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P2P借款人的定价偏差与违约风险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6 09:13
  P2P(Peer-to-Peer)网络借贷近年来为解决急需资金但又被银行拒之门外的众多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了极大便利和广阔空间,发展势头迅猛。我国的P2P行业自诞生以来,发展过程几经曲折,期间出现过几次严重的平台暴雷事件,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违约风险成为P2P行业难以回避的问题,造成该行业资本配置效率的损失。另一方面,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P2P行业的利率定价远未达到完全市场化的水准,P2P市场利率存在较为严重的定价偏差。因此探寻我国P2P市场的定价偏差的影响因素,以及定价偏差对违约风险的作用机理和实际影响效果,不仅有利于摸清网贷风险分布,分类施策,而且对我国互联网金融长效监管机制建设和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梳理了“定价偏差”“违约风险”和“定价偏差影响违约风险”等主题的研究重点。然后从资本内在价值、信息传递能力、产出和成本三个视角阐述了最佳利率的内涵,从违约动机层面将借款人的违约风.险划分为“预谋型”和“非预谋型”,并探讨了定价偏差引起违约的微观机理。接着,本文对随机前沿模型的原理进行了介绍,并使用成本随机前沿模型构建了定价偏差指标。最后,本文利用...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P2P借款人的定价偏差与违约风险研究


图2.1利率定价的博弈过程??

资本市场线,借款人


^BAPM?=?^CAPM?+?NTR?(2.10)??图2.3从行为资产定价角度,给出借款人定价偏差的形成机制。图(1)给出??借款人认知偏差引起的定价偏差,订单的真实风险为否,但交易者估计出的订单??风险为〇i。风险的高估会引起预期收益率的高估。当借款人因认知偏差而高估订??单风险时,将会设定较高的利率进行风险补偿,产生定价偏差。图(2)给出借??款人资本市场线变化引起的定价偏差。尽管借款人能够准确掌握订单的风险洱,??却会将NTR从实际风险中进行分离,对此单独计算风险溢价。借款人考虑到投??资者受认知偏差影响无法准确评估订单风险,并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此时借款??人的资本市场线从CAPM变为BAPM,借款人会通过提供较高的利率来吸引投??资者注资,这正是噪声交易者风险引起的额外的风险补偿,它引起定价

借款人,期望成本,违约风险,违约率


??如约还款?“非预谋”违约?借款失败??图2.4借款人定价与还款表现??借款人的定价可以描述为图2.4:首先,借款人根据平台要求进行相关信息??的披露,同时对这些信息的价格进行主观的估计,确定期望融资成本。如果借款??人是完全理性的,恰巧在最佳利率水平上定价,那么此时为最理性的状态。但现??实是,有限理性的借款人存在一定程度的定价偏差,这种定价偏差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利率低估,此时借款人的定价难以满足投资者的溢价要求,借款失败;一??种是利率高估,借款成功,且融资成本提高。如果借款人未来的剩余收入仍能覆??盖高估的融资成本,那么借款人仍然按照约定还款;如果借款人遭遇非可控因素??或剩余收入比例不足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P2P借款人的定价偏差与被动违约风险——基于“人人贷”数据的分析[J]. 封思贤,那晋领.  金融研究. 2020(03)
[2]P2P的用户认知偏差、市场有效性与资金错配[J]. 封思贤,那晋领.  改革. 2019(02)
[3]契约环境、朋友圈网络与借贷行为——基于P2P网贷微观数据的研究[J]. 夏越.  中国经济问题. 2018(03)
[4]资本市场错误定价与产业结构调整[J]. 陆蓉,何婧,崔晓蕾.  经济研究. 2017(11)
[5]中国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及其决定因素研究[J]. 何光辉,杨咸月,蒲嘉杰.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7(11)
[6]买方市场还是卖方市场:P2P借贷双方议价能力测度和比较[J]. 宋平凡,吴华清,祁毓.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7(10)
[7]标点与字数会影响网络借贷吗——来自人人贷的经验证据[J]. 叶德珠,陈霄.  财贸经济. 2017(05)
[8]网络借贷是实现普惠金融的有效途径吗——来自“人人贷”的微观借贷证据[J]. 王博,张晓玫,卢露.  中国工业经济. 2017(02)
[9]过度自信、分析师跟进与资本市场定价效率——基于R2视角的实证研究[J]. 金大卫,冯璐茜.  管理评论. 2016(12)
[10]网络昵称与P2P借贷的成功率和违约率[J]. 郭峰.  经济科学. 2016(06)



本文编号:36102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36102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6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