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零售业态空间分异影响因素识别与驱动力研究
【部分图文】:
本研究目的在于定量识别城市零售业态分布的影响因素及其分异,总体研究框架如图2所示。以广州市为案例,基于47 026个零售POI点数据,采用了点尺度的回归方式,以格网POI核密度(300 m×300 m)来表征零售业态点集聚度;构建了包含5个要素的零售业分布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基于空间回归方法,按照零售业态类型划分与城市圈层区位划分两种方式来研究零售业态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差异。格网分析的尺度近似于当前规划研究中广泛采用的街道单元的分析尺度,在这个尺度下研究零售业态空间分异具有现实意义[34-35]。城市零售景观的生产是一个多因素驱动的复杂空间过程,布局的机制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供需情况、区位条件、竞争与成本4个方面,这4种机制的作用差异决定了城市零售景观的分异。而在城市不同的圈层区位,由于开发时间、城市规划政策导向、历史商圈惯性因素的存在使得不同圈层区位条件差异较大,另一方面,对于便利店、专业店、购物商场、超市与食杂店等不同业态而言,服务功能、经营规模与消费指向群体的差异,也决定了不同业态零售景观形成机制的差异,因而,零售景观的分异上也存在着自身异质性与城市空间异质性带来的驱动力差异(图3)。基于零售业空间集聚机制与国内外学者对零售业布局机制的解析[7-8,11-13],本文选取常住人口密度、公共交通便利性、商务办公条件、业态丰富度、租金条件共5个影响因子分析零售业态布局的影响机理差异(表1)。
本文以广州市为研究区(图1),主要研究范围为绕城高速所包含的地域范围,由共1364社区居委会(社区单元)构成,总面积1409 km2。根据研究需要,以社区单元,将研究区根据广州实际发展状况与建成年代大致划分为城市核心圈层、城市内圈层与城市外圈层3个主要区块[33]。核心圈层主要为旧城与城市核心区,包括越秀区,荔湾区东部部分社区以及天河区南部部分社区单元;内圈层主要是城市中心区域,包括荔湾区、海珠区、天河区及白云区部分社区单元,外圈层主要是广州市近郊区,包括白云、黄埔、番禺区。2.2 研究思路与框架设计
城市零售景观的生产是一个多因素驱动的复杂空间过程,布局的机制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供需情况、区位条件、竞争与成本4个方面,这4种机制的作用差异决定了城市零售景观的分异。而在城市不同的圈层区位,由于开发时间、城市规划政策导向、历史商圈惯性因素的存在使得不同圈层区位条件差异较大,另一方面,对于便利店、专业店、购物商场、超市与食杂店等不同业态而言,服务功能、经营规模与消费指向群体的差异,也决定了不同业态零售景观形成机制的差异,因而,零售景观的分异上也存在着自身异质性与城市空间异质性带来的驱动力差异(图3)。基于零售业空间集聚机制与国内外学者对零售业布局机制的解析[7-8,11-13],本文选取常住人口密度、公共交通便利性、商务办公条件、业态丰富度、租金条件共5个影响因子分析零售业态布局的影响机理差异(表1)。(1)人口密度。在城市零售格局的形成过程中,人既是塑造这种格局的主体,又是零售的消费主体[15,36]。一个地区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零售的总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而,人口密度的提升也有利于零售点在空间上的集聚,然而,针对不同类型的业态,其作用的机制是否一致仍有待探讨。本研究基于广州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用常住人口密度来表征人口密度。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文琦;技术革新──零售业态变革的驱动力[J];商业研究;2000年11期
2 顾梦瑶;李娟;赵晓峰;;基于POI数据的贵阳市服务业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12期
3 夏春玉;杨宜苗;;零售业态适应性评价及影响因素判定——基于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企业的研究[J];财贸经济;2007年10期
4 张文鹏;王江萍;;基于POI数据的武汉市零售商业空间布局与人口耦合关系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0年12期
5 朱盛妍;;从零售业态变迁的运行机理看我国零售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J];知识经济;2012年19期
6 吴庆双;卢扬丽;;基于POI数据的安徽省酒店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05期
7 赵玮;李玉萍;;消费者行为视角下零售业态演进的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J];商业经济研究;2016年12期
8 刘鸿娟;张学贵;;寄售模式下商业价值影响因素:基于格子铺视角的实证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3年11期
9 王娟;;基于消费者行为的零售业态嬗变:一个理论模型[J];湖南社会科学;2015年03期
10 杨晓凌;;大数据下的新零售业态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马超;我国零售业演变的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王海波;我国零售业态演化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3 孙璐;中国零售业态结构优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4 李国君;资源型城市零售业态布局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5 李沁芳;电子商务用户信任影响因素建模及实证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6 芦鹏宇;基于自动议价系统的议价结果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晓彤;基于POI数据的济南市零售业空间布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7年
2 阴悦;发达地区农村零售业态发展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3 谭建伟;新零售业态下城市末端配送网络路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年
4 段宇;新零售业态下企业培训问题及优化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9年
5 尹慧庭;消费结构升级对零售业态的影响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8年
6 李世朋;北京市零售业合理布局研究[D];北京物资学院;2017年
7 徐文默;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我国零售业态变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8 闫汾;网络背景下中国传统零售业态的挑战与战略选择[D];河南大学;2015年
9 韦新妍;我国零售业态的演变及其对绩效的影响[D];南京财经大学;2012年
10 郝文莉;北京地区便利店发展对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547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2854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