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中国对南美进出口贸易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6 11:17
   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世界经历了巨大的变革。文化演变、制度变革以及技术进步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经济中,理解文化因素的差异性,如贸易伙伴的偏好、信仰和可信任度、制度效率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等都可以降低不确定性,提升交易效率,加速信息的流动,从而促进国际贸易。一些国家的崛起充分反映出对文化的差异性的理解在国际贸易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特别是新兴的经济体,在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方面展现出新的态势。中国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经济体,是全球贸易趋势的主要参与者之一作为拉美国家的重要贸易伙伴,中国与南美国家的贸易额占拉美地区贸易总额的70%。因此,中国通过国际贸易对南美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作为南美地区的战略合作伙伴,中国是该地区主要的资源要素需求国和工业产品的生产者,未来将成为食品的主要消费国。除了在全球粮食产生和食品安全方面的巨大潜力,有些南美国家也成为离岸服务的目的地。主要原因是外包市场增速、技术人才储备及商业环境改善。同时,其他南美传统农业国家已建立了农业创新体系,使这些国家农业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得到提高。因此,研究中国与南美国家贸易发展非常重要。尽管中国与南美之间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是贸易发展研究的核心,但是现有研究忽略了文化价值、制度和技术因素对中国与南美贸易影响。因此,需要考虑将这三个非传统的贸易因素纳入分析框架。本论文从实证研究视角分析文化价值观差异,制度差异和互联网对中国与南美国家进出口贸易发展的影响。本研究以三个假设为基础;第一,既然文化差异影响着贸易发展,那么信任差异就成为促进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必要因素。较低的信任差异会给伙伴贸易之间带来信心,进行合作,进而降低交易成本,对贸易带来积极影响。中国和南美国家有着不同历史及文化价值差异,因而信任存在差异。信任差异成为阻碍贸易的基础。第二,贸易发展需要有效率的制度体系,包括政府行政、法律及规则的高效性等。因此,制度差异对贸易带来消极影响,表明贸易合作成为贸易发展的必要方式。第三,技术进步的结果是互联网对国际贸易产生了直接影响。互联网加速了信息流动,创造了虚拟交易平台,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贸易方式和贸易结构。随着南美国家互联网普及程度的提高,对中国与拉美国家进出口贸易以及不同行业的贸易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为了分析上述贸易因素如何影响中国南美间的贸易,本论文首先在文献综述中,对中国与南美国家贸易问题进行了研究,对非传统因素如何影响国际贸易进行了分析,并运用国际贸易引力模型进行了解释。其次,在现状分析中分析了中国与南美产品贸易总体规模,同时,依据贸易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以及Lall(2000)的新兴经济体系的出口技术结构的估计,分析了中国与南美国家产品进出口贸易结构,中国南美贸易各行业的比较优势,以及产品各行业贸易互补性。第三,从理论上分析了信任差异,制度差异,互联网,这三贸易因素对中国与南美贸易流的影响机制。第四,测算了信任距离和制度距离;运用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库,并采用二值文化距离公式构建信任距离测度,运用全球政府治理指数,依据Kogut和Singh(1988)的公式构建制度距离测度。最后,本文依据贸易引力模型构架,采用面板数据距离实证分析了2001-2015年间中国与南美国家信任距离,制度距离对中国南美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本文依据贸易引力模型,采用OLS和PPML模型对1995-2015年间,对互联网如何影响中国南美进出口贸易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1)信任距离对中国向南美国家出口的影响是负面的,但是没有证据表明信任距离对中国从南美产品进口会产生影响。信任距离越大,则对出口贸易的不利影响越大。信任距离每增加1%,中国对南美出口减少0.187%。;(2)制度距离对进出口贸易存在着显著影响。制度距离对中国与南美的双边贸易有抑制作用。制度距离每增加1%,中国向南美出口减少0.149%,中国从南美进口的减少0.390%。;(3)互联网对中国向南美国家出口有显著影响,但没有证据表明互联网对中国从该地区进口会产生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交互项每提高1%,中国对南美出口将增加0.00749%。(4)本文提供了经验证据,互联网会促进中国向南美某种产品类的出口贸易发展,分别为中技术制成品,其中中技术加工产品以及中技术工程机械产品;高技术制成品,其中电子电力产品及其他高技术产品。而对初级产品和资源性产品本文并没提供经验证据。互联网交互项增加1%,中国向南美出口,其中,中技术加工产品,中技术工程机械产品,电子电力产品,和其他高技术产品将增加0.0154%,0.0089%,0.0186%,0.088%。本论文基于泊松拟极大似然估计方法验证了互联网对中国向南美国家出口的影响存在正面性。本论文的研究结论主要有:(1)中国拥有许多国际竞争力强的制造业,特别是中等技术型行业产品拥有较大的比较优势。事实上,在中国向南美国家出口的产品体系中,低、中、高技术附加值产品都具有竞争力优势,初级产品和资源性产品优势较弱。然而,南美具有比较优势的初级和资源产品,却并不具备很强的制造业竞争力。同时,统计结果表明在中国与南美国家的贸易中,中等技术型行业中的汽车制造业及加工业以及高技术型行业产品类贸易品都具有明显的贸易互补性指数,而近年来工程机械产品的互补性指数均呈明显逐年下降的态势。(2)本论文实证研究结果和其他国际贸易相关实证研究的主要发现相一致,信任价值观距离对中国南美出口贸易具有正向影响但是并不是很强。(3)相对而言,制度距离对中国南美进出口贸易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当中国和南美在贸易政策层面及法律层面没有较高水平的合作时,或相关制度发生变化时,双方贸易企业的信心将受到影响,进而对中国和南美贸易产生负面影响。(4)互联网对中国从南美进口没有产生影响但是对中国向南美产品出口贸易具有影响。(5)互联网会激励中国向南美出口不同技术制成品的某些产品类而对初级产品和资源性产品并没提供经验证据。
【学位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F752.6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位论,进出口贸易,南美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中国互联网,普及率


互联网与贸易的结合也使得贸易的形式变的更多起来,为国际贸易带来新发展新动力。中国在数字时代下已成为世界上最多的在线国家之一。2000-2011 年,中国互联网用户增长了5倍。2011年,中国网民人数超过5亿人口。由图3.20可看,在2006年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态势有一定好转,平均增长率为10%以上,至今互联网发展趋势持续发展。在 2015 年中国网民人数达到 6.88 亿人口,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50%。另外,自1995-2015 年的南美国家互联网网民数统计表示,阿根廷,乌拉圭,巴西,委内瑞拉,哥伦比亚互联网普及率分别从1995年的 0.086%, 0.33%, 0.1%, 0.12%,0.18%上升到2015年的 68.04%, 64.6%

普及率,南美,互联网,国家


图 3.20 中国互联网普及率 图 3.21 南美国家互联网普及率中国互联网发展对中国南美产品贸易会产生积极作用。从 ICT 的使用视角,它会降低交易成本及促进中国南美进出口贸易流量。基于 Den Butter 等(2003)和杨小凯(2003)提出交易贸易成本包括:关税,物流运输,搜寻信息的成本,仓储的成本,财务支付和控制执行的成本。通过互联网的使用可以提高产品贸易的交易效率,会降低搜寻产品信息的时间,企业信息交流,也会通过产品进出口贸易平台降低产品关税。因此,因为通过互联网在世界上国家企业会降低不确定性的事物,它会使国家企业促进生产管理效率和增加企业出口的规模。目前,互联网已影响国际贸易格局以及结构。它通过国际企业服务发展,国际贸易技术本身,和电子商务带来一个最新的国际贸易的结构。信息技术成为贸易的一种重要的产品。互联网带动电子商务,恢复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力,提高了市场效率。国际贸易类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在国际市场提供快和详细的产品描述,也提高服务的效率。在数字时代,互联网也给虚拟银行,网上支付对国际贸易企业提供便利贸易条件。互联网通过电子商务,不仅带来更新的做生意的方式,而且活跃国家或地区物资交流和国际贸易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静;张学志;;市场化、城镇化与社会信任——基于WVS中国数据的实证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06期

2 韩会朝;徐康宁;;地理、文化与贸易增长[J];经济学动态;2015年09期

3 何勇;陈新光;;互联网影响国际贸易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经济经纬;2015年04期

4 马汴京;;国际贸易成本、制度环境与FDI区位分布——来自120个城市的经验证据[J];财经论丛;2015年02期

5 温珺;尤宏兵;;互联网对中国外贸的影响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5年02期

6 邹力行;;中国与南美国家农业合作新思路[J];国际经济评论;2014年06期

7 聂聆;黄夕珏;;中国与拉美主要国家服务贸易的互补性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8 尚宇红;崔惠芳;;文化距离对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双边贸易的影响——基于修正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J];江汉论坛;2014年07期

9 万伦来;高翔;;文化、地理与制度三重距离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来自32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贸易的经验数据[J];国际经贸探索;2014年05期

10 秦可德;秦月;徐长乐;赵蕊;;文化距离与出口贸易地理方向变化实证研究——基于中国数据的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年01期



本文编号:28730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28730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8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