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中国与越南水果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18-04-27 23:50

  本文选题:中国 + 越南 ; 参考:《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产业内贸易已经成为该领域重要的话题,围绕该话题学者们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目前,从我国的研究状况看,产业内贸易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已经比较普遍。但是多数农业经济学者对农产品种类的划分都显得过于简单,而使用加总的数据可能会夸大产业内贸易水平,无法掌握产业内贸易的本质。基于此,本文选择中国和越南的水果产业作为研究对象,利用HS6位码对水果产业进行细分,系统地研究两国在水果上的产业内贸易情况,并剖析影响两国水果产业内贸易的因素。这对于理解产业内贸易的本质,把握中国与越南水果贸易的情况,为中国的水果贸易提供政策建议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以往产业内贸易的相关研究尤其是农业产业内贸易的文章进行梳理,整理出从不同角度衡量产业内贸易水平的计算方法。在对中越两国贸易状况和水果贸易状况简单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三类测量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指数——GL指数、MIIT指数、GHM指数,全面分析中越两国水果产业内贸易的情况,并就加总数据和细分数据计算结果的差异展开讨论。不同于以往的研究,本文所说的水果是包括鲜冷冻水果、水果汁、水果罐头和其他加工水果在内的广义水果。分析发现,利用汇总数据,得到了中越两国在水果贸易上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表现为GL指数反映出两国水果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和MIIT指数反映出两国水果贸易额增长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而实质上中越两国真正进行产业内贸易的细分品种并不多,且仍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对于这些细分的品种,计算得到的GL指数并不高,同时MIIT指数反映的结论也与加总数据的计算结果相反。因此汇总数据和细分数据所得到的结论是存在很大差异的,这要求学者们在进行产业内贸易测算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对概念的界定。文章着重分析了对细分品种指数测算的结果,发现季节性短缺是造成两国水果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因素。对于中越两国在水果产业内贸易上出现的特点,本文提出我国应利用中越两国资源互补性加强农业合作,同时应当加快水果种植结构调整,促进水果产业内贸易尤其是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erfec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intra-industry trad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opic in this field. At present, the application of intra-industry trade in the field of agriculture is quite commo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research situation in our country. However, the classific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by most agricultural economists is too simple, and the use of total data may exaggerate the level of intra-industry trade and fail to grasp the nature of intra-industry trade.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chooses the fruit industry of China and Vietnam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es the HS6 bit code to subdivide the fruit industry, and systematically studies the intra-industry trade situation of the two countries on the fruit. It also analyzes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intra-industry tra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understand the essence of intra-industry trade, to grasp the situation of fruit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Vietnam, and to provide policy advice for China's fruit trade. In this paper, the previous intra-industry trade related research, especially agricultural intra-industry trade, sorting out from different angles to measure the level of intra-industry trade calculation methods. On the basis of a simple analysis of the trade situation of China and Vietnam and the status of fruit trade, three types of indices, GL index and MIIT index and GHM index, are selected to measure the level of intra-industry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Vietnam, and the situation of intra-industry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Vietnam is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otal data and the subdivision data is discussed. Different from previous studies, the fruits in this paper are generalized fruits including fresh frozen fruits, fruit juices, canned fruits and other processed fruits. It is found that the intra-industry trade level between China and Vietnam in fruit trade is relatively high by using the aggregate data. The GL index reflects that the fruit tra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s mainly intra-industry trade and the MIIT index reflects that the growth of the two countries' fruit trade volume is dominated by intra-industry trade. In fact, there are not many subdivisions of intra-industry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Vietnam, and they still focus on inter-industry trade. For these subdivision varieties, the GL index obtained by calculation is not high, and the conclusion of MIIT index is opposite to that of the aggregate data. Therefore, the conclusion of aggregate data and subdivision data is very different, which requires scholar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definition of the concept in the process of intra-industry trade measurement. This paper emphatically analyzes the results of calculating the index of subdivision varieties, and finds that seasonal shortag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intra-industry tra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With regard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ra-industry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Vietnam,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China should make use of the complementarity of resources between China and Vietnam to strengthen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speed up the adjustment of fruit planting structur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tra-industry trade, especially horizontal intra-industry trade.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75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俊;产业内贸易指标及其优化[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 翟卉;;对发展我国产业内贸易的思考[J];理论导报;2000年02期

3 高运胜;对中国产业内贸易状况的分析和建议[J];中原工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李俊;产业内贸易及其在我国的实践[J];国际经贸探索;2003年01期

5 苑涛;欧洲国家产业内贸易分析[J];欧洲研究;2003年05期

6 郑理明,王雷;关于中国产业内贸易的研究[J];企业经济;2003年08期

7 李俊;产业内贸易及其在广东的实践[J];学术研究;2003年09期

8 祝欣;我国产业内贸易问题的现状与展望[J];湖北社会科学;2003年10期

9 陈秋云,陈望春;两种产业内贸易模式的实证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10 李海平;产业内贸易理论与我国产业内贸易现状分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石高超;朱瑞祥;田志宏;;我国农机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研究[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杨婧;兰勇;周发明;;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经济效应实证研究[A];《两型社会建设与湖南管理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陈汉林;郑云;;中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发展状况的实证研究[A];国际服务贸易评论(总第6辑)[C];2012年

4 廖翼;兰勇;;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实证研究[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刘正良;秦兴方;;江苏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与竞争力提升[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娟;;中国-东盟国家产业内贸易发展趋势及动因分析[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7 李世杰;李凯;梅丽;;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实证研究[A];建设东北亚和谐国际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张曙霄;;关于中国对外贸易模式及其结构问题的探讨[A];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0次会议论文集(第四册)[C];2006年

9 吕国钧;;全球化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制造业的转移和重组[A];经济学(季刊)第5卷第2期(总第20期)[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民;广西应探求产业内贸易之路[N];广西日报;2005年

2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易然;电子通信设备产业内贸易因素分析[N];国际商报;2009年

3 杨民;与东盟有广阔合作空间 广西应探求产业内贸易之路[N];证券日报;2005年

4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授 官锡强;深化广西与东盟产业内贸易实现产业优化升级[N];广西日报;2011年

5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潘文卿;中国农业竞争优势大盘点[N];中国信息报;2000年

6 ;贸易模式与中国文化产业的取向[N];中国文化报;2003年

7 潘文卿(作者单位: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农业发展要实施比较优势[N];亚太经济时报;2002年

8 李玉举;澳大利亚:理想的贸易伙伴[N];国际商报;2004年

9 陈峰;建立大企业间战略联盟[N];民营经济报;2005年

10 姚海天;变动的“雁行”:中日经济再定位[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征;从产业间贸易到产业内贸易:演进机制分析与中国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2 王鹏;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宁国玉;中国产业内贸易的经济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4 章丽群;中美制成品产业内贸易与利益分配[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5 李季;中国与日、韩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林琳;产业内贸易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王虎;产业内贸易结构模式、分类体系对应及产品差异性的界定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8 吴学君;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及效应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高伟;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10 孙骏;闽台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厉江;中日韩三国之间产业内贸易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2 王丹;辽宁省与韩国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8年

3 吴君;中国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田菲;中美产业内贸易发展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5 刘文涛;山东省产业内贸易水平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丛培飞;中美汽车零部件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9年

7 张伟静;苏浙粤三省产业内贸易比较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8 黄蓉;中美高技术产业内贸易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9 邹雯;中欧产业内贸易研究:1999-2006[D];山东大学;2009年

10 周颖;中国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现状与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128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18128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8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