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基于讨价还价博弈的大数据商品交易价格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4 21:04

  本文关键词:基于讨价还价博弈的大数据商品交易价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大数据的兴起,大数据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新的制高点。目前关于大数据的相关研究大多聚焦于技术领域,有关大数据商业价值的研究较少。同时,大数据不同于普通数据库的特点也决定了数据交易价格无法根据传统的会计准则给予具体衡量,大数据背景下数据交易本身也没有足够的历史经验数据可以借鉴,导致大数据这种特殊商品交易价格的确定缺乏依据。近几年,虽然大数据交易平台正在建立,但是,平台上参与交易双方的交易价格机制的确定也是一个需要较长时期积淀的过程,因此,在科学统一规范的交易价格确定机制形成之前,大数据商品的初端卖者和终端买者之间如何就数据资源的交易价格达成一致,最终形成交易,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参考国内外有关大数据方面最新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平台经济理论、讨价还价理论以及拍卖理论等经典理论,运用“一对一”和“一对多”讨价还价模型对大数据这种特殊商品的价格确定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模型构建,并利用G大数据交易平台价格确定过程的案例对结果进行了验证。文章主要包括三大部分:首先,对大数据商品的特殊属性及国内外大数据商品交易现状进行了详细的界定和分析,指出目前大数据商品交易存在的问题,论证了讨价还价模型在大数据商品交易中运用的可行性;其次,将大数据商品的最终交易价格看做是买卖双方关于终端买者保留价格的分配结果,就讨价还价交易模式在大数据商品交易方面能否为初端卖者接受,给出交易平台、卖者、买者三方静态博弈分析过程,并基于讨价还价博弈理论,构建了“一对一”交易情境下的三阶段讨价还价模型,得出双方最终交易的均衡价格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和函数关系;然后,基于讨价还价博弈一般过程,构建了“一对多”交易情境下的三阶段讨价还价模型,得出初端卖者能够最大限度促成交易量交易均衡价格以及其出价的关键因素;并运用案例对“一对一”和“一对多”讨价还价的结果进行了验证。最后,本文从初端卖者、终端买者以及交易平台三个角度提出了大数据交易的相关建议,并就本文的研究结论和展望作出进一步的总结和阐述。
【关键词】:大数据商品 大数据交易 平台经济理论 讨价还价理论 拍卖理论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724.6;F224.32;F49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9
  • 1. 绪论9-18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9-10
  • 1.1.1 研究背景9
  • 1.1.2 研究意义9-10
  • 1.2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10-15
  • 1.2.1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10-12
  • 1.2.2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12-14
  • 1.2.3 简要总结和评价14-15
  • 1.3 论文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15-17
  • 1.3.1 研究方法15
  • 1.3.2 主要研究思路及内容15-17
  • 1.4 创新点17-18
  • 2. 相关理论综述18-24
  • 2.1 平台经济理论18-19
  • 2.1.1 平台及平台经济相关概述18
  • 2.1.2 平台的特征18-19
  • 2.1.3 平台的业务模式19
  • 2.2 讨价还价理论19-22
  • 2.2.1 古典讨价还价理论19-20
  • 2.2.2 现代讨价还价理论20-22
  • 2.3 拍卖理论22-24
  • 2.3.1 第一价格密封拍卖模型22-23
  • 2.3.2 第二价格密封拍卖模型23-24
  • 3. 大数据商品交易概述及讨价还价的可行性分析24-32
  • 3.1 大数据商品及其交易概况24-27
  • 3.1.1 大数据交易参与主体24-25
  • 3.1.2 大数据平台一般交易流程25-27
  • 3.2 大数据商品交易现状及对策27-28
  • 3.2.1 大数据商品交易现状27
  • 3.2.2 扭转大数据商品交易现状的对策27-28
  • 3.3 大数据商品交易讨价还价可行性分析28-32
  • 3.3.1 基于大数据商品特征视角的讨价还价可行性分析28-30
  • 3.3.2 基于交易平台职能视角的讨价还价可行性分析30-32
  • 4. 基于讨价还价的大数据商品交易博弈模型分析32-51
  • 4.1 三方博弈分析32-37
  • 4.1.1 相关假设和参数设定32-36
  • 4.1.2 混合策略纳什均衡模型构建36-37
  • 4.1.3 混合策略均衡分析37
  • 4.2“一对一”讨价还价博弈模型运用37-42
  • 4.2.1“一对一”讨价还价模型的构建38-39
  • 4.2.2“一对一”讨价还价模型求解39-42
  • 4.3 均衡价格影响因素分析42-44
  • 4.3.1 贴现因子42-43
  • 4.3.2 估计区间上限43-44
  • 4.3.3 交易费用44
  • 4.4 “一对多”讨价还价博弈模型运用44-49
  • 4.4.1 “一对多”讨价还价模型假设及参数选择45-46
  • 4.4.2 “一对多”讨价还价博弈过程分析46
  • 4.4.3 “一对多”讨价还价模型结果分析46-49
  • 4.5 均衡价格的应用研究49-51
  • 4.5.1 案例概述49
  • 4.5.2 参数选择及模型计算49-51
  • 5. 完善大数据商品交易的保障措施51-54
  • 5.1 初端卖者保证大数据商品的供给51-52
  • 5.2 终端买者根据交易规则进行交易52
  • 5.3 大数据交易平台提升交易效率52-54
  • 6. 结论及展望54-56
  • 6.1 本文的结论54
  • 6.2 未来研究的展望54-56
  • 参考文献56-5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59-60
  • 致谢60-61
  • 作者简介61-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心蕾;;用自己的方法卖辣椒[J];乡镇论坛;2010年03期

2 王建四;;价格是卖者心头永远的痛[J];纺织服装周刊;2009年22期

3 李永升;假笑服务烦![J];中国技术监督;1997年02期

4 汪月兴;最佳的选择是最好的价格[J];经营与管理;1991年11期

5 孙云生,姜传国,刘丽娟,周淑琴;论市场上的三个登场人物[J];商业研究;1994年09期

6 ;“攻”寓[J];房地产导刊;2013年08期

7 龚谊承;王先甲;李寿贵;;拍卖中卖者对公共信息释放的一类问题[J];中国商界(上半月);2009年11期

8 盛洪;市场中的方程[J];中国企业家;1998年08期

9 吴思;最新促销技巧一瞥[J];价格月刊;1995年10期

10 李素贞;浅议市场经济条件下交易价格的形成[J];辽宁经济;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雷波;冯中越;;平行网上拍卖竞买者与竞卖者策略的信号博弈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炜;整治理财乱象应强化“卖者有责”[N];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

2 牛娟娟;强调“卖者有责”尤为重要[N];金融时报;2008年

3 牛娟娟;银行卖理财产品:“卖者有责”何以如此重要[N];金融时报;2011年

4 嘉兴银行 章张海;买者自负 卖者有责[N];经济日报;2013年

5 徐绍峰;“卖者有责,买者自负”是理财纠纷处置的方向[N];金融时报;2013年

6 证券时报记者 游芸芸;打造“卖者有责、买者自负”市场[N];证券时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吴雨珊邋赵萍;财富管理双面镜:卖者有责、买者自负[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8 车晓蕙;炒卖者自曝内情[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9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教授 张小乔;从《卖拐》看心理暗示[N];江苏科技报;2001年

10 赵晓辉 陶俊洁;要“买者自负”更要“卖者有责”[N];青岛日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晓玉;基于讨价还价博弈的大数据商品交易价格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6年

2 敬震海;讨价还价中区间边界与过程的分析[D];重庆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讨价还价博弈的大数据商品交易价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62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3662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9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