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基于区块链信任机制的互联网金融风险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18 12:07
【摘要】:本文从信任和区块链信任机制角度,以P2P网络借贷违约风险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信贷交易中违约风险根源、本质及防范方法进行研究。研究过程基于三个事实:一是区块链信任机制可减少对信用中介的依赖,实现金融交易双方直接信任。具体是指金融交易无需经过中心化机构信用背书就能构建点间互信、完成对等交易。二是P2P网络借贷是典型的直接金融模式,在国家要求网络借贷机构不担保、不兜底、不垫付的政策背景下,各相关方对直接信任和直接可信的交易基础则倍加渴望。在P2P网络借贷机构满足经营合规、对等交易的假设前提下,违约风险不仅源于借款者信用问题,也被信任问题左右。借款者信用水平低依然是行业最大短板,除增强风险控制技术外,短期内无法以改变平均信用水平来降低违约风险;从交易过程看,出借者直接信任程度影响交易规模,出借者直接信任合理性影响违约风险发生概率。三是信息披露与共享机制存在功能缺陷。本文利用人人贷2015-2017年微观数据和投资者线上调查数据,分别检验了信息披露和信息共享机制对建立直接信任、化解违约风险的效果,揭示了两种机制的不足,考察了区块链信任机制在网络借贷中的应用。研究发现:第一,信息披露制度可分为网络信息披露技术、披露信息的经济学含义、披露信息的真实性三方面,分别通过减少搜寻成本、揭露借款者违约风险特征和降低信息不对称完成直接信任。不足的是,出借者在信息披露制度下存在错误信任从而引起违约风险。实证模型回归结果表明,出借方对平台披露信息真实性和风险信息反映的借款者还款能力过于乐观,存在信任右偏。说明信息披露制度功能局限性显著。第二,信息共享机制对借款者形成鼓励履约行为、惩罚违约行为的激励,使直接信任得到强化,金融供给获得增加,提升了建立直接信任的效率。信息共享的局限性在于不能普遍提高出借方直接信任水平,直接信任变化不仅与信息共享程度有关,也和个体特征、参与经历有关,没有相关经历的出借方不易改变信任预期。第三,区块链信任机制通过多方共识可改善信息真实性,通过分布式记账打通信息流通,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与共享。基于区块链信任机制构建智能合约,通过优化交易透明度和违约成本将有效降低违约风险,实现无信任的金融交易。本文从信任的角度解释了P2P网络借贷违约风险形成原因,检验了信息披露和信息共享机制建立直接信任、减少违约风险的效果,分析了区块链信任机制在点对点信贷交易中的应用,对推进我国P2P网络借贷健康发展,提高普惠金融服务能力,优化金融结构,缓解中小微企业和个人投融资问题具有启示意义。
【图文】:

数据库结构,类型,区块


Blockchain)和联盟链(Consortium Blockchain)。公有链是全世界参与维护的,不受任何个体或组织控制、完全分布式的区块链;私人使用,数据的读取与写入有严格权限管理,信息访问可以对具有放,,但信息写入只有私有链拥有者才有权限,私有链中心化程度节点共识即可进行信息处理;联盟链是介于公有链和私有链之间的链,开放和去中心化程度低于公有链,高于私有链,由确定的参与和维护,共识机制作用于参与节点,系统提供对外开放的程序接口点对区块链信息进行访问。Pilkington(2016)认为公有链和私有链陷,联盟链是未来发展趋势[2]。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化权威机构将会失去对区块链应用的控制和治理能力,因此,未来如何应对区块链技术监管问题以及如何规范化新兴的去中心化 &Filippi,2015)[3]。

基于区块链信任机制的互联网金融风险研究


直接信任与间接信任
【学位授予单位】:济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724.6;F83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锦虹;;基于逆向选择的互联网金融P2P模式风险防范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5年05期

2 廖理;吉霖;张伟强;;借贷市场能准确识别学历的价值吗?——来自P2P平台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15年03期

3 孙国茂;;互联网金融:本质、现状与趋势[J];理论学刊;2015年03期

4 陈秀梅;;论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J];宏观经济研究;2014年10期

5 郑联盛;;中国互联网金融:模式、影响、本质与风险[J];国际经济评论;2014年05期

6 谈超;王冀宁;孙本芝;;P2P网络借贷平台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研究[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4年05期

7 洪娟;曹彬;李鑫;;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特殊性及其监管策略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09期

8 廖理;李梦然;王正位;;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地域歧视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4年05期

9 王会娟;廖理;;中国P2P网络借贷平台信用认证机制研究——来自“人人贷”的经验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04期

10 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年1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孙国茂;;区块链技术的本质特征及在证券业的应用[N];上海证券报;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蒋文婷;信任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2 陈子婧;信任与经济发展:中国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886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25886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f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