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GVC下区域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进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31 02:08

  本文选题:装备制造业 切入点:生产性服务业 出处:《哈尔滨理工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全球价值链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国际趋势的不断转好与国家强有力的政策扶持,促使经济不断回暖,也促使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成为必然趋势,更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带动经济及社会不断前行的必然选择。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互动融合势必会带动产业自身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从而实现我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攀升。两大产业互动融合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对其演进发展的研究是必要的,因此,本文在研究两大产业互动融合的基础上,对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进规律进行研究。本文基于演进发展的视角,在总结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发展现状和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产业关联、产业融合以及自组织等理论,结合两大产业的产业自身的特点,对其演化规律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进发展,通过对两大产业演进条件和演进过程的研究,揭示出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进影响因素;其次,基于两大产业演进分析,构建了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化模型,并通过仿真验证了互动融合演进的自组织过程,进而揭示出两大产业互动融合演进趋势并归纳出两大产业互动融合演进特征;最后对黑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发展实证研究,针对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现状,提出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进发展策略。本文的研究,深化了两大产业互动融合演进发展的理论认识,丰富了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发展的理论,为进一步研究两大产业的演进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global value chain,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trend and the strong policy support of the country make the economy warmer, and promote the interactive integration of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the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as an inevitable trend. It is also an inevitable choice to promot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industry and promote economic and social progress. The interactive integration of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and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will certainly lead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itself and regional economy. So as to realize the climbing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in the global value chain, the interaction and integration of the two industries has become the hot spot of domestic scholars, so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interaction and convergence of the two industrie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volution law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relevant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the interactive integration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the author applies the theories of industrial association, industrial convergence and self-organization, and comb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industries. The evolution law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is analyzed.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evolution conditions and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two major industrie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and analyzes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Secondl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two major industries, the interactive integration evolution model of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the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is constructed. The self-organizing process of the interactive fusion evolution is verified by simulation, and the evolution trend of the two industries' interactive convergence is revealed and th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industries' interactive convergence are summed up. Finally,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and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iming a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teractive integration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interactive integration evolution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is put forward. The research in this paper deepens the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of 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active integration evolution of the two major industries. It enriches the theory of the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and provid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wo major industries.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719;F4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明英;王永章;;浅析新时期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2 启明;百亿元托起“制造业信息化工程”[J];电子商务世界;2002年09期

3 周喜安;大力培育和振兴我国制造业[J];宏观经济研究;2003年09期

4 于平;我国制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纵横;2003年09期

5 俞国生;做好上海制造业的战略升级调研工作[J];上海工业;2003年04期

6 王战 ,王成焘 ,郭重庆 ,姚振强;专家学者谈上海制造业战略升级[J];上海工业;2003年05期

7 ;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向纵深发展[J];机电工程;2003年02期

8 舒萍;发达国家传统制造业产业再造的路径研究[J];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9 魏强,魏星,李全兴;北京制造业科技综合能力评价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10 许晓雄;广东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分析和对策研究[J];机电工程技术;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汉川;郭巍;;国内外先进制造业界定研究与评述[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2 刘海燕;;振兴现代制造业是首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方茜;;四川省制造业产业竞争力量化分析[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4 阎质杰;徐敏捷;陈岩;;要围绕建设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的目标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5 王晓芳;;现代制造业是北京奥运景气后经济新的增长点[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7[C];2007年

6 王守信;韩丹;;山西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路径研究[A];创新装备技术 给力地方经济——第三届全国地方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3年

7 胡昱;;基于自主创新的制造业产业升级机理分析[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8 刘倩;杜庆治;杨秋萍;;信息技术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应用[A];云南省机械工程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荣宏庆;;世界经济一体化与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10 刁绍长;张春英;房延辉;李方喜;李怀东;陈第尊;李国诗;刘士凯;张军;薛巍;;关于我省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对策研究[A];辽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研究报告: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8年重大招标课题研究成果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仲良 赵弘;北京制造业要占据产业链高端[N];北京日报;2004年

2 主持人:本报记者 沈耘;亡羊补牢犹未晚 振兴装备制造业正逢时[N];中国工业报;2005年

3 李寿生(国家经贸委综合司副司长);新世纪我国制造业之路将如何铺设[N];中国企业报;2001年

4 主持人:冷德熙;关注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现状 问题与对策[N];科技日报;2003年

5 丛笙 董筱宇;甘肃广州提出装备制造业发展重点[N];中国工业报;2006年

6 刘恩良;做好人才建设工作 振兴装备制造业[N];甘肃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初霞;整合资源合理规划装备制造业布局[N];哈尔滨日报;2006年

8 郭重庆(作者系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生产性服务业:中国制造业能级提升的契机[N];机电商报;2006年

9 市委政研室课题组;着力培育特色装备制造业[N];酒泉日报;2007年

10 记者 唐成选;我省绘就“十一五”装备制造业发展蓝图[N];辽宁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申亮;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经济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戚宇;装备制造业配套能力评价方法及应用[D];东北大学;2013年

3 杨屏;文化创意对制造业影响的机理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5年

4 张丽娜;中国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撤离的就业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5 张侃;基于金融发展的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6 李慧燕;中国制造业工序分工地位提升路径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4年

7 刘相锋;环境与资源双重约束下的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8 李森;辽宁省制造业循环经济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9 于娇;产业集聚对制造业企业生存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10 孙汉杰;东北地区制造业升级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和林;延边州和韩国部分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带动作用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2 王武凤;基于投入产出表的中、美、日、德装备制造业产业关联比较分析[D];辽宁大学;2015年

3 陈阳;基于双重特征的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4 顾加同;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度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5 王雪青;基于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总部分布的竞争力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6 李慧;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绩效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7 刘明朝;山东省制造业结构演进及效益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8 赵媛;青岛市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9 郭腾飞;浙江省制造业服务化程度与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10 马长沙;广东制造业工资与劳动生产率关系研究[D];广东财经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886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16886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2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