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国投入产出模型的中国进出口隐含能源的测算与分析
本文关键词: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内涵CO_2排放——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法的测算及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浙江大学》 2015年
基于多国投入产出模型的中国进出口隐含能源的测算与分析
金国锋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在商品跨国流动的背后是能源与资源的国际转移。中国巨大的贸易顺差背后存在的能源流动状况,值得我们认真地计算与分析。本文基于多国投入产出模型,将世界投入产出表中中国的贸易伙伴按生产力水平和资源禀赋状况合并为5大经济体,然后分别计算出中国以及各个经济体的产出完全能耗强度,并在此基础上测算分析中国进出口隐含能源数量。研究结果如下: 2001—2011年中国一直是隐含能源净出口国,净出口隐含能源占国内总能耗的比重在2001-2007年间不断增加,2007年达21.24%。中国国内产出加权完全能耗强度高于美日欧等贸易伙伴是导致中国隐含能源大量净出口最主要的原因。 中国隐含能源主要出口到美加澳、欧盟,出口到新兴经济体的隐含能源增长很快;中国隐含能源进口主要来自日韩台;美加澳和欧盟是中国隐含能源主要的净出口地。 中国出口增加值完全能耗强度要远高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从国际贸易中获利的能耗成本很高。主要原因是:中国产出完全能耗强度高,并且单位产出的中间投入高,增加值较少。通过结构分解法得出:在影响出口增加值完全能耗强度变动的各个因素中,产出直接能耗强度的贡献最大。出口增加值完全能耗强度的下降,主要是由于产出直接能耗强度的下降引起的。单位产出直接增加值,里昂惕夫逆矩阵,出口结构都不同程度地引起出口增加值完全能耗强度的上升,但上升幅度较小 中国参与国际贸易有利于降低国内能耗。2011年中国在净出口2947.37亿美元的情况下,净避免国内3000多万吨标准煤的能耗量。这主要是由中国的进出口结构导致的:净出口行业能耗水平较低,而净进口行业能耗水平较高。 出口加权完全能耗强度反映了一国出口能耗水平的高低。利用1995—2011年的数据对出口加权完全能耗强度和其影响因素进行协整分析,结果证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第三产业比重和单位产出研发经费投入的提高有利于降低出口加权完全能耗强度;百万元产值劳动量的下降有利于降低出口加权完全能耗强度。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752.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平;;中国对外贸易产生的CO_2排放区位转移分析[J];地理学报;2009年02期
2 刘幸菡,吴国蔚;虚拟水贸易在我国农产品贸易中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09期
3 王娜;张瑾;王震;陈向东;;基于能源消耗的我国国际贸易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7年08期
4 余燕春;王婧;;基于能值分析的中国进出口贸易生态利益评价[J];国际贸易问题;2010年08期
5 沈利生;;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变化不利于节能降耗[J];管理世界;2007年10期
6 沈利生;唐志;;对外贸易对我国污染排放的影响——以二氧化硫排放为例[J];管理世界;2008年06期
7 方芳;徐化愚;;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内涵CO_2排放——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法的测算及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3年09期
8 廖泽芳;宁凌;;中国的全球价值链地位考察——基于附加值贸易视角[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9 尹显萍;霍达;唐黎;;中日商品贸易中内涵能源的分析及其政策含义[J];世界经济研究;2010年07期
10 刘红梅;王克强;刘静;;虚拟水贸易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经纬;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立青;李洪香;;虚拟水与我国粮食贸易结构优化[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6期
2 韩宇平;雷宏军;潘红卫;王富强;;农产品虚拟水含量计算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3 景欣;;基于虚拟水视角的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转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1期
4 邹君;杨玉蓉;毛德华;;虚拟水战略优势度及其评价[J];冰川冻土;2009年03期
5 张晓颖;刘小峰;;工业增加值与废水排放量之间的关系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11期
6 和夏冰;张宏伟;王媛;马水英;;基于投入产出法的中国虚拟水国际贸易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03期
7 冯哲;;我国2007年对外贸易对能源消耗的测算[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蔡燕;王会肖;王红瑞;王海龙;;黄河流域水足迹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Z1期
9 李春华;李宁;史培军;;我国粮食安全模式探析[J];商业研究;2006年20期
10 晋盛武;王圣芳;;贸易与环境质量: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旭;王英;;国际贸易中隐含碳测量方法研究综述[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黄媛虹;沈可挺;;碳关税争端及其对中国工业品出口的影响分析[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3 徐振辞;苗慧英;;虚拟水理论与河北省虚拟水战略分析[A];“科学发展观与沿海经济”高层论坛暨省专家献策服务团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7年
4 史贤华;徐明辉;;中国中部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及路径选择[A];第四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闫云凤;杨来科;;中国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以CO_2排放为例[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6 裴建锁;;贸易增长、国际生产分割与CO_2排放核算:产业vs.产品[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7 黄媛虹;沈可挺;;基于CGE模型的碳关税对中国工业品出口影响评估[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8 郑志国;;低碳经济:一个非科学概念[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规律[C];2010年
9 纪玉山;赵洪亮;;中国在国际碳博弈中的立场解析[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规律[C];2010年
10 张旺;潘雪华;;大都市区贸易隐含碳的测算及其失衡度分析——以北京为例[A];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2年专刊(一)[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君;湖南生态水资源系统脆弱性评价及其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闫云凤;中国对外贸易的隐含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游伟民;自由贸易与环境污染:理论分析与中国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董敏杰;环境规制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5 高大伟;国际贸易技术溢出对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6 周明磊;我国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相关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刘朝;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Quadri-Carbon模型构建与情景模拟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8 杨青龙;国际贸易中的全成本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9 纪明;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碳博弈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黄建;煤炭清单与减排政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刚;基于虚拟水理论的绿洲灌区农作制优化[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2 林艳真;我国纺织贸易与环境冲突及协调路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熊雯;中国工业品出口结构低碳转型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王伟佳;无锡市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实证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5 米倩倩;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的河北省能源消费结构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0年
6 郅西娟;低碳经济下的财政政策分析[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7 汪滢;开放经济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李洪香;虚拟水与我国粮食贸易结构优化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9 宋文飞;我国区域能源效率及其空间收敛性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10 李铄;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碳排放与贸易结构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小虎;专业市场集群的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4年02期
2 陈红敏;;中国出口贸易中隐含能变化的影响因素——基于结构分解分析的研究[J];财贸研究;2009年03期
3 许统生;薛智韵;;制造业出口碳排放:总量、结构、要素分解[J];财贸研究;2011年02期
4 许振宇;贺建林;;国民财富的积累与流失:基于能值视角的探讨[J];当代经济科学;2007年03期
5 王礼茂,郎一环;中国资源安全研究的进展及问题[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4期
6 张雷;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J];地理学报;2003年04期
7 刘燕华;葛全胜;何凡能;程邦波;;应对国际CO_2减排压力的途径及我国减排潜力分析[J];地理学报;2008年07期
8 张晓平;;中国对外贸易产生的CO_2排放区位转移分析[J];地理学报;2009年02期
9 杨开忠,杨咏,陈洁;生态足迹分析理论与方法[J];地球科学进展;2000年06期
10 周志田;杨多贵;;虚拟能——解析中国能源消费超常规增长的新视角[J];地球科学进展;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锡康;;投入占用产出分析[A];企业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199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杨;;基于投入产出技术的北京市完全能耗结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年32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金国锋;基于多国投入产出模型的中国进出口隐含能源的测算与分析[D];浙江大学;2015年
相关机构
>浙江大学
相关作者
>金国锋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内涵CO_2排放——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法的测算及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05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240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