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互动的科技服务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719;F124.3
【图文】:
[5]。张清正(2016)认为科技服务业主要以现代科技知识、先进技术手段和方法为工具,其 科技 二字体现在服务对象与服务手段的科技性[6]。我国政府政策文件中对于 科技服务业 的界定进行较具体的阐述出现在 2014 年颁布的《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围绕创新全链条聚焦于发展 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等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 ,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营造积极的服务支撑。结合学界认知和政策文件官方提法,本文将科技服务业概括为:科技服务业主要服务领域对应于技术创新链中 R&D、小试、中试、产品化等重要环节,通过科技创新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协调配合、各种资源的集成运用和系统的高效率运转,构筑研究开发→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等有力的科技服务业支撑体系。当中细化的专业化的服务包括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科技咨询等综合科技服务业,衍生出相关的新业态包括众包、虚拟实验室、网络终端交易、众筹、第三代孵化等新兴模式。
2.2.2 竞争与合作机制下的协同创新产业集群内部包含大量同质化的产品生产商,它们之间存在着无可避免的竞争,特认为产业集群内激发出良性竞争是创新的催化剂,能保持集群组织系统的活力并且集群的生产活动提供更具参考意义的模仿对象。出于减少竞争障碍夺得先机以及占领多市场份额的需要,在竞争过程中先进企业为保持竞争优势会为创新投入更多,而后企业则从模仿出发迅速发展,通过拉拨效应而带动自身创新能力。集群内某先进企业创新产出及成果产业化转化后,会通过竞争格局将竞争压力传导给相关企业,推动它为满足新产品的生产要求而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整个产业集群也在这种互动下不断进创新。而产业集群内部企业间的合作机制是集群创新的另一重要推动力。近年来集群企之间开展的合作创新已频繁被国内外研究学者提及,合作创新是集群中创新活动开展一种重要形式,而企业间的合作形式较为丰富,可以从产业链分工、资源配置、知识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仕贵;;黔西南州推动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19年03期
2 ;我市一季度科技服务业总收入27267万元[J];泰州科技;2009年05期
3 ;泰州市三项目入围省科技服务业建设计划[J];泰州科技;2008年11期
4 鲁媛欣;;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河南省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研究[J];创新科技;2018年11期
5 李文川;胡雅文;高思源;;基于“互动—耦合—支撑”视角的科技服务业发展机理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8年12期
6 周柯;靳欣;;我国科技服务业链式化与生态化耦合发展研究[J];中州学刊;2019年01期
7 刘嘉楠;陈刚;张妮;江洋;;湖北省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8年12期
8 何枭吟;陈天一;;河南省科技服务业发展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9年01期
9 忻红;卜从哲;;“互联网+”背景下京津冀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9年08期
10 王健伟;;新时代背景下河北省科技服务业发展路径研究[J];智库时代;2019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忻红;卜从哲;;京津冀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实证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8年
2 李毅;;“团体标准”舆情与政策供给的大数据分析——兼论广东科技服务业团体标准发展策略[A];团体标准研究与实践论文集(三)[C];2018年
3 陈晖;;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 促进众创空间健康发展[A];第十二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6年
4 ;国务院部署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A];中国经济月报 2015年第1期[C];2015年
5 郭铁成;;《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学习体会[A];第四届中国服务贸易年会报告集[C];2014年
6 张胜;郭英远;;基于政策地图的科技服务业发展政策设计研究[A];科技进步与体制改革暨《科技进步与对策》创刊30周年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4年
7 王吉发;陈航;;辽宁省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对策研究[A];第十二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管社科)[C];2015年
8 杨勇;李江帆;王利文;雷比璐;邓杜廉;;发展科技服务业 推进生产服务业发展——台湾新竹科技园科技服务调研[A];市场经济与增长质量——2013年岭南经济论坛暨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温树新;;北京市将打造科技服务龙头企业[A];对接京津--战略实施 协同融合论文集[C];2019年
10 傅为忠;杨晓娟;;基于改进熵值-耦合协调度模型的装备制造业与科技服务业融合发展研究[A];第十四届(2019)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1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赋兴;首都科技服务业协会成立[N];科学时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朱汉斌 通讯员 傅博;新起点 新高度 新征程[N];科学时报;2011年
3 记者 曹智;打造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高地[N];河北日报;2019年
4 记者 张怀琛;2020年全省科技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000亿元[N];河北日报;2019年
5 本报记者 王晶晶;借力京津 加快发展河北科技服务业[N];中国经济时报;2018年
6 记者 赵晓慧;我省将建设20个高质量科技服务集聚区[N];河北经济日报;2019年
7 记者 李彦水;培育壮大科技服务业[N];石家庄日报;2019年
8 本报记者 于鸿 通讯员 郝梓辰;高精尖产业助力我市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N];承德日报;2019年
9 付连英;北京朝阳科技服务业国际化特征明显[N];国际商报;2019年
10 景迪;高新区全方位推动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N];承德日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齐芮;科技服务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2 张馨;武汉市技术先进型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子、创新能力和创新网络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3 孟庆敏;科技服务业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知识转移研究[D];江苏大学;2012年
4 韩冰;中国科技服务业集聚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庭栋;科技服务业集聚对制造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年
2 李倩;科技服务业集聚对工业升级的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年
3 梁咏琪;基于产业互动的科技服务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4 郭德;东莞市农业科技服务业发展研究[D];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8年
5 刘洋;河南省科技服务业体系构建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6 乐媛;面向企业的科技服务场景本体研究[D];河北大学;2019年
7 刘竞达;科技服务业区域非均衡发展及影响因素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9年
8 王亚坤;我国科技服务业集聚效应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9 卜从哲;京津冀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9年
10 王晶欣;科技服务业集聚与区域创新能力发展的耦合作用机理及协同运行机制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190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2719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