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监管对我国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1 11:08
【摘要】: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给全球经济造成巨大损害,学术界在深究危机背后原因的过程中逐渐提出了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传导渠道理论,研究者认为低利率货币政策的实施是造成此次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市场上充裕的流动性使银行承担了过多的风险,最终导致危机爆发,使银行等金融机构又陷入流动性困境。在此背景下,各国监管机构认识到加强流动性监管的重要性,将流动性管理提升到与资本充足性管理同等重要的地位,商业银行在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中担任重要角色,流动性监管有助于金融系统稳定,但也会使银行风险承担意愿发生改变,最终通过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传导渠道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效果。本文首先对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含义和传导路径进行分析,介绍了国际和国内对流动性监管的相关要求和监管指标,然后以风险定价模型效应、思维定式效应、利益搜寻效应等风险承担渠道传导途径为理论基础,探索流动性监管对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内在作用机制,继而提出研究假说,并基于2003-2015年期间我国88家商业银行数据,通过建立差分动态面板模型探究流动性监管对我国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影响效果。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在流动性监管加强之后有显著下降;流动性监管的实施对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传导效果会产生显著影响,流动性监管加强会降低宽松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激励作用;银行的风险承担对其信贷投放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在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中,流动性监管约束有助于降低银行因过度风险承担导致的信贷扩张。稳健性的检验结果验证了上述结论的可信性,结论显示流动性监管对我国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传导渠道会产生实质性影响。为了实现货币政策有效性和金融系统稳定双重目标,协调流动性监管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我们提出如下几条建议:一是监管部门应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适应中国商业银行的监管标准;二是制定逆周期流动性监管政策,统筹兼顾金融系统稳定与经济发展;三是加强对影子银行流动性监管,防范影子银行对金融系统稳定的不利影响;四是流动性管理多维度、合理化,防止流动性约束与货币政策发生冲突。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822.0;F832.1
本文编号:2674191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822.0;F832.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胜刚;刘亚之;;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2 廉永辉;张琳;;流动性冲击、银行结构流动性和信贷供给[J];国际金融研究;2015年04期
3 罗雪飞;彭育贤;覃兆勇;张炎涛;;我国实施巴塞尔Ⅲ流动性监管新规的影响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5年03期
4 隋洋;白雨石;;中资银行应对流动性监管最新要求的策略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5年01期
5 熊启跃;黄宪;;资本监管下货币政策信贷渠道的“扭曲”效应研究——基于中国的实证[J];国际金融研究;2015年01期
6 田娟;;第三版巴塞尔协议净稳定资金比例的最新修订及启示[J];南方金融;2014年06期
7 李华威;;银行资本与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理论模型与中国实证研究[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4年03期
8 闫丽瑞;;资本监管对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4年05期
9 许青;;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监管现状研究——基于巴塞尔协议Ⅲ[J];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09期
10 金鹏辉;张翔;高峰;;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基于银行业整体的研究[J];金融研究;2014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一石;巴塞尔协议Ⅲ下流动性监管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影响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741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2674191.html