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现金贷”的信用风险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8 13:21
【摘要】:现金贷是指无需抵押的小额信用贷款,作为消费金融领域的创新产品,它的出现是对消费金融市场的补充与完善,面向的客户大多是征信缺失的个人和中小型民营企业。截止2017年,我国现金贷用户数量达到3000万,人均年贷款额约2000元,现金贷行业体量大约为6000亿至1万亿。与传统的银行信贷不同,现金贷不需要线下递交材料而是所有审核由线上审批。但是由于现金贷行业拥有大量的长尾受众群体,并且征信模型仍不完善,使得多头借贷现象普遍,行业风控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如何提高风控能力、完善征信数据库,成为现金贷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现金贷信用风险为研究分析对象,从国内外对现金贷信用风险的研究入手,结合我国现金贷款平台的特色运作模式,探讨现金贷款信用风险的评估指标体系。通过构建逻辑线性回归模型,运用SPSS程序对P平台200个随机样本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生活城市级别与职业对借贷人是否违约的测算结果影响显著,借款金额与借款期限指标存在共线性,文化程度、职业以及月收入指标存在共线性,性别、婚姻指标对于违约概率影响并不显著。为此应构建更加完善的信用风险体系,落实互联网金融征信系统的建立,以实现现金贷行业的稳健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832.4;F724.6
【图文】:

现金,发展过程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逡逑第2章我国现金贷发展现状与商业模式分析逡逑我国现金贷的发展现状逡逑1我国现金贷行业规模逡逑年来居民消费行为及消费习惯发生巨大变化,伴随2014年电子商务爆发的契机,逡逑网金融逐步兴起,系列互联网小额贷款产品陆续出现,现金贷随之迅速发展。与逡逑贷、消费贷、P2P相比,现金贷兴起相对较晚。中国现金贷行业的诞生真正开始于逡逑年,并在过去三年中呈现出井喷式增长状态。国内典型现金贷形式为:用户通过简逡逑加线上申请,经过快速系统审核便申请到可提现的贷款。此外,现金贷客户是在逡逑融上无法得到贷款的群体,他们对高利率不敏感。快速、高回报的业务模式使得逡逑贷业务迅速成为国内资本追逐的风口|341。如图Z邋1所示,我国现金贷发展过程有两逡逑。逡逑'

杠杆率,居民,现金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逡逑2.1.2我国现金贷发展驱动因素逡逑现金贷的出现伴随历史带动,这与我国改革开放40年金融政策、经济发展、社会进逡逑步和技术创新发展密切相关。用P.邋E.邋S.邋T模型对现有现金贷行业发展因素进行了深入分逡逑析,得到以下结论:逡逑(1)P(金融政策):当前国家鼓励全民消费,但对于现金贷这类新兴行业监管还是逡逑不明确。国务院、人民银行、原银监会等多部门纷纷出台政策鼓励行业开展金融创新,逡逑然而监管并却未紧紧跟上。2017年原银监会发布《银行业风险防控指引》之前,监管机逡逑构并没有设定准确的监管准则来限制现金贷行业。逡逑(2)逦E(经济发展):如图2-2所示,我国居民的个人消费支出在近年来呈现逐年增逡逑长,但消费指出占GDP的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空间。并且,中国居民的消逡逑费杠杆率发展空间也很大。如图2-3所不,从中国和美国的家庭负债率来看,中国的消逡逑费负债率、杠杆率仍有非常大的提升范围[361。逡逑

地域分布,移动支付,现金,行业特征


过分期付款等其他消费方式,超过30%的40岁以下的居民没有使用过但对其非常感兴趣。逡逑当前居民的消费水平仍然在制约着消费行为,居民存在着更加超前的消费意愿。逡逑(4)逦T(技术创新):如图2-4,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的规模在近年来不断扩大。随逡逑着移动互联时代逐步走进人民生活,线上发展的现金贷行业也伴随着爆发式的发展。另逡逑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也为现金贷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37]。逡逑8逦6.95逦7邋24逡逑丨邋I邋ii邋I逡逑2015邋年逦2016邋年逦2017邋年逡逑资T机丨叫Lt规校邋a移动女付群体规模逡逑图2-4我国手机网民和移动支付群体规模(单位:亿人次)逡逑2.2我国现金贷的行业特征逡逑2.2.1我国现金贷行业平台数量及其地域分布逡逑3?邋i逡逑站■微t公众丨]*A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变霞;;“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信用消费经济的风险与引导管控[J];科技经济导刊;2019年30期

2 邹开亮;贺唤唤;;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信用消费的冷思考[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11期

3 王再峰;;信用消费切莫透支信用[J];理财;2019年03期

4 吴迪;李南;万昊;沈奕佳;曹维嘉;;大学生信用消费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基于常州高校的调查分析[J];价值工程;2019年18期

5 王娟;王美淇;金英喜;;长春市在校大学生网络信用消费状况调查[J];全国流通经济;2019年10期

6 王韶频;;高职生理性信用消费的对策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05期

7 王韶频;;“互联网+”环境下高职学生信用消费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基于江苏高职生调查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年33期

8 王晓晗;李悦明;王诗雨;丁艳韩;;武汉市大学生信用消费现状[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年06期

9 曹淑鹏;蒋竹;严美艺;;运用决策树模型识别信用消费贷款潜在客户研究[J];北京金融评论;2016年02期

10 震;;信用消费热起来[J];东方企业家;1995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朱奎;王丽娟;;资本主义信用消费周期性研究——基于马克思“第二级剥削”理论视角[A];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3届年会暨第2届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3年

2 黄海;;更加坚定不移地扩大消费[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09~2010)[C];2010年

3 韩正波;;银行个人信用评估方法研究综述[A];第三届全国软件测试会议与移动计算、栅格、智能化高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王艳;;论个人信用征信制度中的隐私权保护对我国的启示[A];金融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陕西省金融学会第十九届金融征文获奖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胡群;消费金融潜力巨大 消费扩大机制仍待解[N];经济观察报;2015年

2 张贵峰;“默认好评”损害大众信用消费环境[N];浙江法制报;2019年

3 本报记者 孙静;先看信用再消费成为习惯[N];河南日报;2019年

4 本报记者 张婷;好借好还 再借不难[N];山西日报;2019年

5 周慧虹;深挖“信用就医”应用潜力[N];经济日报;2017年

6 本报记者 刘可;智冠集团建立“信用消费”新模式[N];中华工商时报;2018年

7 张丽娜;“全场景信用消费”得有点“数”[N];消费日报;2018年

8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杜园春 实习生 王涵;75.0%受访者认为无节制的信用消费存在隐患[N];中国青年报;2018年

9 唐碧;“信用消费卡”黑幕重重 涉嫌诈骗[N];财会信报;2018年

10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黄磊 通讯员 思萤 实习生 赵丽凌;免押金消费,租赁经济新场景[N];湖北日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忠;信用消费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叶建亮;交易扩展中的信用——一个制度与组织的视角[D];浙江大学;2004年

3 叶圣利;中国诚信经济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叶建亮;交易扩展中的信用[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文;“现金贷”的信用风险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9年

2 曹宇姝;互联网征信下个人信用对90后员工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3 龙博;云南省移动公司CRM中信用分级实证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8年

4 白琳;电子商务中个人过度信用消费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5 王国栋;我国信用消费伦理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年

6 康耀文;互联网下信用消费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7 余宁宁;消费信用的法律规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郑嘉lm;网络借贷的信用风险及控制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7年

9 高彩凤;信用消费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问题探讨[D];江西财经大学;2015年

10 黄羽茜;美国信用消费保护法律体系的历史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856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27856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f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