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共享经济消费者购买决策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3 20:07
  技术发展、消费升级、环境恶化、资源紧缺等社会现象推动共享经济的兴起,并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经济浪潮,迅速地覆盖了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近十年,国内共享经济也从初始阶段进入到成长阶段,期间国家政策法规从新模式出现之初的观望态度,到目前高度关注共享经济企业的合规化、标准化管理,同时资本市场趋于理性,对企业的要求更加苛刻。在这种转折时期,共享经济企业需要关注目标市场,对消费者进行深入的剖析,关注用户需求,抓住消费者的特征,才能促进共享经济企业的发展。本文将共享经济的消费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计划行为理论模型、感知风险理论、整合技术接受模型为基础构建了共享经济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因素路径分析模型。在模型的基础上设计问卷,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收集数据。数据分析分为两大模块,首先运用SPSS 22.0对数据样本的人口统计特征进行分析,得出目标市场消费者的特征;其次,运用方差分析研究不同人口特征的消费者对各变量的感知差异;最后,运用AMOS 23.0软件对模型进行验证与修正,得出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各因素路径模型。本研究具体结论如下:(1)共享经济未来的发展前景良好,应重点关注民生问题,诸如农业、养老、教育... 

【文章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共享经济消费者购买决策影响因素研究


研究技术路线

框架图,计划行为理论,框架图


因为TRA忽略了实际生活中大部分行为还有赖于个体执行该行为的能力,即个体??对行为的控制能力。为改善该理论,Ajzen?(1985)加入了?“感知行为控制”作??为单独的变量,从而形成计划行为理论,如图4-1所示。Ajzen主张将个人对行??为的意志控制力视为一个博弈,一方认为行为均在意志控制之下,另一方则认为??17??

框架图,技术,消费者,风险


便利性?为控制??图4-1计划行为理论框架图??(二)感知风险理论??哈佛大学教授Bauer在1960年首次提出感知风险的概念。消费者在进行购??买活动时,并不能确定其购买行为是否正确,而这种不确定性令消费者感到不安。??在这一过程中,消费者对于结果的不确定性就是感知风险。感知风险影响消费者??的行为,当感知风险越大时,消费者做出购买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小。感知风险有??多个维度构成,包括财产风险、绩效风险、心理风险、功能风险、机会成本、安??全因素等。感知风险是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本研究结合共享经??济的研究特色,在共享经济消费行为中,消费者采用的都是线上支付方式,所以??财务风险是我们研究范围之内,同时,消费者对于共享经济产品功能的不确定性??也较大,本文将研究其功能风险,最后社会风险指消费者在进行注册或消费时的??个人隐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信任氛围对用户契合的影响——基于共享经济背景下的价值共创视角[J]. 杨学成,涂科.  管理评论. 2018(12)
[2]消费者使用移动支付购买旅游产品意愿的实证研究——基于技术接受模型与计划行为理论模型[J]. 郭英之,李小民.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6)
[3]在线评论情感倾向对后续评论意愿的影响:计划行为理论的视角[J]. 李亚红,徐富明.  心理研究. 2018(04)
[4]跨境电子商务消费者购买意愿理论与影响因素综述[J]. 祝辉,胡俊文.  现代商贸工业. 2018(24)
[5]共享经济下消费者信任形成机制的实证研究[J]. 谢雪梅,石娇娇.  技术经济. 2016(10)
[6]共享经济在我国的发展现状、瓶颈及对策[J]. 马强.  现代经济探讨. 2016(10)
[7]基于拓展计划行为理论的休闲农业旅游行为意向研究[J]. 朱长宁,鲁庆尧,王树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8]共享经济:交易成本最小化、制度变革与制度供给[J]. 卢现祥.  社会科学战线. 2016(09)
[9]共享经济:经济伦理的一种新常态[J]. 乔洪武,张江城.  天津社会科学. 2016(03)
[10]推动共享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基于对国内外互联网“专车”的调研与反思[J]. 丁元竹.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6(02)

硕士论文
[1]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移动电子商务使用意愿实证研究[D]. 周欣燕.华南理工大学 2012
[2]行为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消费者消费行为研究[D]. 李晓婧.河北经贸大学 2012
[3]基于“行为经济学理论”的旅游者行为分析[D]. 李斌.西南大学 2009
[4]基于行为经济学的成都居民出游选择行为分析[D]. 张殿东.四川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669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35669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6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