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农业合作金融制度的演进——基于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视角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近代中国农业合作金融制度的演进——基于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视角的研究 出处:《财经研究》2016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近代中国 合作金融制度 国家与社会关系 合作金融悖论
【摘要】:近代中国的农业合作金融制度对当时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但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文章从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视角来考察近代中国农业合作金融制度的演进历程,试图从制度演进角度来展现近代中国农业合作金融的全貌。研究表明:(1)近代中国的农业合作金融先后经历了三种不同的制度模式,即北洋政府时期的社会引动与农民自动型制度、南京国民政府前期的国家和社会引动以及社会自动型制度、南京国民政府后期的国家代动与农民被动型制度;(2)无论哪一种制度模式,虽然起到了缓解农村金融枯竭、打击传统高利贷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但又都未能跳出合作金融悖论的怪圈,而合作金融悖论导致近代中国合作金融制度背离了"草根金融"的本质并最终走向失败。文章为当前我国如何构建合适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提供了一定的历史借鉴。
[Abstract]:The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financial system in modern China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at that time. However, it has not achieved the expected result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volution of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financial system in moder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ate and society. This paper tries to show the whole picture of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finance in modern China from the angle of institutional evolution.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finance in modern China has experienced three different institutional models. That is, the social initiation and peasant automatic system in the period of Beiyang Government, the national and social actuation and the social automatic system in the early stage of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and the national substitution and peasant passive system in the later period of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No matter which system mode, although has alleviated the rural financial exhaustion, the attack traditional usury and the promotion rural economy development function, but also failed to jump out the cooperation finance paradox strange circle. The paradox of cooperative finance led to the departure of modern Chinese cooperative finance system from "grassroots finance". The article provides a certain historical reference for how to construct a suitable new rural financial system in our country.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
【基金】: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YBA1467)
【分类号】:F321.42;F832
【正文快照】: 一、引言近代中国之农业金融,是麦金农和爱德华·肖所定义的现代与传统并存的二元结构制度。一方面,钱庄、合会和商店等传统金融组织和私人部门向农民发放高利贷;另一方面,银行、信用合作社、国家农贷机构和合作金库等现代金融组织向农民发放利率相对较低的信用贷款和抵押贷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向明亮;;论近代中国煤矿生产中的土法形态[J];兰州学刊;2013年02期
2 方书生;;口岸贸易与经济地理:怎样理解近代中国经济[J];安徽史学;2013年04期
3 李必樟;;美国出版《近代中国经济》丛书[J];上海经济研究;1981年07期
4 方建中;林利;;试析近代中国农村小商品生产的非自由发展[J];唯实;1984年03期
5 汪戎;论近代中国的商品运动[J];思想战线;1985年03期
6 陈争平;天津与南通:近代中国港城发展的两类典型[J];经济地理;1990年04期
7 周志初;;试论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两种形态的划分[J];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8 王振锋;近代中国“发现”世界的第一人──徐继ul再论[J];城市研究;1994年02期
9 吴勇;从近代中国学会状况看当今学会发展趋势[J];理论月刊;1994年10期
10 罗澍伟;;近代中国的区域与城市[J];城市史研究;1996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近代中国》第2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2 ;《近代中国》稿约[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3 ;《近代中国》编委会[A];近代中国(第六辑)[C];1996年
4 ;《近代中国》第3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5 ;《近代中国》第4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6 ;《近代中国》第1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7 ;《近代中国》第3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8 ;《近代中国》稿约[A];近代中国(第二辑)[C];1991年
9 ;《近代中国》编委会[A];近代中国(第一辑)[C];1991年
10 刘广京;;刘广京教授致本刊副主编陈绛教授函[A];近代中国(第十辑)[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季荣臣;近代中国的反现代化思潮浅论[N];光明日报;2004年
2 朱英;近代中国同业公会研究亟待加强[N];光明日报;2004年
3 金石;近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曲折演变[N];人民日报;2000年
4 高中华;近代中国救灾体制的重要特点[N];人民日报;2010年
5 王中江 清华大学哲学系;近代中国的“自强主义思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程美东;近代中国的社会梦想回眸[N];北京日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杜娟;考察德国文献中的近代中国[N];社会科学报;2013年
8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马敏;近代中国的商业启蒙[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9 ;穆藕初在近代中国的文化意义[N];文汇报;2013年
10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海外留学生与中国经济学的发展研究”负责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邹进文;近代中国留学生对世界经济思想的学术贡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云辉;战争与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刘训华;清末浙江学生群体与近代中国[D];上海大学;2010年
3 卢征良;近代中国市场之倾销与反倾销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谢辉;陈琪与近代中国博览会事业[D];浙江大学;2005年
5 罗靖;近代中国与世博会[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龚咏梅;“脱胎换骨”的近代中国[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江远山;近代中国地域政治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吴静;近代中国民办企业的技术引进[D];厦门大学;2009年
9 岳宗福;理念的嬗变 制度的初创[D];浙江大学;2005年
10 卜志勇;近代中国社会团体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维刚;近代中国错失现代化机遇的原因及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波;近代中国市场经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王洪涛;成长与迟滞:近代中国华商保险业发展历程的历史考察(1865-1945)[D];厦门大学;2006年
4 周萍萍;清末留日女学生与近代中国女子教育[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胡兆君;近代中国“国货”思潮及其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6 王媛媛;近代中国童工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7 李伟华;近代中国的游学与海归(1900-1937)[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8 薛坤;近代中国博览事业的起步和发展(1851-1937)[D];苏州大学;2011年
9 徐天娜;近代中国“资本家”概念的起源及其早期演变[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10 王春华;李鸿章与近代中国的经济主权(1870-1895)[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603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1360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