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同城化背景下广佛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空间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6 22:00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由于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城市间联系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强调城市间、城市群等多个城市参与的一体化发展。“同城化”的概念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提出来的概念。同时,经济逐渐从传统的加工制造业向着强调创新驱动的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转变。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作为高端服务业中尤为重要的代表,它的发展对城市乃至于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来说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因此,本研究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空间体系这一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活动重要的空间载体系统为研究对象,在探讨在同城化效应的影响下,跨区域构建区域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空间体系的道路。首先,通过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及相关理论基础的梳理和归纳,明确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空间体系的定义。同时还分析了其空间构成、基本要素(分为主体要素和环境要素)、功能、结构以及特性。为下文创新空间体系的实证分析奠定理论基础。其次,通过研究区域的区域概况的叙述,分析研究区域两座城市的经济、产业以及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概况和同城化概况。根据上述的结果,再具体说明同城化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区域创新空间体系之间的关系。然后,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区域创新空间体系空间总体特征划分为五大部分进行依序分析:空间布局特征、空间结构特征、空间功能特征、空间组织特征和空间联系特征,并分析同城化进程与空间总体特征的相互关系,总结区域创新空间体系的运行机制。最后,以上述得出的空间总体特征和运行机制两者的结论作为依据,对如何促进区域创新空间体系的构建及推动一体化进程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通过本研究,完善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区域创新空间体系的基本理论。从空间布局特征、空间结构特征、空间功能特征、空间组织特征和空间联系特征五种特征基础上,剖析创新空间体系空间总体特征。从多元动力机制、协作组织机制、保障支撑机制和反馈导向机制四个机制,构建了创新空间体系的运行机制。
【学位单位】:广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F719
【部分图文】:

行政区划图,行政区划图


广州大学理学硕士学位论文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企业、国家级/省级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级/省级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国家级/省级的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技园作为创新空间单元研究对象。从各个尺度不同层级对知识密集型服务空间体系进行分析。.2 研究范围界定本研究的研究范围指的是广佛同城化的影响范围,主要包括广州、佛山两市。以及广州所辖的十一个市辖区(越秀、天河、海珠、荔湾、黄埔、白云、花都、从化、南沙和增城),佛山所辖的五个市辖区(禅城、南海、顺德和高明),共十六个市辖区。研究区域的行政区划主要如下图 1-1 所示

区域创新,空间体系,技术路线,区域知识


间体系是什么?——广佛同城化与区域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空间体系的相互作用?——区域创新空间体系的空间特征是怎样的?——广佛同城化、区域创新空间体系的相互关系以及创新绩效的情况?”的思路展开。1.5.2 技术路线本研究所设计的技术路线如图所示: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开放式,推进机制,资料来源


了知识的吸收和传播能力;以上均有利于提高创新绩效[60]。2.3.2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的空间研究目前,国外学者主要集中在研究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和地理空间总体特征的关系问题。Noronha,Teresa(2013)对多个国家边缘地区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公司进行实证研究,最终得出对于边缘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创新能力取决于其内部创新能力(作为推动力),同时,其主要功能取决于客户使用技能创新的准备(作为拉力)。最后决定因素随着客户对网络和创新的准备以及劳动力的学习而有所不同[61]。Shearmur(2012)在对蒙特利尔的研究中发现,最为强烈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者选择远离就业聚集区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聚集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创新动力并没有和研究假设所设想的,与集聚经济相同的模式[62]。Shearmur 和 Doloreux(2009)发现魁北克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企业存在创新的地理模式。随着距离大都市区核心的距离,创新活动首先下降,然后,在 30-50 公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德忠;杜德斌;刘承良;;上海和北京城市创新空间结构的时空演化模式[J];地理学报;2015年12期

2 汤海孺;;创新生态系统与创新空间研究——以杭州为例[J];城市规划;2015年S1期

3 吕民乐;安同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制造业创新的影响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5年12期

4 邹德玲;丛海彬;徐明;;长三角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空间集聚综合测度[J];中国科技论坛;2015年11期

5 丛海彬;邹德玲;;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空间集聚特征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科技与经济;2015年04期

6 王兴平;朱凯;;都市圈创新空间:类型、格局与演化研究——以南京都市圈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5年07期

7 欧绍华;胡玉松;;基于系统动力模型的企业技术创新动力要素研究[J];经济经纬;2015年04期

8 任国岩;蒋天颖;;长三角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特征与成因[J];经济地理;2015年05期

9 曹如中;史健勇;郭华;邱羚;;区域创意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演进研究:动因、模型与功能划分[J];经济地理;2015年02期

10 李万;常静;王敏杰;朱学彦;金爱民;;创新3.0与创新生态系统[J];科学学研究;2014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天译;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2 曾月娥;同城化与主体功能区背景下的厦漳泉城市群空间重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3 宋丽萍;区域创新系统绩效评价及创新能力提升路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4 赵明霏;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5 黄继;城市创新系统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6 曾鹏;当代城市创新空间理论与发展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张治河;面向“中国光谷”的产业创新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何皛彦;京津冀创新驱动发展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7年

2 崔阳;多维邻近性对企业与高校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D];浙江理工大学;2017年

3 刘辰;同城化发展条件研究[D];延边大学;2014年

4 朱虹霖;“广佛同城化”的政府协同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5 周轶男;宁波市域北部同城化及空间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贺晓羽;基于开放式创新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推进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秦广庆;同城化背景下广佛产业合作协调机制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28575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28575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4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