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背景下P2P网络借贷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互联网金融背景下P2P网络借贷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P2P网络借贷是一种依托于互联网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新型金融创新。世界上第一家P2P网络借贷公司为英国的Zopa公司,成立于2005年,其后迅速在世界范围内传遍开来。典型代表有美国的Prosper公司与Lending Club公司。而国内的P2P网络借贷平台最早出现于2007年,近年来P2P网络借贷平台发展迅猛,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典型的代表有拍拍贷公司与宜人贷公司。P2P网络借贷在成立之初就意在解决中小企业及个人的投融资问题,然而,近年来我们可以看到世界范围内的P2P网络借贷平台都出现了一个发展瓶颈,即网络借贷平台借款成功率低、借款成本高的难题。针对此问题,本文首先通过理论与现实状况进行研究分析,得出P2P网络借贷模式对解决我国小微企业及个人融资难问题的适用性。进而通过收集拍拍贷的实际交易数据,运用Logit二元回归模型与多元回归模型分别分析P2P网络借贷借款成功率与借款成本的影响因素,得出借款人年龄、借入信用分值、借出信用分值与贷款人人数同借款成功率呈正相关;历史流标次数、借款利率、借款金额、借款期限与借款成功率呈负相关;借入信用分值、借款期限对借款成本有正向的影响;借款人年龄、历史成功借款次数、历史流标次数、借出信用分值对借款成本有负向影响。最后,根据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为发挥P2P网络借贷在小微企业融资中的积极作用,本文将针对借款人、P2P网络借贷平台、政府监管部门提出相应的理论建议。
【关键词】:P2P网络借贷 信息不对称 借款成功率 借款成本 影响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724.6;F832.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1 绪论7-16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7-8
- 1.1.1 选题背景与问题的提出7-8
- 1.1.2 选题意义8
- 1.2 文献综述8-13
- 1.2.1 P2P网络借贷运行模式研究8-9
- 1.2.2 P2P网络借贷行为研究9-11
- 1.2.3 P2P网络借贷监管及风险防范研究11-13
- 1.3 研究内容与总体框架13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3-14
- 1.4.1 研究方法13-14
- 1.4.2 技术路线14
- 1.5 创新之处14-16
- 2 P2P网络借贷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16-19
- 2.1 相关概念界定16-17
- 2.1.1 互联网金融16
- 2.1.2 P2P网络借贷16-17
- 2.2 理论基础17-19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17
- 2.2.2 长尾理论17-18
- 2.2.3 羊群行为理论18-19
- 3 我国P2P网络借贷市场的需求分析19-22
- 3.1 我国小额贷款需求现状19
- 3.2 我国个体居民投融资需求19-20
- 3.3 我国小额贷款的需求特征20-22
- 4 数据统计与模型设计22-29
- 4.1 数据统计22-26
- 4.1.1 数据的来源22
- 4.1.2 变量的选取22-24
- 4.1.3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24-26
- 4.2 模型设计26-29
- 4.2.1 借款成功率的影响因素的相关假设27
- 4.2.2 借款利率的影响因素相关假设27-29
- 5 P2P网络借贷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29-38
- 5.1 借款成功率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29-34
- 5.1.1 二元Logit回归模型简介29-30
- 5.1.2 回归结果分析30-33
- 5.1.3 期望预测与假设验证结果33-34
- 5.2 借款利率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34-38
- 5.2.1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34
- 5.2.2 回归结果分析34-37
- 5.2.3 假设验证结果37-38
- 6 结论与政策建议38-42
- 6.1 主要结论38-39
- 6.2 政策建议39-42
- 6.2.1 关于贷款人与借款人在P2P网贷市场投融资策略建议39
- 6.2.2 关于完善P2P网络借贷平台运行机制建议39-41
- 6.2.3 关于完善P2P网络借贷监管机制建议41-42
- 参考文献42-46
- 致谢46-47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世浩;;精准广告 再造P2P时代网络盈利新模式[J];中国广告;2006年10期
2 叶青;;P2P商业模式发展道路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8年13期
3 解亚萍;;P2P的大规模在线游戏结构设计[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4 罗东;;小额信贷“P2P”[J];21世纪商业评论;2011年12期
5 倪月娟;;我国P2P小额网络信贷研究[J];现代商业;2013年27期
6 魏李良;;P2P网络信贷行业的规范发展[J];北方经济;2013年13期
7 ;P2P无线东京大登陆[J];网际商务;2001年07期
8 田东升;;P2P网络信贷危机四伏[J];新产经;2013年02期
9 张志强;;当前我国P2P信贷现状及发展对策[J];华北金融;2013年07期
10 樊融杰;;P2P入侵外汇交易[J];英才;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达;王涛;郑为东;杨柳;;浅析P2P网络存储[A];广西计算机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梁达;王涛;郑为东;杨柳;;浅析P2P网络存储[A];广西计算机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徐向阳;吴晓峰;;P2P网络中证书库系统的研究与设计[A];2008'中国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论坛论文集(二)[C];2008年
4 蔡瑞媛;温小霓;;现代信用借贷的创新模式:P2P网络借贷平台[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5 李钧;王新;;P2P存储网络中的冗余维持[A];第15届全国信息存储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赵靖;邓倩妮;;Segment Storage System:基于P2P的网络存储服务(英文)[A];2006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三)[C];2006年
7 李红玉;覃海生;;P2P资源搜索算法概述[A];广西计算机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晓玲;钟诚;李智;李锦;张尊国;;基于反馈选择的P2P网络搜索算法[A];2007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9 汤克明;王创伟;陈];;P2P模拟器的比较研究[A];2008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10 王伟;戴跃发;石东海;;P2P网络安全体系结构[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六届信息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游寰臻;传统银行竞相涉水P2P网贷 野蛮疯长亟需监管跟进[N];通信信息报;2013年
2 记者 朱雪利;大鳄和小鱼共存的P2P[N];杭州日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任晓;“国家队”P2P网贷评价体系发布[N];中国证券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曾颂;广州立根再贷款公司酝酿P2P 拓宽小贷再融资渠道[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
5 新新贷副总裁 陈志飞;P2P网贷应尊重金融逻辑[N];农村金融时报;2013年
6 记者 高谈;P2P投资者连踩四雷 200多万被套[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张敏捷;银行涉水网贷 P2P迎来“正规军”[N];海峡财经导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王润珠;多家银行摩拳擦掌筹备P2P[N];民营经济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松壑;P2P网贷陷“链式危机” 投资者维权进退迷茫[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10 新金融记者 袁诚 实习生 张梦龙;P2P“非法集资”第一案追踪[N];新金融观察;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梦然;P2P网络借贷投资者的信息识别与行为偏差[D];清华大学;2014年
2 刘绘;我国P2P网络借贷的风险与监管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3 刘姗姗;基于P2P的大规模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设计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4 张冶江;主动P2P蠕虫的检测与防御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曹旭斌;P2P在线借贷平台社会资本测量及作用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6 杨磊;针对P2P节点不合作行为的信任与激励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7 王卫东;单源P2P组播的系统安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万校基;网络借贷(P2P)平台的成长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9 刘孝男;移动P2P网络中基于方向搜索算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王向辉;P2P网络拓扑结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盼;我国商业银行发展P2P的动因及策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2 候亚美;我国P2P网络借贷发展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3 刘琦;P2P下载技术在网络应用中侵权问题的刑法评价[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李梦桥;P2P网络借贷风险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5 余嘉敏;网络借贷(P2P)平台的量化监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6 王飞;P2P网络借贷的法律风险及防范[D];辽宁大学;2015年
7 颜宝成;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防范法律对策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5年
8 冯泽敏;中国P2P网络借贷信用风险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9 李季;P2P网络借贷中第三方信任对借款成功率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10 艾丽淑;国内P2P网络借贷逾期率影响因素研究与社区网络构建建议[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互联网金融背景下P2P网络借贷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95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259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