矿产品、植物产品和化工及产品六大类商品,2007年占对韩出口总额的81.1%。对韩国出口的六大类商品中,除矿产品和纺织原料及制品略高于上年之外,其他产品均大幅度超过上年水平。中国从韩国的进口也主要是六大类商品,在2006年进口增长19.5%的基础上,2007又增长17%,占从韩国进口总额的比重由2006年的92.2%上升到20007年的93.3%。这些商品是,机电音像设备及部件、化工及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塑料橡胶及制品、矿产品、光学医疗仪器。自2003年开始,纺织原料及制品被光学医疗仪器所取代,并成为中国从韩国进口的第二大类商品;贱金属及制品和化工及工业产品的位次也分别由2002年的第56位跃升到近两年的第43位。这是两年来,中国从韩国进口商品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两国进出口商品的变化表明,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从过去的原料型为主转向以制成品为主、由低附加价值向高附加价值方向提升,两国经贸关系已经进入水平分工的新阶段。

(三)、中国对韩国贸易逆差再创新高。随着两国贸易的扩大,中国对韩国的贸易逆差也持续增长。从2001年的100多亿美元,2003年一举突破200亿美元,2004年又突破300亿美元,2005年达到400亿美元,2007年达到476亿美元,连创新高。韩国已经成为中国对外贸易逆差最多的国家。韩国的统计也表明,白2003年起,中国已经成为韩国仅次于美国的最大贸易顺差国。

 (四)、韩国企业对中国直接投资踊跃。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1年以来,韩国企业对中国直接投资增长尽管有些波动,但一直处于较高水平。2004年韩国企业对中国投资的实际使用金额达62.5亿美元,居当年各国投资之首,高于迄今为止对中国投资最多的国家——日本(54.5亿美元)和美国(39.4亿美元)。近两年韩国企业对中国的投资除实际投资金额低于日本外,投资项目和合同金额均是最多的国家。2007年韩国企业对中国实际投资达36.8亿美元,又超过日本成为对中国投资最多的国家。根据韩国进出口银行的统计,自2002年起,中国已经成为韩国企业最大的海外直接投资对象国,已经有相当多企业在中国投资设厂,尚未投资的企业也有很强的投资欲望。据中方统计,目前韩国在中国建立的企业已有3万多家,实际金额近35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日本、美国之后第三大对中国投资国。而根据韩国进出口银行发表的统计,到2006年年底,韩国在中国投资17801个项目,累积金额达249.7亿美元。

二、中国经贸合作存在的制约因素

(一)、中韩两国不同的经济合作动机。由于中韩两国在经济发展重点和经济政策等方面各有侧重, 因此双方经济合作的动机有别。从中国来看, 希望从韩国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并扩大对韩出口。而韩国则对获取更多的中国市场份额和利用廉价原材料和劳动力等较为感兴趣。由此引发了在经济合作中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 如经济合作的规模不大、层次不高以及结构不合理等。从长远看, 中韩两国经济合作动机上的冲突, 将成为影响双方经济合作的十分重要的因素。

(二)、中韩经济合作政策不够完善。 一般来讲, 在双边贸易中出现一时不平衡在所难免, 但若一方持续逆差却得不到妥善解决, 则不利于双边贸易的健康发展。出现上述问题, 除了中韩两国贸易结构具有一定差异外, 一个重要原因是韩国的贸易政策尤其在对中国产品的市场准入方面存在一定障碍和问题。如对进口中国的商品特别是农产品加征调节关税, 利用特别保护条款设置合法障碍等, 直接影响了双边贸易合作。对待双边贸易出现不平衡问题, 中方一贯主张以扩大贸易总量、在发展中求平衡的原则来加以解决。韩国应采取积极措施, 进一步减少对中国产品特别是农产品的进口限制, 为两国贸易的均衡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三)、中韩两国经济合作层次较低。从总体上看, 中韩两国的贸易合作是以原料、初级产品为主, 商品结构比较单一。韩国企业对华投资集中于利润较高、风险较小、回收期较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而对中国经济发展急需的基础产业、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投资较少, 不利于加速中韩两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韩国对华投资大多是中小企业, 其规模较小, 生产分散, 难以形成规模经济。而中国对韩国的投资刚刚起步, 与韩国对华投资特别是中韩两国经济合作的需要相比还不相称。此外, 中韩两国在资金、产业、金融、科技、劳务等方面的合作规模较小, 合作层次较低,亟待提高合作的层次和水平。

(四)、韩国对中韩经贸合作前景的忧虑。 进入到21世纪,由于韩国经济增长放缓,而中国经济增长却仍然强劲,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因此韩国国内将视线集中在中国经济对韩国经济的威胁上。尤其是中国的经济增长具有包括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决定韩国未来的尖端产业的全方位等特点,因而这些顾虑也在加大。最近,在韩国兴起的多种形态的中国威胁论大致分为三类。
1
、两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中国在世界市场占有率等总量指标上,已经大大领先于韩国。可是虽然在世界市场上中国的占有率超过韩国而剧增,但韩国的占有率并没有下跌。随着将来中国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进展,将会出现威胁韩国在世界市场位置的可能性。2、制造业空洞化论.中国威胁论的另一形态就是因种果而形成的制造业空洞论 尤其是2001年末,中国加入WTO以后,2002年起韩国对中国的投资剧增,对中国的投资比重在对外投资中占总额的40%和次数的50%以上。这种中国投资热是与最近国内投资萎靡不振的状况相吻合,造成对制造业空洞化的后果。如果将来这些大型企业或其随同企业对中国投资不断扩大而增加对中国市场的崭新需求,,代替这些产业的国内生产,则制造业的空洞化忧虑会成为现实。3、韩国对中国经济的依赖.中国既是韩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又是最大的投资对象,因此韩国经济对中国的依赖性有所上升。因此由中国引起的不确定性也将会成为韩国经济很大的潜在危机1997年至20075月止,中国提出的共30件反倾销贸易制裁中有22件是针对韩国企业的。

三、中韩贸易关系的展望

中韩双边贸易尽管目前出现中国逆差持续的问题,但是,据专家预测,中国两国的经贸合作在未来5-10年内必将有较快的增长。具体说来,主要是因为:

(一)、政治关系上的保障。自中韩建交以来,两国元首和高层领导人多次互访.两国间签订的协定、投资保护协定、海运协定和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等,为两国的经贸合作提供了法律和制度上的保障。

(二)、两国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韩国是新兴工业国家,资源缺乏,工资成本提高后,不少劳力密集型产业已向他国转移,由于国内市场狭小,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出口。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层次低于韩国,虽有某些尖端技术领先于韩国,但一般应用技术和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与韩国有较大差距, 中国资金比较缺乏,但劳动力资源极其丰富,工资成本低廉,资源品种较全,有的储量丰富,且有较大的国内市场。

(三)、韩国正进入新的产业调整时期,发展经济的重点到高精尖产业上。又由于韩国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从而失去比较优势的产业必然到海外寻找出路。而中国正大力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吸引外资。因此韩国企业纷纷将资金投向中国,这一趋势将会继续持续下去。同时韩国政府出台放开对中国投资的政策,由单一的设备投资向科学技术投资转变。这一政策带动了企业界对中国投资的积极性。第四,地理文化的优势,地理位置的接近在经济贸易上的优势。文化的相似性也将会引导生活习惯、消费形势以及思维方式的趋近,成为引起两国间产品的相互需要和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因素。经济合作的国际环境更加有利,逐渐加强的世界经济集团化趋势。

四、今后中韩经贸合作的重点领域建议

()、 贸易合作。近年来, 中韩两国的贸易合作有了较大进展, 从中国方面看, 在力保对韩国出口规模和速度的同时, 应加强对韩国市场的调查研究, 开发适销对路的商品, 尤其是大力优化对韩国的出口商品结构, 增加深加工、高附加值的工业制成品( 重点是机电产品) 出口。要下大力气培育对韩国出口的增长点特别是新的支柱产品, 以及更具活力的对韩国出口经营主体。从韩国方面看, 应积极制定有利于发展中韩贸易合作的政策, 特别是减少对中国产品的进口限制, 充分利用中国提供的出口信贷, 扩大从中国进口商品的规模, 促进双方贸易合作的快速均衡发展。

( )、 投资合作。积极有效地开展投资合作, 是中韩两国经济合作的重点。从中国方面看, 一是应制定产业倾斜和技术倾斜的优惠政策, 积极引导韩资投向基础产业、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同时把建设大项目作为引进韩资的重点, 注意引进中、高技术项目, 以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二是引导韩国企业对中国中西部地区投资, 同时引导韩国企业对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旅游度假区和外向型工业区等进行包片开发, 建立相应的园区, 以提高其投资的效益。三是强化对韩资企业的管理和服务, 切实办好现有韩资企业, 以增强对韩商的吸引力。四是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赴韩国投资兴办企业, 开展国际化经营。从韩国方面看, 应制定相应的政策, 一方面积极鼓励、支持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大财团向中国投资; 另一方面为中国到韩国投资兴办企业提供优惠条件。

( )、 产业合作。由于中韩两国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所以在一些产业领域具有很强的互补性。1、电子工业合作。中韩两国可以在属于产业类电子产品的计算机和通信设备制造业以及属于电子元器件的集成电路和新型元器件制造业等方面, 加大资本、技术、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合作, 双方可以组建若干个大型电子工业集团, 逐步建立起电子产业合作体系。2、机械工业合作。 中韩两国可在汽车、造船、精密机械等方面进行广泛的合作。3、 纺织工业合作。 中韩两国可在成衣技术高级化、纺织机械等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4、石油化工合作。中韩两国可在石油化工技术、资金、产品出口等方面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5、 农业合作。 中韩两国可在农业、农产品加工、海洋资源的利用方面开展大规模、深层次的合作。目前, 应尽快建立中韩农业示范基地( 或农场) , 以及共同开展防治农作物病虫害问题研究等。

()、 金融合作。在中韩经济合作中, 金融合作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今后, 中韩两国应在原有金融合作的基础上, 重点开展下列合作: 1、 加强金融监管合作。经常交流制定金融立法和金融管理条例, 合作建立防范金融风险的机制, 以保证双方金融机构的经营安全和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2、 加强相互开放金融市场方面的合作。 3、 建立中韩合资的金融机构。中韩双方应根据经济合作的需要, 逐步建立一批合资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4、加强金融部门的合作与交流。中韩两国重要银行、保险公司等应相互设立更多的分支机构, 积极开展业务和人员交流。同时, 逐步扩大代理行网络, 形成多层次结算体系。

()、 科技合作。根据中韩两国科技现状及发展趋势, 双方应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开展合作: 一是鉴于近年来洪水、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给中韩两国造成的重大损失, 双方应加强对上述领域的信息交流及早期预报、调查研究等方面的合作。二是在进一步加强基础科学领域合作与交流的同时, 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的合作。重点在航天、新材料、信息技术、海洋工程、生物技术、环境、气象等领域进行广泛的合作交流和共同开发。三是在一些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共同组建工程技术中心, 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四是以开拓国际市场为目标, 共同开发高新技术产品。五是共同建立科技交流与合作基金”,为扩大双方科技交流与合作提供方便。

()、 劳务合作。中国应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 且素质相对较高、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 大力开展对韩国的劳务合作。一是中国应在建立和健全对韩国劳务输出机构的同时, 进一步做好有关人员的选派和培训工作, 积极向韩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派遣劳务人员。二是利用韩国竞标的特长和中国在设计、技术及劳动力方面的优势,在第三国开展工程承包劳务合作。三是针对韩国远洋运输和捕鱼方面对海外海员、船员和渔工需求不断增加的实际情况, 积极发展与韩国的海上劳务合作。

()、 旅游合作。中国与韩国隔海相望, 均有较丰富的旅游资源, 且已开通多条空中和海上航线。特别是1998 6 月中韩两国有关部门就组织中国公民赴韩旅游事宜签订了备忘录, 中国政府指定韩国为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的国家, 从而为扩大中韩两国的旅游合作提供了机遇。中韩两国可以合资、合作方式开办旅行社, 从事国际国内旅游业的营。双方还可以联合开发旅游资源, 合资兴建旅游服务设施。特别是在与韩国相邻地区( 如山东、辽宁和北京、天津) 和历史渊源紧密的地区( 如吉林、图们江地区) , 可与韩国有关方面联合开辟多条空中和海上旅游热线, 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旅游合作。同时, 通过中韩两国政府部门、航空、海运以及陆地交通、旅游部门的通力合作, 按照国际惯例简化手续, 降低成本, 大力开拓第三国旅游市场。

 ()、 港口运输合作。中韩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 发展港口运输合作大有可为。1、合作建设港口。2、合作开展大陆桥运输。充分利用中国连云港、日照作为新欧亚大陆桥桥头堡的优势, 中韩两国联合开展新欧亚大陆桥运输。3、 合作建立远洋运输船队。中韩两国可以充分发挥远洋运输条件较好的优势, 合资组建大型远洋船队, 大力开拓国际海运市场。

()、 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中国可以 加大与外国在资金、技术和设备等方面合作的力度。韩国在资金、技术和设备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可以合资、合作或由政府提供低息长期贷款等方式, 参与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

()、 海洋开发合作。中国是一个海洋资源大国, 海洋资源十分丰富。目前, 中国已经制定了《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 把加快海洋开发作为跨世纪的一项重要任务。韩国在海洋开发方面已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并拥有先进的技术、设备及资金等, 拓展与中国的海洋开发合作前景广阔。

 (十一)、 在亚太次区域的经济合作。中韩两国经济发展具有不同的优势, 双方通过优势互补, 可在亚太次区域的经济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 图们江地区的经济开发、湄公河流域的经济开发和环渤海经济带的合作等等。

(十二)、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21世纪以来,为了适应世界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和区域一体化的大趋势,中韩两国都加快了与主要经贸伙伴建立FTAEPA的步伐,中韩FTA的官产学研究也在积极地推进。20074月,温总理访问韩国时曾表示,建立中韩自贸区对两国经贸关系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时的韩国总统卢武铉也说过,以积极心态和最大的诚意推进中韩FTA。相信李明博就任总统后,也会与时俱进,积极考虑与中国建立FTA问题。中韩两国建立自贸区后,随着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转移效应等的实现,两国的友好关系和经贸合作将进入新阶段。

参考文献:

[1]姚大伟.中韩经济贸易合作关系现状.外贸经济、国际贸易,1996年版.

[2]冯赫.韩中经济关系回顾与未来十年的展望.外贸调研内参,2004年版.

[3]范爱军,金宁.中韩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世界经济研究,20002

[4]中韩经贸合作关系.国际在线,2002629日.

[5]王晓妍,中韩经贸合作的发展现状与前景[J].中国经贸,2009 (6)

[6]徐长文,中韩经贸发展现状与两国自由贸易区的展望[J].国际贸易,2008 (4)

本文已由现代商业杂志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现代商业



本文编号:153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153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3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