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全球价值链对中国制造业贸易收益的影响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424;F752.6
【图文】:
图 1.1 文章内容、思路及研究方法4 创新与不足.1 可能的创新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可能的创新和贡献有三:一是研究视角上,将全球链与贸易收益问题相结合,基于附加值贸易的视角进行研究。二是数据和方,利用 KPWW分析法与 OECD/WTO发布并于2016年更新后连续年份的 TiVA;以包含“再进口”部分的国内附加值率更加准确地衡量贸易收益,得出中口贸易对贸易利益的真实贡献水平;通过测算和比较中国制造业及各行业在各国中的排名,更加准确地考察中国制造业及各行业部门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度、分工地位及贸易收益,综合评价全球价值链中我国出口贸易的真实水平实证分析方面,将现有研究中贸易收益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汇总,在实证中剔除以保留影响力最为显著的变量;从总体规模、行业结构等层面对影响贸
而发达国家通常掌握核心技术、信息和营销渠道,其所投竞争力大、市场风险大且具有不可替代性。因而作为最大投跨国公司自然获取最大的贸易收益。 所示,微笑曲线可以形象地表现出价值链各参与环节所获得环节为中心点将产业链分开,可以总结为产品研发、制造加笑曲线朝上的两端一般是产品品牌、研发、设计和营销等资环节。这些环节处于价值链上游,产品附加值较高。而曲线制造等劳动密集型环节,处于价值链中下游,产品附加值低。
内生的技术进步则是最根本的原因。因此强调资本、边干边学及专业化分工等问题的研究。理论找出了经济的持续增长的源泉,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分重要的影响,对经济政策的制定也具有指导意义。经济理论是指在特定时期内,随着企业产量增加,单位成本下降认为规模经济有两种来源:一是个别企业充分利用资源高经营效率等带来的“内部规模经济”,二是多个企业通带来的“外部规模经济”。科斯的交易成本论从交易成效应。如图 2.1 所示,随着生产规模扩大,规模报酬依次三个阶段,形成一个“U”字型图像。只要企业将规模控享受规模带来的收益。可见比较优势使贸易分工产生方别分布结构,而规模经济则对这种分工进行了强化。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直;魏尚进;祝坤福;;总贸易核算法:官方贸易统计与全球价值链的度量[J];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09期
2 刘海云;毛海欧;;国家国际分工地位及其影响因素——基于“GVC地位指数”的实证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5年08期
3 黎峰;;全球价值链分工下的双边贸易收益核算:以中美贸易为例[J];南方经济;2015年08期
4 黎峰;;全球价值链分工下的双边贸易收益核算:以中日贸易为例[J];现代日本经济;2015年04期
5 黎峰;;全球生产网络下的国际分工地位与贸易收益——基于主要出口国家的行业数据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5年06期
6 康振宇;徐鹏;;全球价值链时代的中日贸易分析——基于增加值的视角[J];国际贸易问题;2015年04期
7 岑丽君;;中国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分工与贸易地位——基于TiVA数据与GVC指数的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5年01期
8 潘文卿;李跟强;;垂直专业化、贸易增加值与增加值贸易核算——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基于国家(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方法综述[J];经济学报;2014年04期
9 黎峰;;要素禀赋结构升级是否有利于贸易收益的提升?——基于中国的行业面板数据[J];世界经济研究;2014年08期
10 郑丹青;于津平;;中国出口贸易增加值的微观核算及影响因素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4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黎峰;全球价值链分工、出口产品结构及贸易收益[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刘琴;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6年
2 王芮;中国与东盟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对比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3 于华礼;全球价值链分工下我国贸易利益问题研究[D];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2015年
4 邱旭;价值链分工视角下我国直接贸易利益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4年
5 朱璐;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4年
6 杨细珍;产品内分工、中美贸易失衡与双边贸易利益[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717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2771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