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俄罗斯消费者对中国商品态度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3 09:10

  本文选题:俄罗斯消费者 切入点:中国商品 出处:《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如今,俄罗斯国内市场快速发展。能否在这个市场取得一定份额,对国外公司,尤其是中国公司来说,至关重要。2014年的煤气协定,建立了中俄经济在国家层面上的伙伴关系的新阶段,然而,仅仅通过政府的努力是不够的,在个人层面,中国企业主们也应努力,博得潜在顾客的信任。经济不仅包含国家层面的贸易往来,普通人为了得到其所需产品和服务而进行的互动也是经济的重要基础。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其中心为打算为自己购买或出售商品,服务的普通人。因此,我们在研究国际贸易的同时,也要关注普通消费者和企业家之间的关系。本文的题目为《俄罗斯消费者对中国商品态度的研究》,其主要探讨了人对某一国家出产的产品的看法。笔者同时从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研究了这一问题。以微观经济的视角,消费者决定他/她是否购买某一产品,而以宏观经济来看,当“某国制造”已成为一个品牌时,它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影响消费者决定的重要因素。一个人不可能研究各国公民对中国商品的态度。因为笔者是俄罗斯人,本研究是探讨俄罗斯消费者的中国商品看法。鉴于俄罗斯国内的市场正在快速发展,笔者认为本研究的资料与结论,或许对中国企业家有些许帮助,因为在俄罗斯,尚没有类似的研究。经济学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假设:消费者的经济行为是理性的。这不仅代表消费者的行为是理智的,也意味着他们是依据完整的信息而做出的决定。俄罗斯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人们对于中国商品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海参威离中国很近,住在这里的人经常去中国旅行,在中国网站上购买中国商品。而莫斯科与中国的距离十分遥远,莫斯科人并不十分了解中国商品,更不知道中国的知名品牌。他们对中国商品的态度与海参威人的完全不同,这正是因为他们没有接受到中国商品的完整信息。基于以上原因,笔者提出了一个“恶性循环”的研究假设。中国公司在俄罗斯并不注重广告,因此俄罗斯人不了解中国的名牌,不知道哪些公司的产品质量好,哪些的质量不好。而在购买同种商品时,他们往往会选择价格最低的一种。这使得他们几乎不可能接触到中国的优良产品,相反,他们有很大的几率购买到质量低劣的商品。这就会让他们认为,“中国制造”就意味着廉价但质量糟糕,之后再购买时,他们仍然只会选择那些廉价的中国商品,不会去关注那些质量好,但价格高的中国商品。总而言之,信息的缺少使得俄罗斯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态度较差。但在海参威,由于地理原因,当地人对中国品牌较为熟悉,因此海参威人对“中国制造”的态度要好一些。可以看出,广告的缺少和大量质量低劣的侵权复制品造成了俄罗斯消费者对中国产品怀疑态度,笔者认为,这是中国公司在销售战略上的问题。本研究的目标是:(1)研究俄罗斯消费者对中国商品的态度,刻板印象。(2)研究这一样态度的原因。(3)研究如何俄罗斯消费者对中国名牌熟悉。(4)研究俄罗斯消费者最相信的信息来源。由于国内外还没有类似的研究,为了证实这个假设,笔者应该自己搜集资料。在采访了三十位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俄罗斯留学生后,笔者整理出了三份调查问卷,其中第一,第二份为俄语的,第三份为英语的。笔者将第一份和第三份调查上传到了Qualtrics.com,将第二份问卷在莫斯科大学发放,进行调查。之后,笔者将搜集好的资料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上进行了分析。本论文由如下4个章节组成:(1)第一章,首先简单介绍课题背景,即为什么要研究俄罗斯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态度;然后简要说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然后是文献综述,主要回顾了消费者行为和品牌塑造的研究。综述的文章多半是在俄罗斯国内发表的。最重要的是Teng Ming的研究。他介绍了中国公司在俄罗斯国内市场,特别是在汽车市场的销售战略和俄罗斯消费者的特点。第一章的最后简要介绍了研究的路线和方法,本文采用的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2)第二章首先介绍了采访的特点:抽样,问题,搜集资料。采访的目的是搜集资料,为下一步的调查问卷做准备。由于调查主要是在网络上进行,笔者不能选择受访者,抽样的性别和年龄构成也很难估计。因此,在采访的抽样时,笔者针对这种情况,采访了不同的人,询问了不同的问题,以搜集到各种各样合适的资料。这一阶段对调查问卷十分重要。第二章的第二部分介绍第一个调查的资料。本人用统计应用软件SPSS分析了资料,并着重于描述统计。因为问卷中有一些多选问题,所以SPSS软件不能算出相关系数。全抽样是304个人:115男,189女。12个人18岁以下,152个人19-25岁,60个人26-35岁,36个人36-45岁,44个人45岁以上。其中222个人从来没去过中国。在第一个调查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本人作出如下几个结论:(1)俄罗斯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态度多半是怀疑的。俄罗斯消费者对中国产品多半持怀疑态度(2)俄罗斯人对中国知名品牌不熟悉。(3)住在远东的人(比如海参崴,哈巴罗夫斯克,布拉戈维申斯克)更了解中国名牌。人们对中国名牌越熟悉,他们的态度越好。西方俄罗斯人觉得中国产品最大的优点是价格低廉,最大的缺点是质量低劣。这样本文的研究假设得到证实。(3)第三章,首先介绍第二个和第三个调查的特点。很多公司的目标人群是年轻人,大学生(18-25岁)。第一个调查抽样的50%是这一样的人。所以第二个调查是为俄罗斯大学生。为了检查调查问卷的效率笔者离线问了莫斯科大学的学生。问卷内容跟第一个完全一样,以便于进行对比。全抽样是250个人。63.2%是女的,36.8%是男的。都是莫斯科人。两份问卷所得的结果相差不大。莫斯科的大学生对中国名牌的认知特别少。他们也不知道《阿里巴巴》或者《陶宝》,从来没浏览这些网站。那么研究假设再次得到证实:消费者对他们所不熟悉的中国产品持怀疑态度。本研究的对象是俄罗斯人。但是为了分析资料我们得对比俄罗斯消费者的态度和别的国家消费者的态度。所以本人把第三个问卷翻译到英语,然后上传到Qualtrics.com网站。本人请了哈工大留学生同学参加这个调查,然后在网络上找了别的受访者。全抽样是199人。有的是欧洲人,有的是非洲人,有的是亚洲人。但是多半是欧洲人,美国人和非洲人。调查的结果比以前的两个调查有一些差别:1)对俄罗斯人来说,朋友和家人的态度很重要。别的国家的受访者则认为家人和朋友的看法没有这么重要。重要的是亲身经历。2)外国人不太介意他们在哪儿买中国产品。对俄罗斯人而言,购物的地方很重要。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在俄罗斯有多跳蚤市场。在那些市场中有很多质量低劣的侵权复制品,它们多半是在中国做的。所以俄罗斯消费者在跳蚤市场买东西的时,往往会注意那些东西是在什么国家出产的。反之,很多外国受访者说他们从来都不注意他们买什么国家的产品。不过他们也觉得中国商品最大的优点是价格便宜,最大的毛病是质量比较差。他们也不太了解中国名牌。我们可以这样说,中国公司缺少广告的毛病不仅仅是在俄罗斯,在全世界范围内它们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这是中国公司销售战略上的毛病。(4)本研究第的四章是结论和讨论。全抽样差不多800人。他们有着不一样的年龄,来自各种各样的地方。但是他们的回答却有着相同之处。从分析的资料规律性不难看出来,调查的抽样证实了研究假设。有个《恶性循环》:俄罗斯消费者对中国产品不熟悉所以他们不想买贵的中国商品而选择便宜的商品。买了便宜的侵权复制品他们就认为任何中国品牌的质量很差,因此下一次他们又只买便宜的东西。因为在舆论工具上没有介绍中国名牌的广告,俄罗斯人便只有一个信息来源-亲身经历。但是他们的经历让他们相信中国名牌都不值钱。这个信息缺少是中国公司销售战略的毛病。他们得多注意广告和销售,多普及自己的名牌为了增加自己的市场份额。大体上本研究是成功的。搜集的资料比较大。但相信本文能为后来相似,获相关的研究做一个参照参考的对象。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713.55;F752.7;F755.12


本文编号:15604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15604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9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